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王強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近幾年,大學生創業的行為已經被社會各界時刻關注著,因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案例在不斷地提醒著他們,不能將這些人才被埋沒。因此,不管是如今的高校還是企業,都針對大學生創業給出了強有力的支持。可是,現如今的大學生,多數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了解都只是紙上談兵,關于社會閱歷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沒有做到一定的了解,這也大大限制了大學生創業的實際實施。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初期就因創業技術不夠成熟或資金不足而被迫放棄。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也許能夠成為大學生創業的轉機,幫助當今大學生“創業難”的僵局改善局面。
(一)單一的創新創業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當今大學生能夠時刻在互聯網上了解到各個企業的經營模式,雖然現如今很多企業都在不斷更新自身企業的經營方式,但是在本質上的變化卻流于表面,并不能為當今學生提供很好地理論支持。國家在不斷壯大,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同時,“互聯網+”時代下,順應時代發展新崛起的各行各業也給傳統的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沖擊。可是對于大學生來說,創業方式都過于單一、普遍,他們大多數人受到傳統思維的限制,對于創新創業也只是頭腦一熱,很少有人真正將其實施出來的。
(二)沒有提供保護大學生創業的環境。現如今我國還未實現社會主義完全化,對于大學生創業的管理制度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比如處于網絡時代下的大學生貸款審核流程、以及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如果大學生利用自身創新思想設計出新概念產品,在沒有受到產權的保護時直接投放到了網絡上,就會被很多企業和商家盜用甚至除夕前按福謳歌商家進行搶奪專利的情況。還有一些集團直接高價購買該“新型產品”,將其徹底化為己有,這些情況都大大阻礙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發展,如若創新創業一直無法得到國家的保護,大學生創業的腳步就很難前進。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業經驗不足。我國的教育方式一貫采取的都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很多學校都覺得實踐培訓只是在大學生將要離校時才需要了解到的知識。因此,很多高校甚至沒有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有一些開設了也沒有配置專門的教師來進行知識傳授。
(一)高校需要加強創新創業的教育。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互聯網+”為各行各業帶來了不錯的收益。在各大高校,教育者也應明白互聯網的作用,并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授課,將當今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理念傳授給學生。教師可以使用微課或者多媒體教學的形式進行授課,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們對互聯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各校都應當順從新時代的發展,合理對自身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將互聯網+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到一起,將互聯網創新創業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
(二)制定法律法規,組建創業團隊。現如今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信息全球化也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這讓大學生的創業充滿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在大學生創業時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他們的權益,一些居心叵測的企業就會有機可乘,不懷好意的對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成功進行竊取,進而占去市場優勢,這種情況會大大磋商大學生的創業信心和創業動力。因此,國家需要根據當前的市場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并以維護大學生的基本權益為核心制訂法律法規,完善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制度。另外,對于剛剛脫離校園生活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僅僅依靠自身能力進行創業是極為困難的,創業之路漫長而艱辛,大學生需要尋找同樣具有遠大抱負的同伴,組成創業團隊,一同面對創業中的種種阻礙。團隊合作不僅能從根本上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還可以為創業工作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因為團隊合作能夠激發無限的可能,每一個成員的思想都是寶貴的資源。同時,組成創業團隊還有利于克服困難,在設立了共同的目標后哦,團隊的成員之間會不斷的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在個體逐漸融入到集體的過程中,整個創業團隊的力量也會越來越堅實。
(三)大學生要不斷學習,升華自我。正所謂“律人先律己”。想要解決當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根源問題,還需要從學生自身身上找方法。大學生應當明白“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特別是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一切都發展的太過迅速,如若大學生不能夠做到時刻學習接收新知識、新事物,很快就會與生活脫軌。因此,當今大學生,應當學會穩住腳步,不斷進步,通過學習來提升自身閱歷,對自己做到充分的了解,發現自身優勢,為以后的創業生涯打下一定的基礎。不僅僅是創業,對學生以后的生活也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根據上文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壓力。各個高校和各企業需要先認識到“互聯網+”的真正價值,并合理地運用它,才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帶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為我國的國力壯大出一份力,同時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