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亞婷
黨的十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建設則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實現鄉風文明一方面有助于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滿足農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鄉風文明有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幾年,我國鄉村文明建設過程仍然遇到不少困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基層干部思想認識工作有所欠缺;傳統規范被破壞,不良風氣愈發嚴重;以及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因此,本文根據這幾種情況提出:以村民為主體做好基層干部思想工作;傳播正能量,改善不良風氣;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有效對策,希望能為未來鄉村振興中鄉風文明建設研究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來說,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精神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致力于農村地區的建設,積極打造文明、和諧、宜居的良好氛圍。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力發展,大部分農村地區都發生了一定變化,農民的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但隨著農村建設的進行,很多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由于長期村風村俗的影響,農村地區的不良風氣過多,部分基層干部的思想意識仍偏向落后,思想認識工作有所欠缺。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許多封建迷信的活動仍在進行,人們的精神文化得不到豐富,思想陳舊、道德滑坡現象屢見不鮮。因此,鄉風文明建設刻不容緩。
一、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鄉風文明建設是推動農村地區現代化建設、實現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從農民生活質量上來說,還是從農村地區村風村俗等精神建設方面來說,鄉風文明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鄉風文明有助于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只有一個又一個的農村地區治理良好,才能實現整個國家治理良好。[徐學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的意義及其路徑[J].中州學刊,2018(9):71 -76.]對于農村地區的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我國多次會議都有所強調,黨的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自然也是對作為基礎的農村地區提出的要求。鄉風文明建設則能夠全面提高農民的基本素質,通過正確的文化取向影響農民的一言一行,改善農村地區的不良風氣,營造和諧、文明、淳樸的鄉村環境,為鄉村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提供道德的支撐,幫助鄉村治理現代化達到最終目的。
(二)鄉風文明有助于滿足農民的美好生活向往
伴隨著我國提倡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政策的提出,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改善,生活質量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吃飽穿暖”這類追求早已成為過去時,如今更多人不僅要穿得好,更希望自己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以往為了謀求生存而外出打工的人不僅賺到了更多的錢,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親眼看見了大城市的繁華,習慣了車水馬龍的喧鬧,因此在返鄉之后他們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強烈。但就目前農村地區的發展狀況來看,大部分地區仍然停留在物質生活的滿足上,在娛樂設施以及公共文化資源上并沒有傾注應有的財力、物力。而鄉風文明建設則恰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空缺,建設鄉風文明過程中大力發展公共文化,豐富農民的娛樂生活不僅適應了農民精神文化增長的需求,更有助于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鄉風文明有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對于大部分農民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似乎是一個距離他們生活較遠的詞匯,很多人潛意識里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他們無關,但其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我國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農民是一個大的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的紐帶,只有將這一紐帶貫穿于整個農民群體才能使農村地區發展得更快更好。隨著改革開放工作的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地區的生活也日新月異,吃飽穿暖已經不再是農民的最高追求,社會價值觀也不再單一。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原本在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就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開始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互相攀比的現象“愈演愈烈”,這種價值觀的肆意橫行使農民的思想信念被侵蝕,和諧美好的農村社會風氣被破壞。所以,只有鄉風文明建設才能掃除這類不良風氣,幫助農民重新塑造健康、正確的價值觀,改變其思想信念,使更多農民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中國精神,它的形成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
二、鄉風文明建設面臨的困境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鄉風文明建設已經有了明顯成效,農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但在此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目前主要面臨以下三個困境:
(一)基層干部思想認識工作有所欠缺
在長期的鄉風文明建設中,基層干部是主要帶頭人,起到領導和示范作用,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基層干部在思想認識工作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多方面考量之下,很多基層干部選擇將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為了發展經濟而忽視鄉風建設,只管硬件設施的投放而不注重真正的效果,只將“面子工程”做好做足,并沒有意識到真正想要改變村容村貌必須豐富基層民眾的精神生活。甚至有部分基層干部應付檢查,走流程、搞形式,希望能通過“臨時抱佛腳”蒙混過關,卻從來未把真正的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另外,由于基層干部長期生活在村內,難免處理人情世故,面對鄉親們酒席宴請礙于面子難以拒絕,因此不僅在鄉風文明建設上不僅沒有起到示范作用,更助長了這種風氣的盛行。
(二)傳統規范被破壞,不良風氣愈發嚴重
傳統農村村民熱情,大家的共同體意識十分強烈,各家各戶之間時常聯系,整個村莊像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但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外出務工,農村人口流量變大,到城市工作的人們思想觀念發生很大變化,村民之間開始產生距離感,人們都更加注重自身利益而不是集體利益,因此我行我素現象越來越嚴重,對于鄉風文明建設這類問題,由于無關自身利益,很多村民選擇不理睬、不支持,態度冷漠。傳統的社會道德規范已經難以規范村民的行為,甚至有些村民對于破壞公共設施現象都見怪不怪,不以為然。另外,隨著農村經濟的復蘇,人們的消費觀開始發生變化,唯利是圖的人變得更多,部分村民不再以家庭為中心,失去了人生目標,這使農村出現許多迂腐現象,例如天價彩禮。這類不良風氣愈發嚴重不僅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進行。
(三)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
隨著我國對“三農”問題的提出與重視,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被全社會所關注,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地區煥然一新,村民的業余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豐富了精神世界。但很多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卻遲遲不能開展,即使有些村莊有一定簡單設施也較為落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由于資金匱乏,村內更注重將資金放在發展“面子工程”上,使村莊看起來較為繁華,卻忽略了提高村民精神生活。另一個是由于個別村莊始終堅持“一建了之”的思想,建設完成之后聽之任之,不進行后續的維修管理工作。村民們甚至將娛樂廣場當成放置閑物的場所,僅有寥寥無幾的村民喜歡利用基礎設施健身、娛樂,卻往往被人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簽。
三、鄉村振興中鄉風文明建設的路徑探析
實現鄉村振興的最關鍵一步便是鄉風文明的建設,鄉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體現。所以鄉風文明建設成為一項艱巨任務,不僅要對農村地區的村風村貌進行改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更要傳播正能量,改善不良風氣,同時以村民為主體做好基層干部的思想工作。
(一)以村民為主體做好基層干部思想工作
基層干部是村內的主要領導人,因此必須起到領導的作用,以身作則,從根本上杜絕不良風氣的盛行。首先一定要糾正基層干部的錯誤思想,增強責任意識。定期對基層干部開展思想培訓工作,從各方面引導基層干部做好村內工作,培養其踏實穩重的性格和更開闊的心胸與眼界才能帶好頭,將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從根本上做好。另外,基層黨委的思想政治建設工作一直都是一項重要任務,建立完整又實際的考核評價機制,使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基層干部考核中的重點,此項工作完成較好的基層干部予以獎勵,應付了事者則給予嚴肅批評,以此更能強化基層干部對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最后,想要做好基層干部的思想工作也一定要以村民為主體,村民才是鄉村的主人翁,只有村民人人參與規則的制定,建設過程中廣泛征求村民的意見,取得村民的支持,激發村民的積極性才能人人遵守規則,共建文明村莊。
(二)傳播正能量,改善不良風氣
對于如今出現的天價彩禮等腐朽現象,必須通過傳播正能量等方式進行徹底的改變。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村民心中的思想道德觀念逐漸淡化,所以想根除這種觀念,就必須在村內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正能量深入人心,常見做法包括通過廣播和宣傳欄,村內報刊等常見方式傳遞正確思想。另外,可以用獎懲的方法激勵村民將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在村內樹立模范,道德模范榜樣可以享受多種優惠,這樣才能從村民的思想深處徹底鏟除不良觀念,改善不良風氣。
(三)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是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基礎,只有基礎設施齊全、完好才能真正意義上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為了切實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充分利用現有資金,將合理資金用于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中,并建立相關機制監督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確保基層硬件設施能夠發揮實際作用。另外要做好這些設施的日常維護工作,可以利用村內人員優勢,雇傭沒有穩定工作并自愿看護維修設施的村民,這不僅能使更多村民有保護基層設施的觀念,也能更好解決貧困村民的收入問題。
四、結語
鄉風文明建設是我國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也是培養農民基本素質、提高精神境界、改善農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我國目前的鄉風文明建設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突破這一瓶頸,將目前鄉風文明建設過程中所凸顯出來的問題一一解決,真正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培育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農民的美好生活向往,集中一切能夠集中的力量,實現鄉村振興策略。
(作者單位:甘肅省中共正寧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