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源 劉宗婷 姚遠

進入新時代,我國人口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口數量過快增長轉化為人口結構挑戰。人口老齡化是人口結構挑戰的主要方面,成為21世紀我國的重要國情。而老年人的高齡化使得其各項生理機能大大降低,對老年服務的需求也逐漸遞增。本文總結分析了當前老年服務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一、引言
隨著中國在200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預期壽命的延長,對老年人口的長期照料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早在1990年代,中國政府就開始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已建立了以家庭為基礎,社區支持,機構為輔,醫療綜合的多福利體系。但老人服務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加強與完善。
二、國內高齡老人現狀
我國自2000年起就已經開始步入了老齡化的社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報告顯示,60歲及以上的人口人數占13.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人數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總人口規模預計為13.95億,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預計為1.67億,占比大約為11.9%。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在2020年-2035年、2035-2050年兩個時期,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加快,少年兒童比重降低速度亦在加快。2029年前后人口規模將進入負增長,人口高齡化進程加速。中國的老齡化是一個規模大且發展迅速的過程,速度遠高于其它國家。據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全國65歲以上兒童占總人口的比重約為7%。從整個總體來看,我國目前每百名老年人所住的養老院床位量相對較低,大體是徘徊在1~張之間。這與發達國家5~7張病房的床位量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異。也與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和老年人群體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存在較大的不足,養老機構的床位量和供給仍然遠遠超過了需求,供需矛盾日益凸顯。
三、目前老年服務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老年服務體系不健全
缺乏能夠滿足老年人需求的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從目前城鄉老年服務的建設情況來看,只在零星少數的老年服務機構,在老年服務設施與機構設立方面沒有形成以社區或村鎮為基礎、社會為依托、服務機構為補充的分層次、分地區、全覆蓋的老年服務體系。以及政府支持社會化老年服務體系建設財政資源不足,對非政府組織歧視的問題仍然存在,缺乏從單位老年服務支持向社會老年服務的過渡。社會老年服務支持發揮作用,社區中對老年服務能力有所欠缺以及相關的老年服務政策控制等體系缺陷。
(二)老年服務機構功能單一
從美國,日本和香港的老年服務機構的類型可以看出,這些國家的服務機構主要是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和經濟狀況來確定服務功能。但是,我國沒有對老年服務機構統一、嚴格、科學的分類。基本上是按設施規模,所有權形式和行政級別分類。是“大統一”的混合類型,身體和心理狀況差異很大的老年人混在一起在同一機構中,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往往比較多單一,例如保潔,助餐等。這種分類方法具有滿足老年人在相同的老年護理中的優點,但中老年人的服務需求也是各有不同,統一的服務和提供形式并沒有完全滿足上述的要求。而且由于功能分類不清楚,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源浪費。
(三) 老年機構管理與服務人員素質低,專業人員匱乏
一方面,目前老年服務工作內容更多是給老年人喂飯、洗澡、看護等打雜等低端服務,因而大多為城市下崗無工作或農村務工人員;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多為中職或高職教育,受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缺乏對專業人員培養的足夠重視,因而學歷提升及管理人才培養方面都存在不足。以上原因造成人員有限,且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專門培訓,流動性很大,造成服務團隊的不穩定,極大地影響了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既是中等職業教育,又是高等職業教育,還沒有高等教育體系。 這將阻礙專業發展,導致該專業學生缺乏提升途徑。
(四)相關政策有待完善
不同地區和國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政策。為了滿足對老年人的長期照料的需要,美國政府成立了全國老齡理事會,以通過建立年齡輔助機制來促進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對比國外相對完善的老年人養老政策法規體系,我國針對老年人服務政策還不夠完善,主要存在相關的政策思想落后,缺乏遠見,政策的制定遠遠落后于老年人的發展需求等問題,因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
(五)老齡服務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還不完善
自“十二五”以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和產業。目標很明確,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老年人事業和產業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越來越好。尤其是老年人服務業,作為老年人服務業的領先和開拓性行業,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廣,民間資本積極投資服務業。老年人服務從未如此高漲,老年人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從高層設計的角度來看,仍然缺乏科學,系統,長期的規劃和指導來支持老年人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在工業發展方面。從工業發展的規律和需求出發,老年人服務業的發展,仍然缺乏明確的思路和戰略步驟。尤其是在老齡化社會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優化和調整國家產業結構,老齡產業,大健康產業和老齡服務業的總體規劃和協調發展?相互促進,還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共同前進的地方。
四、關于完善老年服務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體系基本架構,強化體系的多元化
建立完善的居家老年服務制度。不能自理的獨居老人要為他們提供日常照顧,家政服務,緊急號召和安全救助。給體弱多病的孤獨老人們帶去政府的資助,派送物資到醫院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免費。
加強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提升老年人居住和社區服務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信息綜合服務網絡的形成和建立及其全面性,包含了為老年人提供信息網絡和服務的供應商。我們會加快推進基于社會和家庭的老年人系統建設。在政府和社區服務工作者的密切協調和配合下,將老年人服務機構納入到一個社區,能夠有效地避免因為機構不愿意遠離社區而產生的老年人心理上受到拋棄感帶來的弊端。
(二)加強老年服務質量建設
每個轄區根據現實情況建立老年人管理規范,開始放寬老年機構的市場準入,簡化審批程序,網絡處理,一站式處理。我們將提高老年人的服務質量。規范化,提高老年人服務質量,確保老年人享樂。目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互聯網上已經出現了許多高科技技術,人們享受了它們的好處。鼓勵高新技術貼近老年服務,技術提升老年服務質量,使老年群體真正體驗到服務質量,服務保障。
(三)加強老年服務隊伍建設,實現體系的專業化
一是規劃職業教育。專業教育的規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醫學院校應在醫學和護理學專業方面進行不同方向的人才培養。具體而言,應該在充分了解老年人服務人員多樣化需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優勢,依靠醫學護理學科的支持,擴展人員培養的方向。
二是加強在職人員培訓。首先,依靠相關的專業學院和大學對員工進行專業培訓;二是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對沒有參加過專業培訓,沒有專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進行培訓。第三,職業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鑒定也是提高人才素質的有效途徑。
三是為老年人服務培養迫切需要的管理人才。專業的管理人才來自相應的高等教育機構,因此國家必須提高養老服務和管理專業培訓的水平,例如通過建立本科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提升管理水平。
(四)精準定位,豐富老齡服務產業市場供給
針對老年服務的不同需求,首先,加快發展家庭/社區養老服務業。在為老年人提供的機構照料服務迅速發展的同時,可以利用這些機構將服務擴展到家庭,特別是膳食,洗浴,康復護理,日托等服務。在對服務需求明顯的城市地區,可以通過結合老年服務和房地產公司來為老年人提供家庭/社區護理服務。其次,要滿足剛要加快中高端專業護理機構發展的需要。對老年人服務的最嚴格的需求是對殘疾,癡呆和術后康復的護理服務,這是最需要加速發展的行業,也是根據總體需求發展小規模服務的行業對于老年人的服務,中小型退休服務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在社區中的存在感,尤其是在老年護理,保健,健康咨詢,體檢等服務市場的某些領域。此外,還應大力發展一些小型護理機構,保健中心和其他所有制形式,以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和個性化服務需求。
綜上所述,政府應根據我國老年人的情況,加強對老年人的政策支持,完善老年人的政策法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城鎮居民統一醫療保險制度。鼓勵各類專業服務機構和服務隊伍共同組建老年人在家服務小組,為老年人提供洗浴,清潔,餐飲等服務。醫療機構應建立統一的評估標準,對老年人進行科學,認真的評估,選擇適合老年人的護理項目。采用認知行為干預結合運動,減少老年人跌倒的恐懼感,并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干預。同時家庭要照顧老人,完善護理技術。
五、結語
建立健全的社會養老體系,是一項重大而又影響深遠的社會系統工程,使許多老年人受益。完善老人服務中的不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努力幫助老年人實現“老人為老人提供服務,老人為藥物,老人要快樂,老人要學習,老人要做”目標。我國的老年服務體系將得到大幅改善。
(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大學)
本文由遼寧科技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經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