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紅
摘 要:信息化教學趨勢的發展,使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價值不斷突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為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拓寬知識視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教師需靈活運用數字化資源,以保證語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運用路徑
數字化教學資源具有強大的擴展性,可對不同領域的教學資源進行吸納、整合,對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深遠影響。筆者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探析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實際應用與具體效果。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的意義
高中生進行語文學習時,表現出多樣化的學習訴求,教師需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訴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差異化,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訴求多樣化。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語文學習訴求,使語文課堂教學陷入僵局。為打破教學困境,為學生建構高效課堂,教師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契合學生的語文學習訴求,給予學生個性化語文學習輔導,不斷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學習實力。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路徑
1.趣味學習任務,數字化資源輔助學生預習
學生的預習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在具體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需合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突出課前預習指導。通過設計趣味預習問題,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前預習質量。
例如,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拿來主義》時,為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果,應當保證學生進行高效的預習思考,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與中心思想。為此,教師可在課前進行教學指導時,為學生安排趣味學習任務,調動學生的課前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為保證學生課前預習的整體效果,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對“拿來主義”的現實意義進行深度思考[1]。
魯迅創作的《拿來主義》在當時具有怎樣的社會影響力?并反映出社會民眾怎樣的思想認知?《拿來主義》在現代具有怎樣的社會影響力,如何評析《拿來主義》的現實價值?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調動高中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帶著好奇與任務進行自主預習,在預習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為后續課堂學習提供支持。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固有思維的約束,無法從多個視角對文章進行評析。為此,教師可指導學生,基于數字化資源搜集相關文章內容,通過群文閱讀分析,找到更多的思考視角,對文章進行深度、有效的預習。
2.創設文本描寫意境與背景,輔助學生整體思考
高中生進行文本閱讀學習時很容易受到知識視野、思維盲區的約束,給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一定阻礙。在教學創新時,教師可依托數字化教學資源與設備,為學生創設文本描寫意境與創作背景,輔助學生進行整體思考,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例如,學習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長沙》時,為使學生進行整體思考,在思考中完成深度閱讀理解,教師可圍繞教學詩詞的預期教學目標,合理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對詩詞文本創作的背景進行描述,并在多媒體設備、數字化資源的整合下,為學生創設文本描寫的詩詞意境,使學生全身心沉浸其中,體會詩詞的精神魅力。
學生在實際思考學習時,可結合詩詞的創作背景、描寫意境進行聯想,解析毛澤東創作時的心境與思想高度,走近時代偉人,了解毛澤東的思想意識。學生在整體思考學習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數字化資源,對毛澤東的相關詩詞進行整理,通過多篇對比深思,嘗試與詩人創作時的思想形成共鳴,挖掘詩詞育人的現實價值。學生通過學習詩詞,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認同感,為高中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提升鋪墊基石[2]。
3.提煉數字化資源,促使學生攻克學習重點
大量的數字化資源可能會淹沒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師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時,必須基于實際學情與教學要求,對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提煉,給予學生針對性輔助,促使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學習,實現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發揮數字化資源的應用價值。
例如,學習詩歌《短歌行》時,為使學生了解作者曹操,可對詩歌進行深度解析,了解詩人的胸懷與思想。在教學階段,教師可基于數字化教學資源,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提煉,形成精簡、有效的教學資料,輔助學生攻克重點內容,保證學生詩歌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三、結語
高中生的思維非常跳躍,為發揮高中語文教書育人的價值,教師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學生建構高效課堂,實現預期教學創新目標。基于上文論述可知,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給予學生思想馳騁的空間,有效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曉坤.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變革的思考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9,17(21):83-84.
[2]蓋闊,宋祥.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資源庫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1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