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夢婷
隨著城市電商的飽和,縣域電商成為新的開發市場,湖南衡陽地廣物豐,但存在地形復雜、物流不便、農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電商人才缺乏等問題。本文分析了幾種較為成功的縣域發展模式以及衡陽本地的祁東模式,根據衡陽縣域電商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引言
近幾年,“互聯網+”雖說炒熱了電子商務,但在發達的城市地區,電子商務市場基本已趨于飽和,動輒就是某電商興起或覆滅的消息,城市對目前的電商行業來說可謂狼多肉少,于是,越來越多人將目光投向縣級、鄉鎮區域,使得縣域電商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縣域電商的發展模式具有多樣性,它可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形成具有地區特色的縣域電商。衡陽市立足于它的地理位置,特色產業,尤其是農產品形成了較具特色的縣域電商發展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祁東模式。
二、衡陽市縣域電商發展現狀
(一)農副產品交易為主
衡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水源充沛,湘江的流經也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與農業的發展。優越的地理位置與氣候使衡陽農副產品豐富多樣,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將縣域電商帶入了衡陽,縣域電商將衡陽縣域的農副產品銷往各地,促進本地經濟發展與精準扶貧。油茶、茶葉、湘黃雞、黃花菜,酥脆棗,紅薯粉皮等都是衡陽的特色農副產品,也是縣域電商的主銷產品。
(二)物流體系尚待完善
如今衡陽整體的交通網較發達,但其地形復雜,南高北低,山地,丘陵以及崗地各占比25%左右,使得交通網分布不均,尤其是鄉鎮地區,而縣域電商又以農副產品為主,鄉鎮地區交通不便,增加了物流點的建設難度與物流成本,這極大地制約了衡陽縣域物流的發展。
(三)縣域電商人才供不應求
縣域電商雖說是個較被看好的電商領域,但由于縣級交通,收入,發展前景等遠不及城鎮地區,衡陽縣級區也面臨這樣的情況,交通不便,收入低,網絡環境不健全等使衡陽留不住有專業互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技術的人才,而電商人才是縣域電商拓展的關鍵所在,畢竟,電子商務是依托互聯網興起的需要對網絡,數據,虛擬平臺,物流以及線下等進行一系列操作,對專業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的行業,由此可見,要想發展縣域電商,首先就得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
(四)政府大力推進與支持。
縣域電商近幾年能順應“互聯網+”快速發展起來,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以及資金的支持,從剛開始對縣域電商有些許著墨到發布政策文件,再到2017年商業部與農業部發布《關于深化農商協作 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無一不體現著政府對縣域電商的重視與支持。衡陽在政策支持下,祁東縣域電商成功獲評“湖南省電子商務示范縣和農村電子商務推進重點縣”,帶動了本地經濟的發展,農副產品的銷售,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縣域電商發展模式分析
(一)遂昌模式
2013年1月淘寶網遂昌館上線,初步形成了以農特產品為特色,多品類協同發展的縣域電子商務中的“遂昌模式”。遂昌模式是“電子商務綜服務商+網商+傳統產業”相互作用,在政策的幫助下形成的縣域電商發展模式,它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不是在當地發達的工業產業集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是由電子商務催生了當地農產品網商,并帶動了特色農業的發展。對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縣級區域來說,遂昌電子商務的成功具有示范意義。
(二)成縣模式
成縣模式的特點為新媒體“微營銷”,它是在政府強有力的推動與引領下成就的,是一顆核桃引發的電商扶貧之路。成縣模式可簡單歸結為“農戶+網商”,但政府在它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西部欠發達地區成縣模式特別具有價值;它先做好單品優勢,再帶動其他商品的運營之道,可供許多缺乏資源但致力于發展縣域電商的縣級地學習。
(三)通榆模式
通榆縣是個農業大縣,通榆模式簡而言之就是“生產方+電商公司”,可以說是原產地直銷,這一模式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流通環節,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方的收入,但通榆縣的發展模式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在耕地難以集約化和規模化的地方,品牌運作方式難以實行,不適合走通榆模式。
(四)祁東模式
祁東模式以“農戶,電商平臺,物流公司”為主體,進行合理分工,將生產,銷售,配送等環節有機結合。祁東電子商務以黃花菜,酥脆棗,紅薯干等農副產品交易為主,憑借阿里巴巴,京東以及農民伯伯等平臺以及供銷社銷售,并與包括本土衡緣物流在內的十幾家物流公司合作完成配送。祁東模式致力于打造多樣化,具有競爭力的本土品牌,做到“一鎮一品牌”,“一村一服務站”,遵循“讓服務站賺到錢,秉承村民賺到錢的”的原則,在政府多方面的支持與幫助下力求精準扶貧。
三、衡陽縣域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誠信度低
“互聯網+”為電子商務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危機與挑戰。互聯網時代下許多交易與行為都是在虛擬平臺展開,這些虛擬平臺也滋生了假冒,詐騙,虛假交易,侵犯他人隱私等一系列違法犯罪行為,這些不健康的行為阻礙了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而縣域電商是在縣級地區構建的,衡陽縣級地區的人們對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認識不夠,安全與維權意識不足,也是這些違法行為的高發地區。
(二)集約化程度低
祁東模式下的電子商務采取的基本是分散生產,集約化程度低,與通榆模式正好相反,無法大規模生產,盡管致力于打造“一鎮一品牌”,但這也會造成缺少高端品牌,分散品牌效應,使許多品牌走不出去;祁東讓人印象較深的產品要屬黃花菜與酥脆棗,但祁東模式無法做到成縣模式那樣,以核桃優勢帶動其他產品銷售。
(三)縣域電商產業基礎薄弱
產業基礎牢固是電商發展和壯大的基本前提之一。衡陽縣域不管是網絡通訊設施還是網絡、通訊技術和安全保障等條件都較落后。另外,農作物的品質、產量存在差異,導致農產品在銷售環節的不穩定性;而且農產品大多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導致價格、質量參差不齊,這嚴重制約了農產品標準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生產,不利于形成衡陽縣域特有品牌,更缺乏線上線下品牌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的推廣。
(四)人才、資金資源缺乏
電商大范圍的興起的同時使得電商人才緊缺。在電商人才緊缺的前提下,衡陽縣域本就難引進電商人才,并且農業生產者或經營者對電商的認知薄弱,加上地域與經濟的制約,有一定技術的電商人才大多不會來這發展。另外,衡陽縣域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環境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地區,群眾思想觀念也相對于封閉、落后,對網絡交易已經融資這方面存在懷疑,表示不可靠、不可信;投資者大多傾向于投資那些收益高、見效快、時間較短的項目,畢竟投資是以盈利為目的,故而不可能為縣域農村地區投入大量資金。
(五)電商配套體系不健全
衡陽縣域復雜的地勢環境限制了城鎮物流體系的發展,常見的還是物流業的前輩——郵政,其他主要為中通、圓通、順豐,但快遞普遍無法深入到村及以下。與此同時,郵政快遞相比于其他快遞速度要慢,就無法滿足縣域農戶及時性、臨時性的需求。農產品本身不易儲存、保質期短、流通性差、質量要求高,不完備的物流體系影響了物流的速度、產品的新鮮度,最終制約電商的發展。
四、衡陽市縣域電商發展策略
(一)加強安全保障,提升誠信
衡陽縣級地區的人大多是農戶,他們不適應多變的環境,面對復雜的電商平臺,他們一旦遇上欺詐,甚至變故,大多之后會本能對縣域電商產生抗拒,由此可見,衡陽要想更深入的發展縣域,必須打造安全可靠的網絡運行環境,加強電商平臺安全保障,樹立健康形象,提升誠信度。
(二)創新發展模式
祁東模式是在祁東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縣有共通之處,但也各具特色,祁東模式并不適用于衡陽市的所有縣域,應該做到“因地制宜”,并結合其他縣域電商模式,有針對性進行模式的調整與創新,適合集約化的可以借鑒通榆模式,有特色品牌的可以學習成縣。
(三)夯實縣域電商產業基礎
將單一農產品多樣化,對現有農產品進行標準化、品牌化提升,注重農副產品的品質,改進包裝設計,克服產品供應的周期性變化,擴大銷量,提高農產品品牌市場占有率。加大對縣域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實現全網覆蓋。政府可免費為農戶地區設立電商服務網點,鼓勵網絡運營商進入縣域落后地區,并給予政策優惠。
(四)積極引進電商人才和技術
衡陽可以開展電商人才培養計劃,吸引城市電商人才落地縣域落,帶動農村電商發展。對人才進行集中培訓、入村指導、網上教學的全方位培訓方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側重實踐,強化操作。對縣域地區及其周邊采取有效分析,進行精準施教,優化縣域電商發展的硬件環境,在縣域電商融資方面也給予優惠和技術支持,保證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暢通。
(五)完善電商配套體系,加強縣域農民對電商的認識
建立完整的現代物流體系必須要有健全發達的交通網絡系統,電商要真正深入村級,就得保證道路順暢。其次,快遞運營商若能深入農村建立物流點,實現村級物流電商化也是很好的選擇。再者,對農民進行電商網絡知識培訓,讓他們有基本認識,再教他們電商平臺的基本操作,增強電商網絡化的風險意識,有效整合資源,預防不必要的問題。
五、結語
縣域電商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并結合各縣域地理環境與特色為廣大縣域的精準扶貧與經濟復蘇貢獻了不可預估的力量。但縣域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較為緩慢,遠遠不及發達的城市地區,盡管縣域電商目前因地制宜地創造了許多發展模式,但復雜多變的環境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欠缺等仍舊制約著縣域電商。縣域占有我國不少比重,并又各具特色,盡管縣域電商近幾年的研究課題不斷增多,但有關衡陽市縣域電商的研究少之又少,希望本課題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單位: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
基金項目: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191265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