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竹清
話劇《谷文昌》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創作的現實主義話劇,是國家精品扶持項目,獲得第十六屆文華大獎。該劇編劇馮靜、導演白皓天在經過大量創作采風、二十余次修改劇本后,塑造了一位心系百姓、廉潔奉公的共產黨好干部谷文昌,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他在福建省東山縣擔任縣委書記的十幾年里治沙種樹、打井蓄水,將荒島變寶島的真實事跡。當地老百姓將他尊稱為“谷公”,甚至當地多年養成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習俗。該劇主創沒有塑造“高大全”的時代英雄形象,而是還原了生活中的谷文昌。仲呈祥曾贊揚:“塑造谷文昌形象既做到了像小鳥一樣跳躍鳴唱,又像雄鷹一樣翱翔展翅。”可見本劇在時代英雄人物塑造上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用恰當的選材勾勒人物輪廓。全劇以谷文昌建設美麗東山為主線,選取了他生前眾多感人事跡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事件來表現。選取事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恰恰展現了人物的事業、生活、性格、內心的各個方面,選取從谷文昌初上任到叩拜母親、送人糧食、聘請專家、尋找水源、救治家屬、治理沙暴、教育子女等素材,勾勒出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有溫度的優秀共產黨員干部形象。主創在選材上側重展現主人公敢想敢干、感天動地的理想和作為,使之成為共和國成千上萬縣委書記中獨特的“這一人”。
用新鮮的素材還原人物真實。《谷文昌》擺脫了“高大全”英雄戲的俗套,能夠選取獨特的角度和素材表現人物,正是因為主創深入生活實際,在人民生活中挖掘真實素材。他們先后八次前往東山縣走訪調查,翻閱了東山博物館的歷史資料和報告文學資料,十幾次深入地與谷文昌的同事和親屬交流座談。正如導演白皓天所說:“只有深入生活開展創作,才能汲取更多素材,以走進谷文昌內心世界。”在人物素材真實的基礎上,找到更多心理依據,人物塑造就更加真實立體,有血有肉。觀劇時有的細節情景讓人難以忘記,這些細節都是在走訪中得到的,經過藝術加工再現在舞臺上。
用精當的結構展現人物內心。《谷文昌》在敘述結構上很有特色,全場采取倒敘的方式,從谷文昌墳前祭奠開場,娓娓道來他不平凡的一生,用鄉親們的自敘和谷文昌靈魂的自敘相結合,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主人公的所作所為和內心世界,這樣就把一個活生生的人物的行為和思想更直觀地呈現出來,讓觀眾直接走進人物內心而引起共鳴,達到感同身受的藝術效果。一個個事件如珠玉般串連在一起,清晰而簡潔,層層遞進,從而完成人物的深化。
用精湛的演技刻畫人物細節。谷文昌的人物塑造得好,離不開扮演者辛柏青的深入挖掘和精湛演技。為了塑造人物,他在研究真實素材的基礎上,在表演中加入了很多細節的刻畫。比如谷文昌將自己結婚的衣物送給了貧病交加的鄉親們。當鄉親們離開后,谷文昌馬上跪到了妻子的腳邊,向妻子道歉,讓人看到他對妻子的情感,看到他豐滿的人物形象。辛柏青曾說人物塑造“難就難在平衡真實性和藝術性上”,正是因為他“回歸真實”的自創細節,讓觀眾覺得谷文昌的黨員干部形象可親可愛可感,辛柏青也因此角色榮獲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話劇《谷文昌》塑造了不同于以往意義的干部形象,他靈動有趣,幽默詼諧,并且有頭腦、有謀略、有溫度、有擔當,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谷文昌點贊,還在一篇題為《“潛績”與“顯績”》的文章中稱他“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谷文昌的黨性光輝和人格魅力之所以完美地再現到舞臺上,正是因為主創能夠在尊重歷史真實和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完成了藝術的真實。時代英雄人物的塑造容易落入窠臼,《谷文昌》的人物形象讓人耳目一新,喚起了人們內心的崇高感。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創作評論中心)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