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
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減少農村人口的失業率、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以及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目前國內鄉村旅游的發展幾乎面臨同樣的問題,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景區設施不完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诖?,政府要積極發揮帶頭作用,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改善景區的硬件設施,重視對旅游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積極創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個性化旅游產品,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要加強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
本文以青巖古鎮和鎮山村為例,淺析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如何通過創新手段來改善當前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大力提升鄉村旅游現代化建設,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優化升級,以此來提高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與振興。
一、引言
鄉村旅游是以休閑旅游度假為宗旨,以鄉村的自然屬性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依托鄉村地區優美的自然環境、特色建筑和民族文化等資源,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為主要項目的特色游憩體驗活動,是在傳統農村觀光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研學度假、詩意棲居等項目的新興旅游方式。
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近年來興起的鄉村旅游滿足了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遠離城市的喧囂,在鄉村美麗的自然景觀下,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徹底得到身心的放松。鄉村振興推動了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2019年,全國鄉村旅游總人次為30.9億次,總收入為1.81萬億元。由于疫情影響,鄉村旅游的發展放緩了腳步,但總體穩中有進,截止2020第三季度,鄉村旅游的總人數和總收入均已恢復往年同期的90%以上,從業人員數量基本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二、青巖古鎮和鎮山村發展現狀的比較分析
(一)青巖古鎮簡介及發展現狀
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南郊,距離市區29Km,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貴陽市首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古鎮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筑群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里曾是抗戰時期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家“代辦信局”的發源地,還是電影《尋槍》的拍攝地。
青巖古鎮是歷史文化名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革命傳統文化底蘊,也是國內唯一“四教合一”的多民族聚居旅游景區。2016年被住建部列為首批中國特色小鎮。2017年2月25日,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二)鎮山村簡介及發展現狀
鎮山村位于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是典型的布依族民族村寨,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至今有400多年歷史。現居村民大多以李和班兩姓居多。全村共5個自然組140多戶,主要以布依族為主。遠觀村寨像個古堡,依山而建,分為上下兩寨,多為三合院木構建筑民居,城門、院壩、路面以及巷道臺階等全部用大塊規整的石頭堆砌而成,而屋頂是用不規則的石板代替了青瓦,很好的體現了布依族文化的獨特性。
2019年1月,鎮山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20年11月20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相比之前,鎮山村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總體來看發展仍然緩慢。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可進入性差以及村寨面積小是阻礙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村內物價高也是游客的普遍感受,鎮山村雖然很好的保留了布依族文化的精髓,少數民族文化氛圍濃厚,但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宣傳不夠,目前還停留在表面,基礎設施也不完善,村寨對游客的承載力有限,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在鎮山村也得到了凸顯,缺少能夠引起游客消費欲望的親身體驗的旅游產品,這就對村寨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阻礙作用。
(三)對比啟示
從青巖古鎮和鎮山村發展情況的對比來看,鎮山村的發展要緩慢的多,處于旅游發展的初期,在知名度以及商業化程度方面和青巖古鎮相比有著一定的差距,出現了商業化程度的兩個極端情況。
青巖古鎮過度的商業化已經讓古色古香的古鎮失去了文化純粹性,已經很難感受到昔日的歷史氣息,來這里的游客也很難再感受到異鄉文化的差異,隨處可見出售全國各地雷同的劣質甚至是假冒的旅游紀念品,嘈雜聲、吆喝聲彌漫在古鎮上空,讓幽靜古樸的古鎮淹沒在追本逐利的世界里,也讓古鎮的歷史文化韻味漸漸消失在現代文明的鞭策中。
總之,兩個古鎮發展情況比較而言,適度的商業化在增加游客滿意度的同時,也能促進景區的發展,能讓傳統文化和工藝更好的傳承下去,這將有助于鄉村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三、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起到了引領性的作用,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如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缺乏文化內涵、基礎設施不完善、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以及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等都體現在了青巖古鎮和鎮山村發展的各個階段,這些問題均是制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關鍵因素。
(一)基礎設施有待優化
景區基礎設施滯后是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之一。在青巖古鎮,進寨道路狹窄,遇上周末及節假日,會出現道路長時間的堵塞,再加上路面交通標識數量較少,容易出現交通事故,給游客的出行帶來了不便。
相比之下,鎮山村的旅游基礎設施要更差一些,道路狹窄且不平坦,沒有專門的停車場,游客稍微增多,就很容易出現嚴重占道停車的現象,便利店也很少,就餐和購物環境簡陋,由于地理偏遠,游客就只能在景區內購物,而景區的高物價很容易造成游客心理上的不滿,景區內的公共衛生間數量極少且間距較遠。
(二)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
現階段,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存在旅游服務理念以及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問題。一方面,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對鄉村旅游產品的發展缺乏足夠的認識,無意間會損壞鄉村旅游的本質特色。如在青巖古鎮,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景區經營者在明清時代古建筑群旁邊建起了現代化的商業建筑群,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古鎮的歷史韻味,這種與城市文化趨同的現象是對鄉村文化的一種破壞,不利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鎮山村的景區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鄉村風貌,但由于村鎮居民的環保意識淡薄,讓原本幽靜的村落里堆滿了垃圾,對旅游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景區從業人員因文化水平不高,對村寨的歷史背景以及文物價值缺乏了解,導致部分古建筑拆毀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三)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了鄉村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但是,在青巖古鎮,為了一味的追求商業化帶來的巨大利益,部分旅游開發者與經營者缺乏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意識,導致如今的景區發展是以破壞環境作為代價。
總體來看,兩個景區都是為了獲得短期的經濟利益,盲目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更為嚴重的是,這樣對鄉村旅游資源掠奪式的開發和利用,在不久的將來,作為鄉村旅游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產品的原生態鄉村文化一旦被同化,勢必會降低鄉村旅游文化對游客的吸引力,阻礙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四、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要依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要以增加村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為最終目標,在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原則下,青巖古鎮和鎮山村要立足以特色的旅游資源為后盾,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且具有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加大對景區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培養高素質的鄉村旅游人才隊伍。
(一)旅游產品創新方面
創新鄉村旅游產品,要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內涵和名族特色,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問題,使其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 。立足當地的旅游資源優勢,以游客為主要導向,利用大數據平臺分析游客的消費需求點,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這樣就更能適應游客對旅游產品的多元化需求,例如,青巖古鎮在游客的飲食需求方面,可以依據當地的飲食特點,籌辦美食節,適當迎合游客的口味,在綠色、健康理念的基礎上,讓游客更好的了解當地的飲食文化。
(二)加強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
近幾年,隨著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高等院校雖然也培養了一大批旅游專業人才,但是由于鄉村生活條件的惡劣,不少畢業生不愿意選擇鄉村旅游行業。再加上景區缺乏相應的優惠政策,之前從事鄉村旅游的專業人員也不能長久的在一個地方工作,人才流失嚴重是目前鄉村旅游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為了讓鄉村旅游進一步得到又快又好的而發展,青巖古鎮和鎮山村必須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提升員工福利待遇,讓更多的優秀專業人才投身到鄉村旅游行業中來,從整體上提升鄉村旅游服務人員的素質,促進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三)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新時代旅鄉村游產業經濟發展的號角,發展鄉村旅游,要具備強烈的環保意識,要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必須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性。
青巖古鎮在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時,要因地制宜,依托古鎮獨特的歷史韻味進行適度開發,毋庸置疑,生態環境是古鎮可持續發展的資本。鎮山村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進行旅游產品開發的同時,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為有效遏制這種在發展鄉村旅游導致環境惡化的問題,在鎮山村和青巖古鎮要進行環保和執法的宣傳,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禁止一切不合法的旅游開發。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緊跟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政策,以青巖古鎮和鎮山村獨特的旅游資源為出發點,依托“互聯網 +”和大數據平臺,加大對景區的多渠道宣傳,對鄉村旅游文化進行深度多層次的開發。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下,推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要使鄉村旅游成為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經濟支柱,只有通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順應自然規律,適度開發,這樣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通過這樣長久的發展,那么實現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指日可待,鄉村旅的可持續發展也能得以實現。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