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變遷,學生的心理、思想發生了變化。高中班主任開展德育如不進行適應性調整,就會出現問題。當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的問題有不了解生情、以管代教、被動施教、忽視心理和家校協同不夠。基于對這些問題的反思提出了以生為友、自主管理、主動引領、關注心理、家校聯動幾個優化建議。旨在為解決當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質效不高的問題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反思;建議
新時代有幾個因素對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產生了較明顯的影響:一是開放度高。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學生接觸到的思想、文化變得越來越多元;二是信息化水平高。我國當下已進入了信息化社會。學生獲取信息的量、速度以及復雜性遠大于以往僅靠紙質、電視傳媒的時代;三是教育理念和目標的變化。課程改革突出強調素養教育,而不是純知識教育。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強調教育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思想傾向、社會認知以及知識結構等都與之前的學生有非常明顯的差異。這樣,曾經有效的德育理念和策略在當下就存在不適用、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問題。
下面從高中班主任的視角就高中生德育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幾點優化建議。
一、當下德育工作的問題
1.不知生情主觀臆斷
在以往,高中學生的思想是相對比較單純的。他們雖然年齡不小,但其實一直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成長,再加上獲取和接觸各種思潮、文化的渠道比較少且信息都是經過甄選的。這樣,即便班主任不去了解學生,也基本可以判斷其思想狀態。德育的開展相對比較簡單,阻力較小。這種德育環境使班主任出現了惰性思想和教條意識,主觀認為學生的情況一屆又一屆是同質的。沒有意識到,當前學生的思想變化非常快且復雜,幾乎一個社會熱點或思潮的出現,就會使其思想認知產生波動。班主任不去了解學生、不去動態跟蹤其生情,很難抓住德育的切入點。
2.家校失聯形成制約
家校的“失聯”并不是說班主任與家長沒有溝通。其實,高中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頻率是幾乎所有學段中最高的。但是,大部分溝通的內容,仍然是關于學生的學習問題。比如匯報一下成績、如何調整學習狀態、如何照顧生活等等。而德育方面的溝通則基本很少。此外,到了這個階段,家長們開始為孩子進行實質性的發展規劃了。日常和孩子溝通,有些開始涉及一些社會不良風氣——比如怎樣送禮安排就業等等。這些話題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負面影響。這樣一來,班主任在校的德育與家庭在家的“德育”就產生了沖突。這不僅會使班主任的德育失效,還會使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斷偏離。
二、優化德育工作的建議
1.以生為友把握學情
與學生平等相處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基礎。特別是高中學生,從年齡和心智上說,其實是可以將之視為同事一樣的成年人來交朋友的。以生為友可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是可以得到學生的信任,從而獲得最可靠的生情;第二是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容易接納班主任所傳導的理念。
成為學生依賴且敞開胸懷的朋友,需要從兩個方面去做。一是除了態度要和藹、放下架子外,還應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時間。不要一出了教室,學生就找不到老師。課間、體育課、晨練等等時段,班主任有時間就應走出辦公室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打打球、跑跑操,既鍛煉身體,又增進了師生情感。二是了解學生的喜好。比如他們喜歡的明星、歌曲、街舞、脫口秀等等——有了這些,才能與學生有話題可聊。同時,也通過這些“文化”內容和現象,去把握學生的思想走向。
2.家校聯動協同共育
關于家校聯動,班主任主要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多與家長們聊一些德育的話題,讓家長們不要把視線僅放在學業上。讓他們認識到,孩子將來進入社會,思想品德的優劣對其發展的影響更重要;二是要將自己的德育思想、德育理念、德育內容以及德育技巧告訴家長,使他們在對孩子的思想引導上與自己走在一個方向上。比如建議家長們,與孩子聊一些社會話題時,不要僅就事說事,而要給一個正確的評價,比如聊到人際關系,千萬不要夸大“權”“錢”效應,引導孩子理性看待權和利。當家長所傳遞的價值觀與班主任一致的時候,德育工作就容易落實。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情態也發生了變化。原先的一些傳統德育策略在當下已經不再適用。如不了解生情、以管代教、被動施教、忽視心理、家校失于協同等問題,使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了制約。針對這些問題,建議班主任從與學生交朋友、構建自主管理機制、主動先期干預、關注心理調節及注重家校聯動這幾個方面對德育工作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肖燕.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J]. 考試周刊,2018(44):187.
[2]單小燕.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的探析[J].中華少年,2016(20).
作者簡介:郭青松(1980—),男,漢族,廣東省化州市人,教員,高中數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