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智 呂建
內容摘要: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是以某一學校為管理主體,以該學校師生為建設主體,通過平臺若干板塊建設,促進該校中學生寫作體驗多元化的寫作學習平臺。這個平臺具有公益性、局域性、交互性、體驗性。該文對品讀經典、習作展示、教師講習、煉字煉句、互助修改、過程展示等體驗板塊體驗功能做解析。
關鍵詞:中學生 網絡 寫作體驗 平臺 體驗功能
寫作是一種私人化活動,它離不開學生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感悟和思考,是學生生命歷程的記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要求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無字書,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之源。讓學生學會體驗,閱讀生活,感悟社會,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
一.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的產生背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要求:“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目前,中小學校在信息技術硬件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校校通、電子白板、電腦裝備率,網絡接入率已接近100%,有的地區還建立了遠程同步教學支持系統,實現了一生一機,具備上網條件的家庭大大增加,這些都為學生寫作體驗網絡化提供了可能。作為學校和語文教師,摒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作文本的傳統教學方式,在網絡背景下進行作文教學,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建設一個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已經非常現實也很有必要。
中學生寫作離不開體驗,互聯網寫作體驗平臺不僅使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更加豐富,滿足其多樣化的寫作體驗需求,還能創造比傳統寫作體驗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體驗的深度廣度都是傳統寫作體驗所不可比擬的。
二.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的主要特點
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就是某一學校為管理主體,以該學校師生為建設主體,通過平臺若干體驗板塊建設,促進該學校中學生寫作體驗多元化的寫作學習平臺。隨著QQ群、微信群(公眾號)交互空間的不斷開發,支持體驗的功能更新擴容,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已經可以由網頁平臺轉向網群平臺,中學生寫作體驗的工具也相應地由電腦轉向手機、paid等。
研究表明,以學校為管理主體,師生為建設主體的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有如下特點:
一是公益性。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本質上是一種教育資源。教育資源的公益性的實現,是教育本質的根本體現,也是教育資源的核心價值所在。學校通過購買服務組織有關公司開發平臺,組織教師、學生研制提供平臺資源,但不植入廣告,不產生經濟收益,免費供學生使用,體現了平臺的公益性。
二是局域性。這個平臺是“有限”使用平臺,即使用人群限定本校師生。有后臺管理或群規約束,外來人員不得入內,就形成了一定局域性。局域性的優勢在于:一方面,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提供寫作體驗服務;另一方面,師生近距離體驗交流,有助于營造良好寫作學習氛圍,更容易產生“鯰魚效應”,促進更多學生比學趕幫超,實現寫作水平大面積提升。
三是交互性。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機對話是一種更高水平交互體驗。教師指導學生走進經典、煉字煉句、互評互改、展示交流,在最廣泛的對話交流互動中,完成寫作知識分享與經驗積累,體驗寫作成功喜悅,共享寫作樂趣,實現寫作體驗效能最大化。
四是體驗性。體驗性是中學生網上寫作體驗平臺的核心屬性。寫作體驗學習可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深化學生對于寫作知識的理解,對培養學生寫作的“成品”和“精品”意識及創新精神方面有重要作用。通過寫作過程中素材積累、知識積累、煉字煉句、反復修改等“實戰”體驗,實現對純知識輸送傳統寫作網站的揚棄,完成對寫作教學的本真追求。
三.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板塊設計及體驗功能解析
加達默爾說:“如果某個東西不僅被經歷過,而且它的經歷存在還獲得一種使自身具有繼續存在意義的特征,那么這種東西就屬于體驗。”寫作體驗包括“寫什么”和“怎樣寫”兩個方面的體驗,具體包括生活體驗、閱讀體驗、寫作過程體驗等。基于此,中小學生寫作體驗平臺重點設計了以下幾個寫作板塊,其體驗功能解析如下:
1.品味經典。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毋庸諱言,“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世事紛繁復雜,學生不可能都一一經歷,但可以通過閱讀交流等方式理解社會、理解他人。因此,閱讀體驗是學生體驗生活的重要途徑。同時,還可以利用閱讀平臺,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品味經典板塊以“經典呈現(或經典鏈接)+經典助讀+留言品讀”形式出現,有助于激發閱讀興趣,強化閱讀體驗,提高閱讀對寫作的反哺力。
2.習作展示。中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和自訴欲,在平臺上展示他們的習作,是對學生智慧勞動的尊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的合作競爭意識,提升他們的寫作自信,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找到寫作幸福感。習作展示板塊可命名為“小荷才露”“露一小手”“我的大作”等,學生把文檔版習作或紙質習作拍照發送到平臺,后臺教師經過篩選和適當修改予以展示,鼓勵同學點評并投票推薦優秀習作。還可借鑒央視星光大道評選辦法,評出周獎、月度獎、季度獎、學期獎、學年獎等,讓廣大學生在展示、交流、點評、投票中強化寫作價值認同,豐富寫作生活,拓展寫作時空,大面積提升寫作水平。
3.教師講習。教師是學生寫作訓練的員、員,增強學生寫作體驗,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教師“教練”“導航”不可或缺。教師講習,傳寫作之道,授寫作之業,解寫作之惑,學生寫作才能不斷悟道、明理、開竅,使其精準體驗寫作的“道”與“法”。這個板塊可以命名為“老師支招”,可以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剖析,也可以對寫作亮點進行提升總結、廣而告之,還可以推送寫作經驗談,可以以小視頻、微課或短小文字形式呈現。
4.煉字煉句。契訶夫說:“寫作的技巧,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練字煉句板塊旨在引導學生對用字造句進行反復推敲,使之能更加明晰、準確、生動地表達,認識到只有不斷地鍵煉語言推敲語言,反復修改,文字才能漸趨完美。這個板塊可以命名為“推敲”。可以展示出庸句(段)、錯句(段),讓學生煉字煉句,體驗練字煉句之妙;也可以展示煉字煉句精彩案例,供學生觀摩學習體驗;還可以定期開展語言啄木鳥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做語言文字小衛士,幫助社會捉語言文字害蟲,并展示捉蟲成果,讓學生體驗“準”“簡”“彩”的語用真諦。
5.幫助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中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往往容易“自己的孩子不嫌丑”;幫助同學改作文,則更容易興味盎然。幫助修改板塊旨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閱讀興趣、批改興趣,誘發學生掌握評改標準,學習評改方法,體驗評價過程,增進同學交流,提高寫作水平。教師選取有一定代表性的學生習作,展示出來,學生可以在留言區留言評改,教師可適時“插話”,引導同學相互尊重,聚焦進步,耐心評改,共同提高。還可定期組織修改擂臺賽,組織學生展開修改競賽,展示修改成果,體驗修改奧妙。
6.過程展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指出:“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立意、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片面應試的作文教學往往遺忘學生寫作實踐過程的體驗,直取結果,只能陷入被動應試(如背范文、記素材等)的泥潭,學生寫作水平不可能有根本性提高。過程展示板塊可命名為“三易其稿”,即選取部分學生一稿、二稿、三稿與成稿,拍照在此板塊展示,讓學生了解修改過程,學習修改方法,體驗作文由“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精品”的嬗變過程,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提高寫作能力,體驗精神成長。
“互聯網+”背景下,隨著中學生寫作教學資源不斷開發、生成以及支持工具的不斷提檔,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的板塊及其體驗功能都會擴容升級。
本文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寫作體驗平臺建設研究》(立項號:AH201605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古饒中學;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