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妍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七一前夕大型情景史詩《偉大的征程》在國家體育場隆重上演。它書寫了中國共產黨不畏艱險、前仆后繼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壯美畫卷,在創作和呈現上實現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高度統一,是一部充滿生命張力、飽含深情的史詩巨制。它用真情實感詮釋了情景史詩的氣勢恢宏、激揚壯闊與優美詩意,而戲劇元素的完美運用,更是成為這部大型情景史詩的一大亮點。
一、戲劇元素在大型演出中呈現的敘事張力
《偉大的征程》謳歌了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矢志不渝、砥礪前行的壯麗詩篇,在多個關鍵歷史節點的展現上都運用了戲劇元素,采用了戲劇表演的形式。如在序曲《破曉》中,呈現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陳望道、瞿秋白的革命先驅形象,上演了中國共產黨的起航時刻。在第一篇章《浴火前行》的《長征》中還原了遵義會議的轉折時刻;在第二篇章《風雨無阻》中以小戰士、指導員“一封家書”的戲劇形式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壯烈情懷;在第四篇章《錦繡前程》中電視劇《山海情》和《十八洞村》的情景演繹,突出了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的東方奇跡,《人民至上》則再現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全民戰“疫”的偉大力量。通過演員的表演和戲劇元素的有機融入、和諧調度,增強了每個篇章的敘事張力,雖然每場戲劇都濃縮在最短的時間里,簡潔而凝練,但卻能在瞬間點燃情感,帶給觀者以感動和震撼。
二、戲劇元素在大型演出中運用的作用與效果
在大型演出中運用戲劇元素,具有情景再現、烘托主題、提升藝術感染力和增加觀眾審美體驗的作用與效果。
以《偉大的征程》為例,在這部宏大的史詩中,戲劇發揮了獨特的表達功能。演員的微觀表演,對于人物和細節的刻畫,讓歷史情境更加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見微知著、生動感人。如演員張桐、于和偉延續電視劇《覺醒年代》的人物形象,再次展現李大釗、陳獨秀尋找救國救民的出路、相約建黨的歷史畫面,具有很強的代入感;在中國共產黨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遵義會議的情景再現,緊張、凝重,充滿戲劇的張力,給予觀眾沉浸式體驗;而張藝興扮演的小戰士和指導員的互動,在抗美援朝的戰壕里寫家書的戲劇設計,王成“向我開炮”的情景再現都實現了情景交融和情感傳遞,給人以心靈的震撼。縱觀《偉大的征程》中每一個戲劇元素、每一段戲劇表演的運用,都是凝聚匠心的設計和編創,起到了對主題的思想性進行烘托的作用,它們讓具有宏大敘事結構、承載重大主題的大型廣場演出具有了新的藝術視角和表現形式,構成激動人心的視覺影像,令人難以忘懷。
三、戲劇元素在大型演出中的運用是藝術與科技的高度融合
在傳統觀念里,戲劇屬于劇場,是需要近距離觀賞的表演藝術。而大型情景史詩《偉大的征程》的表演場地為國家體育場,如何在巨型的空間內實現戲劇與舞臺的完美結合?導演組經過一次次艱苦的論證與測試,最終確立了通過5G專網+4K的高科技支持進行“即時拍攝、瞬時導播、實時投屏”的方案,首創了戲劇在國內大型廣場演出的表演形態。
為了展現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風華,《偉大的征程》在國家體育館搭建了180米的超大屏幕,在主舞臺的兩側設立了進行戲劇表演的旋轉舞臺,舞臺與屏幕形成了兩個維度的表演空間,讓觀眾可以實時觀看到戲劇演員的情緒狀態和細微表情,超高清的視頻實時傳輸、實時剪輯、實時調色,在演出現場的超大屏幕中呈現出電影質感的畫面,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可以說此次藝術與尖端科技的高度融合、突破與創新,讓戲劇元素在大型演出中大放異彩,讓戲劇藝術擁有了更為廣闊的施展空間。
綜上所述,戲劇元素在大型演出中運用得當,將實現鮮活生動的藝術表達。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戲劇藝術的呈現,《偉大的征程》的探索和實踐,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將鼓舞更多的戲劇人、電視人不斷勇敢前行。
(作者單位:哈爾濱廣播電視臺)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