郭華夏
【活動目的】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由此可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要。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曾經,西北地區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問題嚴重,雖然現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少學生對西北地區的認識還一直沒更新。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設計了此次主題班會,旨在宣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就,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美麗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準備階段】
1.第一大組學生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在同學們眼中,什么是“土地荒漠化”,這種現象多存在我國什么地區,為什么會出現荒漠化等,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分享調查結果。
2.第二大組學生查找我國植樹造林的相應政策、具體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制作演示文檔并請學生代表上臺交流。
3.第三大組學生聯系綠葉義工協會,組織同學參加植樹活動,拍攝相關視頻并請學生代表分享感受。
一、我眼中的土地荒漠化
(播放《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荒漠化》短視頻)
師:荒漠被稱為“地球的癌癥”,它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家和地區,影響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發展。現在,請第一組的同學說一說,經過你們的調查,在同學們眼中,哪些地區荒漠化較為嚴重?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
1組學生代表:多數同學認為我國西北地區,比如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許多荒漠化的土地,如毛烏素沙漠、科爾沁沙地等。之所以會荒漠化,是因為這些地區降雨少,經常有沙塵暴出現,同時,人們過度開墾耕地、過度放牧、過度砍伐樹木等也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師:西北地區是我國土地荒漠化最集中的地區,土地荒漠化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原因。近幾十年,我國采取了許多防治措施來預防西北的土地退化,你知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我們請第二組代表來分享。
2組學生代表:我們查閱到的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有植物治理、草方格沙障、生態移民等。
師:是的,通過這些措施和幾十年的建設,西北許多地區的土地荒漠化已經得到了改善,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通過一段影片來了解一下毛烏素沙漠的昨天和今天。
【設計意圖】以土地荒漠化的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進入話題情境,通過調查和訪談,讓學生談一談了解到的我國土地荒漠化的情況和原因。
二、“國土綠化”的中國行動
(播放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回鄉之路”片段及部分花絮)
影片內容簡介:鄧超飾演的喬樹林扎根家鄉毛烏素沙漠種樹治沙,通過種植沙地蘋果,不僅改變了毛烏素沙漠的面貌,還幫助當地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
影片花絮簡介:影片的美術指導在陜北走了幾千公里都找不到黃土高坡,放眼一望,全是綠樹,所以,工作人員利用一排鼓風機和很多木屑人工制造了“黃沙漫天”的景象。影片中喬樹林種樹的那片沙漠在現實中是一片展示區,供游客沖沙和滑沙,只要鏡頭稍微偏一點,拍到的就是一片綠樹林。
師:看完影片和花絮,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毛烏素沙漠的變化超出了我的想象,原來印象中那個漫天黃沙的景象完全看不見了。
生2:我最近看了《山海情》,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的人民響應國家號召,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為寸土寸金的“金沙灘”。這也是我國西北荒漠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例證。
生3:我國曾經面臨著十分嚴重的土地荒漠化問題,但1949年以來,我們花大力氣恢復沙地的植被,使得風沙減少,到處都是一片繁茂的景象。這一變化離不開我國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和生態保護措施的落實,堅定了我們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紀實影片了解陜北毛烏素沙漠的過去和現狀,產生強烈的生態保護意識,并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師:毛烏素沙漠巨大的變化只是我國植樹綠化的一個縮影,我們來看看中國森林遙感圖的變化。1949年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約為8.6%,到2019年,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2.96%,即森林面積達220萬平方千米。70年間,我國凈增的森林面積足以鋪滿整個新疆,中國是世界上同期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我們請第二組的兩名同學來分享一下,我國在植樹造林方面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對我國生態甚至世界環境保護有怎樣的貢獻。
2組學生1:我們查找到了一些關于我國“三北”防護林的資料。“三北”防護林是在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面積為133萬平方千米,大于全國耕地面積的總和。這里曾經是水草肥美的農牧區,后來遍地黃沙,年風沙日達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左右。“三北”防護林工程將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草原植被的基礎上,采取人工造林、飛機播種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農田防護林、牧場防護林以及薪炭林和經濟林等,形成喬、灌、草植物相結合,林帶、林網、片林相結合,多種林、多種樹合理配置,農、林、牧協調發展的防護林體系。防護林工程將改善“三北”地區生態環境,消滅生態災難。
2組學生2:我們還查找到了關于螞蟻森林綠色公益行動的資料。支付寶螞蟻森林用戶可以將低碳生活行為,比如行走、共享出行、無紙化支付等轉化為綠色能量,當能量積攢到一定數值時兌換虛擬樹苗,螞蟻森林便會在中國千里之外的荒漠地區以用戶的名義種一棵真樹。據了解,螞蟻森林已經在沙漠里種下了2億棵樹,實現碳減排1200多萬噸,種植面積超過274萬畝。令人驕傲的是,2019年9月19日,螞蟻森林項目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螞蟻森林這個項目對人們低碳行為習慣的養成、我國植樹造林面積的擴大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意義深遠。
師:感謝同學們的分享。的確,像“三北”防護林工程,從1979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了四十多年,森林覆蓋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久久為功、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鞏固和發展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除了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多的企業、民間社會組織以及公民都意識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一棵棵樹苗背后是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更是生態治理的又一個中國奇跡。
【設計意圖】通過文字、圖片與生動的語言,宣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就,讓同學們深切體會到我國在生態恢復方面的實際行動,幫助同學們樹立科學的生態文明觀念。
三、植樹造林,從我做起
師: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城市綠化覆蓋率的提高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如果每個人都能種一棵樹,那么我們的家園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請第三組的同學來分享他們的植樹行動。
3組學生:大家好!在今年的植樹節,我們小組在綠葉義工協會的組織下,在學校綠茵環保社團的帶領下開展了植樹活動。這次植樹活動,我們組的同學熱情參與,分工合作,種下了許多樹苗。雖然很累,但是我們都非常開心,因為能夠參與綠化行動,為城市增添綠色!
師:感謝第三大組的精彩分享。“匯眾力,木成林”,希望以后我們能參與更多的類似活動,讓更多同學參與到城市綠化、環境美化中來,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設計意圖】本次主題班會由知到行,讓學生明白植樹造林、環境保護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從認識上的改變,到行動上的落實,凸顯了“綠化國土,保護生態”的班會課主題,也讓生態保護理念深入學生內心。
(作者單位:廣東汕頭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