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叢
第二回合:構圖
對于一位國畫家來說,對構圖的巧妙經營,可謂是作者技術經驗和美學修養的重要體現,即“謝赫六法”中所說的“經營位置”(摘自《畫品》)。雖然吳昌碩和齊白石兩位大師在構圖方面的總體成就不如潘天壽(1897-1971)突出,但作為一代大師,其構圖依然有很多過人之處。
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韓瑋先生在《中國畫構圖藝術》一書中,對吳、齊兩位大師的構圖藝術曾有過比較詳細的解讀。筆者認為,總體而言吳昌碩構圖樣式較為繁瑣,齊白石構圖樣式較為單純;吳昌碩擅長利用好幾種花卉及磐石之間的組合穿插,使得構圖的前后空間關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齊白石則常常以單種題材出現在畫面上(蔬果題材除外),更多的是利用同一平面空間上的點線面來切割畫面。故此,從吳昌碩在構圖的視覺效果上來看,其整體層次感顯得比齊白石更加豐滿和厚重,這是其優點。另外,“吳昌碩的構圖參用書法和印章的布白,有比較經典的‘之字形和‘女字形構圖式,或者運用對角斜勢的圖式,使主體十分突出”(摘自《中國美術史簡編,賀西林、趙力(編)》)。
但是吳昌碩作品的構圖存在著某些規范化和模式化,比如對角構圖、四邊形構圖、直線構圖、曲線構圖和V字形構圖等等,看多了,就多少有些千篇一律的雷同之感,在構圖的變化多端、恣肆縱橫方面,他明顯不如齊白石。齊白石的構圖模式相對更加隨心所欲,因此讓觀者感覺常看常新,但或許正是如此,反而使得齊白石的構圖模式似乎看起來沒有吳昌碩更為“經典”。
正如畫家陳子莊(1913-1976)所說:“齊白石用筆用墨都好,線條雄強渾厚,造型、色彩均是上乘,是全能。他畫的藤、水線條最好。構圖變化比吳昌碩大,筆下所接觸的面也寬,他學吳昌碩是青出于藍。”(摘自陳子莊:《石壺論畫語要》第53頁)
藝術品鑒賞家薩本介(1948-2019)先生說:“一個被古今中外搞爛了的‘S構圖,到了齊白石手里馬上就活起來了。”(摘自薩本介:《最后的輝煌第58頁》)
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劉曦林先生曾這樣評價齊白石:“齊白石對點、線、面的構成極其重視,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動。”“齊白石的造型和構成技巧,在全世界同代的藝術家中也是在一流的水平上。若以他和專門從事抽象構成研究的藝術家相比,也毫不遜色……他無疑是懂得點、線、面和善于發揮其張力的大師,而且就金石和書法的韻味來講,他的藝術具有西方現代派畫家永遠不可企及的一種既抽象又特殊的形式美。也許緣此,使西方人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齊白石藝術的現代感。”(摘自劉曦林:《齊白石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雖然吳昌碩的構圖層次比齊白石更為豐富,但是其模式化的套路也是顯而易見的,套路一旦形成,就難免有所謂的“習氣”。由于考慮到藝術品的唯一性和多樣性更能夠體現出藝術的價值,因此筆者認為在構圖方面,齊白石還是稍微比吳昌碩更勝一籌。
本回合:齊白石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