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起到積極作用。但是,現階段的生物實驗教學受傳統教學理念、方法以及教學要求的制約,實驗教學效率低。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質量,教師應該認識到實驗教學的必要性,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以促進實驗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發展。
[關鍵詞]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學質量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觀察能讓學生理解生物知識,并了解地球生物生存的本質與奧秘,從而感受生物知識的魅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生物實驗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欲望,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初中生物知識。因此,教師要了解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立足于教學任務與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各個實驗教學環節,注重實驗操作,積極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借助課外實驗優化課堂實驗教學,不斷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同時加快推進生物教學科學化、現代化進程。
一、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必要性
(一)生物知識較為抽象
生物知識較為復雜、抽象,學生通過實驗教學能夠直觀理解生物知識。實驗教學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同時,學生能夠近距離觀察生物的神奇之處,增添課堂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生物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初中生物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觀察能力。教師在課前告訴學生實驗的重難點,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并尋找答案。同時,實驗教學多以小組形式開展,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對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主
實驗教學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知識。因此,實驗教學能夠促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認識到每一位學生均是教學中的主體,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進而在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生物實驗教學不僅能提升教學質量,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注重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實驗操作分為教師演示操作與學生自主操作。教師演示操作是實驗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能給學生的實驗操作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演示操作的示范作用,并不斷提升演示的規范性與科學性,使學生在實驗中準確操作,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水中小生物”知識點時,組織學生開展顯微鏡觀察實驗,讓學生能夠清晰觀察草履蟲、眼蟲、變形蟲及衣藻等生物,進而更好地掌握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與相關知識點。在學生自主動手實驗前,教師需要進行一次實驗操作演示,所演示的實驗內容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在演示中告訴學生實驗內容的重難點,以引導學生思考。教師要規范操作,并熟練地進行實驗演示,演示速度適中,以便學生正確理解并掌握實驗操作的要領。演示完成后,教師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要求學生正確使用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培養液、吸水紙、顯微鏡等。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引導,讓學生順利完成操作,同時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生物的特征,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單細胞生物,從而更好地掌握相關生物知識。
(二)引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探究,并積極開展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自主探究。同時,教師要增加探究性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的比例,讓學生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自己動手探究實驗結果,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螞蟻的覓食行為”實驗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準備好空心管、脫脂棉、透明塑料盒、食鹽、蔗糖、玻璃棒、螞蟻等,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完成探究性實驗。在實驗開始前,教師不告訴學生螞蟻的覓食行為的結論,僅為學生簡單講解實驗,并提出問題:“螞蟻是如何覓食的?它們是如何準確找到食物的?”隨后,教師讓學生做出假設,制訂實驗計劃并實施計劃,通過小組探究得出結論。教師可以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但是不能插手小組實驗,也可以通過圖片、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隨時記錄實驗數據、實驗現象等,從而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最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實驗,得出結論:“螞蟻的覓食行為與食物的氣味有關,與食物顏色無關。”這樣的探究性實驗,能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操作與觀察,并在實驗中不斷鍛煉自身的探究能力。
(三)優化實驗教學,強化生物教學效果
教師還要進一步強化生物教學效果,以確保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優化實驗教學,為學生精心挑選實驗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案,使實驗教學的重點更為突出,讓學生在實驗中掌握重點學習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生物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內容時,選擇“蒜苗的生長觀察”實驗,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指導小組成員將蒜苗分別放置在干燥、潮濕、向陽、背陰四個不同環境中,要求小組每天觀察蒜苗的生長情況,并在觀察后總結蒜苗的生存習性以及適應生長的環境。在實驗結束后,教師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同學進行實驗總結,并將小組的實驗結論分享出來。最后,教師結合小組實驗總結講解“生物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相關知識。這樣的實驗,不僅操作簡單、方便,還不受教學條件限制。學生的實驗觀察方式簡單,能很好地在實驗中理解生物知識,同時切身經歷的實驗,能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并在實驗觀察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四)借助課外實驗,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課外延伸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不僅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但是,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對課外實驗的重視程度并不高,即使教師布置課外實驗,也難以落實到位。因此,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外實驗的應用,使學生在課后能進一步理解、補充生物知識。例如,布置“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動手用酵母菌制作饅頭,不僅趣味性強,還有實際成果,能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感受酵母菌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堂分享會上解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記錄下來的疑問,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此外,在開展課外實驗時,教師需要注重實驗與生物教學內容的結合,以確保課外實驗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課外實驗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使其形成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
總而言之,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發揮生物實驗教學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作用,進而完成初中生物教學任務。
[作者簡介] 王志剛(1973—??? ),男,江蘇連云港人,灌云縣小伊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