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他汀類藥物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降脂藥物,又由于它還有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很多冠心病患者也在使用該藥來預防心肌梗死、腦中風等嚴重事件。可是,他們還是很擔心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估計有兩成患者由于肌肉疼痛(肌痛)、疲勞或者關節痛等不良反應而停藥。
早期有一項研究結果很有意思,在研究的第一階段,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服用的藥物是他汀還是安慰劑,這個階段中兩組肌痛報告沒有明顯差異;而在第二階段患者知道自己服用哪種藥物,服用他汀的患者報告了更多的肌痛癥狀。因此,有研究人員認為,他汀的不良反應可能與“反安慰劑效應”有關。你可能聽說過“安慰劑效應”,這是指有些患者雖然使用了完全沒有藥效的治療方法,但由于“相信”治療有效這種心理預期,而使病癥得到緩解的現象。而“反安慰劑效應”就是指一些患者對治療方法存在負面的偏見,而引起不良反應的現象。
最新研究發現,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大多來源于“反安慰劑效應”。醫生應該盡量讓患者了解他汀類藥物的作用與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幫助患者堅持服用,可避免停藥帶來的心血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