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高
財務共享模式的出現,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次深度變革。國有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可明顯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首先研究了國有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意義和原則,然后從建設目標、運營模式、建設模式、選址地點、建設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路徑選擇,最后對國有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提出了完善對策。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促使國有企業從國內經營走向全球市場,財務共享模式的出現有力的支持了國有企業全球擴張的發展戰略。國有企業在走向國際化的進程中,管理思想變革和科技革命影響了未來財務轉型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選擇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有效路徑,成為推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國有企業對現代管理模式的重大創新。
一、國有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意義
(一)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首要作用就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合并重復崗位,減少財務人員的用工成本。通過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將財務相關的資源、業務進行集中處理,不必再為子公司設置單獨的財務崗位。二是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財務共享實施后,將對公司的財務工作流程進行優化,最終簡化、標準化財務工作流程,財務人員可以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工作環節。
(二)提高財務信息質量
財務共享中心將以專業化、高標準的要求面向企業內部提供服務。通過業務集中,把復雜的財務工作進行細致化分工,使得每一個環節的財務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在最關鍵的編制合并報表環節,由于統一了不同子公司的財務核算標準,針對同一種類型的業務,將不會出現財務處理口徑不一致的情況,最終將大幅提高合并財務報表的可靠性。
(三)推動企業整體價值提升
財務共享是一種創新性的管理模式,加速了企業的標準化進程,完善了企業的管理制度,提升了數據處理的能力。將財務共享中心的經驗推廣到整個企業,將促使企業核心業務的發展。對于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而言,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財務分析工作,為公司管理層提供戰略決策,將自身價值融合進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國有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原則
(一)負責人不變原則
集團及下屬公司的單位負責人需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與完整性負責,不能因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而推脫責任。資產的所有權與管理權不變,仍由各法人主體負責本單位的收入、成本、費用的管理與審批。
(二)數據集中原則
財務共享中心要對各項財務信息的接入口保持唯一性,不能出現公司不同部門的信息出現偏差的情況。業務流程的標準化意味著要對財務數據的處理保持相同的口徑,以便及時、準確的為管理層提供經營決策支持。
(三)核算獨立原則
財務管理要與會計核算相互獨立,由財務共享中心承擔會計核算支持的工作,集團及下屬公司保留財務管理職能。每個公司的業務范圍均不相同,財務共享中心的基礎財務人員無法深入一線,業財很難融合,這就需要中高層財務人員通過財務分析反映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
(四)穩步推進原則
國內眾多的集團企業在建設財務共享中心一般都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會計核算中心、流程管控中心、數據服務中心。首先,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初期關注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制定;隨著中心的發展,就更加關注流程優化和風險控制;在中心運營一段時間,積累了大量數據之后,則關注決策支持的方式和提供有效的財務分析。
三、國有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路徑選擇
(一)建設目標
1.財務共享中心作為公司統一的財務數據核算平臺。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要適用公司未來的發展需求,在核算財務數據時保持數據統一、透明,通過信息化解決方案,強化業務與系統集成,為其他業務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
2.將財務業務流程進行標準化與規范化處理。加強財務共享中心員工的培訓,優化業務流程,針對財務人員的操作習慣設置方便易用的數據接口,根據最新財稅政策定期升級系統,通過規范的財務政策服務整個公司,成為公司的核算中心,降低業務處理的成本。
3.促進財務轉型,加強對公司經營決策的支持。財務共享中心建成后,將承擔基礎的會計核算職能,這也會促進財務人員重新進行職業分工,中高層財務人員也會向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轉型,將原先的財務知識體系拓展為企業管理知識體系,為公司的經營決策提供財務分析、控制、預警預測等支持。
(二)運營模式
國有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確定財務共享中心的職能定位,按照目前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歷程,可以將其運營模式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1.公司內部職能部門,該類型是財務共享中心的基本模式,在該模式下主要集中處理日常重復性的會計核算業務,出具統一標準的財務報告,為公司其他業務部門提供財務數據支持,該模式也是大多數國有企業的第一選擇。
2.獨立運營責任主體,該類型是財務共享中心的市場模式,以虛擬的經營單位形式存在,基于服務水平協議,以市場化方式確定服務關系,按照結算標準進行服務收費,在運營成熟后,也可向高級市場模式發展,此時會面向外部競爭出現市場壓力。
3.成為盈利組織,該類型是財務共享中心的獨立經營模式,作為獨立的經營實體,以“第三方”的身份為企業內部提供財務支持,并且還以服務提供商的身份獨立承接業務,進行盈利活動。
(三)建設模式
在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模式的選擇上,要根據國有企業營業規模、經營范圍的不同,提供能覆蓋其領域的服務,總體上可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地域為標準,另一種是以業務流程為標準。
1.以地域為標準的建設模式。大多數國有企業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過程中,會根據客戶資源和業務需求選擇區域性中心進行試點。區域性中心穩定運行之后,則會根據試點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擴大至全國性中心。隨著公司海外業務的持續發展,會根據公司業務范圍建立不同海外地區的財務共享中心,在此結構上逐漸演化為全球財務共享中心。該建設模式有統一的運營管理體系和標準規范,并且有利于加強管控,降低財務運營風險。
2.以業務流程為標準的建設模式。對于實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國有企業,則可按照公司業務板塊的不同,為不同的業務建立板塊共享中心,一方面體現了行業的垂直管理特色,另一方面也會根據不同行業的特殊性進行具有行業特色的精細化管理。對參與特大型項目建設的國有企業,由于項目涉及多家法人單位,財務數據的核算標準各不相同,可根據此項目建立項目共享中心,保證項目的資金運作封閉管理,實現財務數據的標準統一。
(四)選址地點
國有企業在財務共享中心的地點選擇時,要考慮四個方面的關鍵因素。一是成本因素,因共享中心離職率較高,應選擇高校資源豐富的城市,減少人力成本和招聘成本;此外還需考慮共享中心的運營成本。二是環境因素,共享中心與總部距離的較近,也會提升業務響應速度,使得溝通交流更加便捷;當地政府優惠的招商政策以及城市競爭力都會對共享中心的選址產生很大的影響。三是人力資源因素,由于共享中心對專業性要求較高,所以在選址時要考慮當地的教育水平,招聘高素質的人員,還可通過有效的培訓解決員工流動性較大的問題。四是基礎設施因素,共享中心還需考慮選址附近的電信服務質量、自然氣候環境、通訊與交通、房產價格等因素。根據2018年中國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顯示,總部溝通和后勤保障是共享服務中心選址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仍是選址熱門城市。
(五)建設策略
在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形成了三種類型的建設策略。一是獨立完成策略,該策略對國有企業的信息化處理和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對共享服務有著深入的調查研究,可以獨立完成財務共享中心的全部建設過程。二是方案設計借助咨詢公司,該策略適用于對共享服務有一定研究,但不足以支撐其獨立完成的國有企業,可以借助咨詢公司設計建設方案,其他環節由本公司完成。三是全部借助咨詢公司,該策略從方案設計到實施上線,全部環節都借助咨詢公司,可以在本公司財務共享人才短缺的情況下快速建設財務共享中心。
四、國有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議
(一)促進財務人員轉型
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是對公司管理模式的創新,也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財務分工將財務人員分成共享財務、業務財務、戰略財務三種類型,共享財務負責基礎的會計核算、出具報告等工作,屬于核算型財務;業務財務主要進行財務分析、費用控制,為各業務環節提供經營決策支持,屬于管理型財務;戰略財務主要制定財務管控制度、建立績效考核體系,進行投融資管理,屬于戰略型財務。不同層次的財務人員要通過能力素質的提升以及知識體系的更新完成知識結構的轉變,制定自己合理的職業規劃。
(二)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
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為財務共享中心提供了構建基礎,把財務系統搭建在信息化平臺上,在技術層面實現互動整合。良好的信息傳遞有助于提高財務共享中心的運營效率,更加適應動態的財務管理機制。隨著財務共享中心的不斷發展,也要持續優化信息化平臺,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持,保證信息處理的時效性與穩定性。
(三)推進數字共享進程
國有企業要參與全球競爭,建立企業級數據庫是最佳方案。將財務共享中心的模式應用到企業其他業務部門中,搭建起整個集團公司的信息化框架結構,實現業務和財務全面融合,將企業資源數字化,進而實現智能化革命。升級為全面化的共享中心后,突出數據收集、數據加工、數據分析的優勢,最終實現數據增值,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洞察先機、預警風險等支持,助力國有企業進入智能時代。
五、結語
智能時代即將來臨,國有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也是大勢所趨,2019年國資委調查顯示,已有一半的央企建立起財務共享中心。財務共享發展的最終階段就是數據服務中心,將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復制到人事、行政、市場、銷售等不同業務部門,實現全公司的數據共享,提升企業的信息處理、分析、預測能力,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高效化管理。財務共享模式的發展,代表著財務行業將從價值守護向價值創造轉型,幫助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
(作者單位:伊犁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