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風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固定資產管理作為高職院校管理中的其中一環,應該多方位的健全其管理和監督制度,來加快高職院校發展進程。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0175億元,比上年增長8.74%,學校固定資產購置資金寬裕,學校管理人員缺少危機意識和提前規劃意識,沒有認識到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風險,使得很多高職院校不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固定資產方面的理論知識欠缺、部分學校對固定資產管理缺少監督,采購單與實際數量不一致、資金支出與財務管理不一致,以及固定資產隨意浪費、丟失等現象愈發嚴重。
隨著高職院校的師生數量逐漸增多,相應的教學設備、師生教室、教育經費等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固定資產涉及范圍越來越廣、種類日漸復雜,主要包括教輔費、資料費、建筑物、辦公設備、教學儀器等,隨之而來的經營管理、購置資金難度逐漸增大,基于此種情況下高職院校仍然固守傳統的管理理念,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都沒有提出相應改進方案,使得固定資產使用風險逐漸增大。
部分高職院校領導對采購人員、管理人員職位任命比較隨意,間接影響著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使得采購人員認為固定資產只要購置回來,自己工作就已經結束,對于后續保管、使用、分類等后勤保障工作沒有完全落實,對于單位內部一年一次的資產清點、查驗也是流于形式,做足表面功夫,導致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重視程度不高、管理意識淡薄等問題。
第一,固定資產網絡平臺建設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高。部門院校對信息化建設情況了解不多、發展前景認識不到位、對現存的管理模式不懂變革,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給高校帶來的巨大效益。管理層接受新鮮事物的意識不強,容易滿足于當前現狀,部分學校殘存問題嚴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落后、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差,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
第二,固定資產管理容易受多資金使用情況、人員專業能力等方面條件影響,使得高校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抑制了固定資產的信息化建設。地區發展情況、師生數量、教育情況等多方面限制下,滯后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進程。
傳統的管理制度下,財務部門仍然遵循“管賬不管物、就財務論財務”的管理理念,固定資產項目由各個部門共同管理,但在集中管理制度之下,對于固定資產的維護、修理等許多問題容易遺漏、重復,在責任不明確的前提下,責任歸屬問題無法解決,導致部門人員之間會相互推卸責任。固定資產采購作為重要環節,進貨來源、物品品質等問題無法得到保障,需要提高管理人員重視程度。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各部門的資源占有情況較嚴重,無法及時為所需部門提供設備,使得固定資產閑置、缺失情況較多,對現有的固定資產分配、使用、管理缺乏合理配置。
固定資產制度化建設作為管理固定資產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固定資產管理也提出了要求。一方面由于目前高職院校思想認識、人員管理等情況不足,使得制度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體現在對固定資產采購人員、采購數量、采購金額等管理方面,采購前期沒有進行合理的論證和預算,形式化、敷衍化現象嚴重,無法確保采購物品做到物盡其用,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情況。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問題既沒有一個專門的管理部門,也沒有可行的資產規章制度,對固定資產統一核算、預算和管理,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專門針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專項規定,日常管理中對固定資產盤查工作草草了事,導致賬務與實際采購情況不一致;對于財務管理制度下所規定的對于固定資產的財務核查沒有及時完成,導致學校財務情況與固定資產賬務不符;固定資產核算工作不夠嚴謹細致、流程執行不規范,容易造成數據虛假、資產虛報現象。
固定資產的資金多是由學校項目資金構成,資金來源較為單一。固定資產購置多以各部門為單位,在各部門獨立存在、信息阻隔的情況下,極易出現重復購買、資產閑置等現象。以某一高職院校為例,會計專業購買了ERP軟件,恰好電子商務專業實訓室同樣購買了此種軟件,必然會導致資產閑置;某一部門對于固定資產占有意識較強,沒有考慮其他部門對購置資產的使用情況,逐漸形成了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資產閑置、浪費情況嚴重,另一方面資產缺失情況嚴重,使得固定資產利用效率低下,資源獨立情況嚴重。
第一,管理意識不到位
教學科研工作一直被當成高職院校的工作重點,而科研設備購置是衡量教學水平好壞的重要標準。固定資產管理可劃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管理部門前期準備工作十分充足,對于采購對象、采購物品選擇、質量要求等做好了切實可行的計劃,但對于物品使用及后期管理方面都沒有專門的規定,忽視了后期管理的重要性,資金壓力逐漸增大,抑制了資源的效用發揮。學校對于財務管理的認識缺乏,沒有意識到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資產購置體系的重要性,使得前期投入資金多、后期管理意識差,逐漸形成了惡性循環模式。監督部門的松散管理,造成了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造成賬務與設備使用得不到有效利用。
第二,管理機構不到位
固定資產管理機構人員專業能力、責任意識、理論知識方面還有待提高,降低了社會公眾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可信度。數據資料的不真實,使得后續工作無法正常開展起來,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無法真實有效的判斷,管理工作的薄弱,使得固定資產的購買價值和實用價值相差甚遠。對于提前處理或報廢的固定資產,沒有經過專業機構的評估進行價值判斷,私自以過低的價格處置資產,容易導致本身價格和處置價格相差懸殊。
首先,在固定資產采購及使用前就要樹立正確的認識,保證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行。逐漸改變高職院校對固定資產的認識角度,加強管理人員重視程度,積極客觀的認識固定資產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作用,在保證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行和合理規范使用之下,逐漸提升其使用效率。固定資產的使用、需求是會不斷變化的,因此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應隨時與固定資產保持在一條線上,那就必須不斷完善重視管理制度的建設。
其次,想要促進固定資產發展就需要做出改變,而創新意識是促進事物發展的源源動力和靈感來源,創新要從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的現實情況和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再結合當前時代發展方向和需求,對固定資產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來促進固定資產發揮最佳效用,促進創新意識不斷進步。
最后,改變高職院校原先對固定資產落后封建的思想認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相當于一線管理人員,因此他們的工作方法、態度和思想很多時候影響著固定資產效用的正常發揮。高職院校應始終堅持培養管理人員正確價值觀、職業素養、工作態度等方面為重點工作,來引領工作人員主動發揮作用,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固定資產購置做到統一管理分配,物品采購、使用情況分管到人,責任情況歸屬明確形成多方位監督,來確保資金的未來使用情況規范。
網絡信息無形之中早已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及生活,轉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高職院校為主體,借助信息化建設的創新發展成果,健全適合固定資產管理發展的網絡平臺,來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促進固定資產管理方式不斷拓展、創新。
第一,建立固定資產信息化平臺。完善固定資產的工作流程、數據導入、內部審批等方面,促進網絡平臺發揮積極作用。第二,積極引進計算機、互聯網等全方位人才,為信息化管理添磚加瓦,以此來穩固信息化平臺的地位。在強化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在學校建設規劃和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始終以促進發展為前提,最大限度的發揮信息化平臺的重要作用,不斷創新尋找更好的管理辦法。加強高職院校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后勤部門等的交流協調,及時了解當前情況及存在問題,減少因通知不及時帶來的風險問題。
健全的管理制度直接影響著人員工作進展、效率等進展情況,因此固定資產的采購、合同簽訂、調劑轉移、使用、維修、報廢、效益分析等環節設置完整配套的規章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提前做好方案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及時列明清單保證購置流程順利進行、設立專門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信息保存、尋找專門評估機構提前估算其價值、建立一份完整規范的固定資產使用維護告知書、建立專門的明細表針對損壞賠償情況,對于昂貴大型的資產設備不斷建立起可行可實施計劃的方案,對購置原因、使用程度、安裝使用、監督管理等基本情況規范合理。
針對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具體措施和計劃,做好定期清點盤查,按照制定的章程來購置、使用資產,各部門職責明確區分,工作和責任情況明確到個人手中,讓管理工作有章法、有規律,做到有例可循、有法可依,不斷來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把信息管理中可發展可促進的新興事物融合到新的符合當前發展的管理模式中,能及時發現并反映信息管理之下資產當前的使用狀態,方便管理人員隨時明晰掌握、記錄資產當前的狀態和情況,避免緊急情況下的資產管理、維護不及時等。各個部門的瀏覽、操作記錄都可以在后臺系統中隨時查詢,簡化了工作流程、方便了固定資產數據信息查詢。
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統一領導,設備購買前期準備好預算方案,對資產情況做到實時監督管理,對資產采購、分配、處置等統一由資產管理部門進行,對財務、后勤等部門對固定資產實行歸口管理制度,避免重復管理的發生。把預算績效管理貫穿于整個固定資產過程中,將績效評級、資產管理、預算管理三者相互結合,提高了高職院校的實訓水平,充分論證設備購買的實用性和必要性,保證購買后資源分配合理公正。各部門將設備購置情況和使用時間及時告知,避免了重復購買現象發生,提高了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
院校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人品教養、思想覺悟等方面都關系到資產管理的處理結果,因此管理人員應緊跟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及時掌握固定資產的動態情況,合理配置重復、閑置資產的調動和使用。定期組織各部門人員進行交流工作經驗,促進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改善無人管理、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把教育培訓真正落到實處,拒絕一切形式化、表面化工作。
在固定資產章程上明確規定管理部門的負責范圍和責任義務,將各項工作精確到個人,并相應的實施獎懲制度和績效考核。固定資產的業務流程工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辦理,加大管理人員培訓力度,促進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