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駿(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
不管是家庭聚會還是同學聚餐,中國人少不了吃吃喝喝。一頓觥籌交錯下來,吃得肚滿腸肥,有些人就想著:得吃些“刮油水”的東西,清理一下腸胃了。那“刮油水”真的靠譜嗎?
事實上,“刮油水”是民間的一種說法,人們在進食過多的油膩食物之后,就會食用幫助脂肪排泄的食物來清除體內的“油水”。現代人健康意識增強,對脂肪、蛋白質攝入過多帶來的危害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進食過多油膩食物后,都會想:有沒有辦法刮掉油水呢?尤其是愛美的女性朋友,最好每頓飯吃下去的油水都能刮掉,保持苗條的身材,市場上各種減肥產品也大打“刮油水”之牌。
被賦予“刮油水”作用的食物有很多,比如濃茶、竹筍、芹菜、玉米等。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些食物的特征: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咖啡因,具有興奮神經作用,同樣也能刺激胃腸功能興奮性提高,喝濃茶就會促進胃腸道蠕動。而竹筍、芹菜、玉米的共同特征是:都富含粗纖維成分,也具有刺激胃腸加快蠕動的作用。
事實上,“刮油水”的機理就是促進消化道中的脂肪、蛋白質等代謝,快速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減少脂肪吸收的目的。但是,這個過程并不是單單將脂肪快速排出了體外,其他多種營養物質也會隨之一起排出,包括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這跟“瀉藥減肥”的原理是一樣的,減少脂肪攝入的同時,也減少了其他營養物質的攝入。因而,過度“刮油水”可能會導致營養吸收不良。
不管是周末還是節日期間大吃大喝,吃完再刮刮“油水”,減少一部分營養的攝入,就不怕熱量攝入過多、營養過剩了。這種做法看似很聰明,似乎是有利于健康的。
其實不然!蔡駿主任指出,我們節日期間的飲食往往大魚大肉居多,脂肪、蛋白質攝入過多,維生素、膳食纖維攝入相對不足。“刮油水”的時候,雖然也會補充膳食纖維,但是“刮”去脂肪、蛋白質的同時,盡管熱量攝入是減少了,但本身攝入不足的維生素也隨之“刮”去了不少,就會導致維生素吸收攝入更加不足了。
此外,暴飲暴食之后再“刮油水”,如此“粗暴”地對待我們的消化系統,過度刺激腸胃,腸胃會“很受傷”。特別是原先就有胃病的人群,就容易引發胃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
所以,“刮油水”是不得已而為之。蔡駿主任表示,真正健康的飲食原則是:飲食有節、營養均衡、三餐規律。只有養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才是最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