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對琉球群島的所謂“剩余主權”問題新論

2021-07-12 03:22:12劉玉山
太平洋學報 2021年6期

劉玉山

(1.溫州醫(yī)科大學,浙江 溫州325035)

關于“剩余主權”,國內(nèi)有成果從國際法學、歷史學角度進行過論證,對杜勒斯(Dulus)“剩余主權”論進行了剖析。①參見:羅歡欣:“琉球問題所涉‘剩余主權’論的歷史與法律考察”,《日本學刊》,2014年第4期,第75頁;胡德坤:“‘舊金山和約’與東亞領土爭端”,《邊界與海洋研究》,2007年第1期,第99頁;陳海懿:“二戰(zhàn)后的琉球群島處置及其‘歸還’——基于英國視角的考察”,《太平洋學報》,2009年第7期,第57頁;侯毅:“美國在中日釣魚島問題上的政策演變與態(tài)勢分析”,《太平洋學報》,2014年第4期,第61頁。但對于“剩余主權”的歷史來源,相關研究還有不足。通過全面梳理歷史文獻后,美國在琉球問題上提出“剩余主權”論的史實得以清晰呈現(xiàn)。在討論作為一個詞匯意思的“剩余主權(residual sovereignty)”之外,搞清楚杜勒斯提出“剩余主權”論的真正內(nèi)涵更加重要。本文結合各類檔案文獻,力圖就這些問題展開分析和闡釋。

一、“剩余主權”論提出的背景分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結束戰(zhàn)爭狀態(tài)尚需締結和平條約來走完最終的程序。從1945—1952年這七年時間,日本完成了從美國單獨占領向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國家身份的轉變。這一過程中,世界形勢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社會主義陣營逐步壯大,隨著國共內(nèi)戰(zhàn)的爆發(fā)及中國共產(chǎn)黨逐步占據(jù)優(yōu)勢,中國的形勢已日趨清晰;從1946年開始,美蘇兩個超級軍事大國之間的“冷戰(zhàn)”開啟,對和平條約的簽署產(chǎn)生直接影響。美國一度中斷了對日和約進程。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美國對日政策發(fā)生改變,邀請社會主義中國還是臺灣當局參加對日和會,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圍繞這樣的現(xiàn)實問題,美英等國不斷展開外交折沖,使得國際局勢呈現(xiàn)出復雜多變的態(tài)勢。

檢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交部檔案”,不難發(fā)現(xiàn),蔣介石政權至遲從1946年開始已經(jīng)在做因應對日和會的準備工作。日本政府竭盡所能減少“損失”,為締結有利于自身的條款而展開努力。對日和平條約的加速,是在1951年1月21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外交顧問杜勒斯將以杜魯門(Truman)總統(tǒng)特使身份前往日本專職處理對日和約開始的,之后杜勒斯在多國間展開穿梭外交,最終在1951年9月初由美國主導召開了舊金山和會,和會排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臺灣當局。會議達成的所謂“舊金山和約”,完全是政治操弄的結果,由于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準備、擬制和簽訂,中國政府認為其是非法的,無效的,因而是絕對不能承認的。①“外交部:中國政府絕不承認‘舊金山和約’”,人民網(wǎng),2013年5月30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30/c70731-21680183.html。

“舊金山和約”共七章27條,其中與琉球群島處置直接相關的是第3條②具體內(nèi)容如下:“日本對于美國向聯(lián)合國提出將北緯29度以南之南西諸島(包括琉球群島與大東群島)、孀婦巖島以南之南方諸島(包括小笠原群島、西之島與硫黃列島)及沖之鳥島與南鳥島置于聯(lián)合國托管制度之下,而以美國為唯一管理當局之任何提議,將予同意。在提出此種建議,并對此種建議采取肯定措施以前,美國將有權對此等島嶼之領土及其居民,包括其領海,行使一切及任何行政、立法與司法權力。”見: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對日和約”》,載田桓主編:《戰(zhàn)后中日關系文獻集(1945—197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頁。。在舊金山和會召開期間的1951年9月5日,杜勒斯發(fā)表談話:“第3條涉及琉球和日本南部和東南部的其他島嶼,自投降以來,一直由美國單獨管理。一些盟國敦促該條約要求日本放棄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轉而支持美國的主權。其他人則建議將這些島嶼完全歸還日本。面對盟國意見的這種分歧,美國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允許日本保留剩余主權,同時使這些島嶼在聯(lián)合國托管制度下以美國為管理當局。”③詳見:波多野澄雄、河野康子編:《沖縄返還関係資料》第1回,第1卷,軍用地問題1952年-1955年,現(xiàn)代史料出版,2017年版,第311頁。隨后日本首相吉田茂(Yoshida Shigeru)在9月7日發(fā)言:“首先,有個領土處置問題,琉球群島和小笠原群島在聯(lián)合國托管之下,我以日本國的名義樂見美國和英國的代表關于日本對北緯29°以南擁有‘剩余主權’(的言論),我不能但希望這些島嶼的行政權在未來一個不長的時間內(nèi)伴隨著世界安全尤其是亞洲安全的重建重歸日本”④Hiroshi Nara ed.,Yoshida Shigeru:Last Meiji Man,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7,p.207.亦見波多野澄雄、河野康子編:《沖縄返還関係資料》第1回,第1卷,軍用地問題1952年-1955年,現(xiàn)代史料出版,2017年版,第312頁。。英國代表肯尼思·楊格(Kenneth Young)發(fā)言說:“關于琉球和小笠原群島,這個條約并沒有把這些島嶼置于日本主權之外。這個條約是把琉球群島繼續(xù)置于美國政府管理之下的,也就是說,把琉球群島中距日本最近部分不僅置于日本主權之下,而且還置于日本行政權之下。”⑤[日]吉田茂著,韓潤棠等譯:《十年回憶》(第三卷),世 界知識出版社,1965年版,第38頁。這印證了在杜勒斯拋出“剩余主權”的“9·5講話”中“其他人則建議將這些島嶼完全歸還日本”的說辭并非空穴來風。

除發(fā)表“9·5講話”正式拋出“剩余主權”這個爭議詞匯外,在以后的談話中,杜勒斯也數(shù)次提及這個詞匯,但始終沒有進行過具體澄清或解釋,以致人們只能對其進行“自我闡釋”。現(xiàn)實中,1954年美國的確有一樁與“剩余主權”密切相關的民事案件。有位1913年即已移居夏威夷的琉球人,因為不能提供當前的住址及其他相關信息而被起訴。被告人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但法院不支持這一觀點,理由是美國并不擁有琉球的“法律主權”(de jure sovereignty)⑥同③,第316頁。。

二、“剩余主權”論提出的現(xiàn)實基礎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琉球群島被納入到了美國政府內(nèi)部國務院、軍方等在內(nèi)的職能部門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意見上的分歧。二戰(zhàn)結束不久,日本政府建立了應對未來對日和約的相關機構,天皇、首相等高層及相關官員不遺余力且審時度勢地為減輕懲處而努力,竭力保留對琉球群島的“主權”成為重要目標。

2.1 美國無意琉球群島主權,但要維持既得利益,達到軍事目的

太平洋戰(zhàn)爭初期,美國政府內(nèi)部軍方(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海軍、陸軍、空軍)和國務院就對待琉球的處置方式產(chǎn)生分歧。1942年12月,總統(tǒng)羅斯福(Roosevelt)讓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以下簡稱JCS)主席萊希(Leahy)開展研判,JCS183系列由此出籠。1943年初,JCS分支聯(lián)合戰(zhàn)略調(diào)查委員會(JSSC)之研究成果JCS183/5指出:“包括菲律賓和小笠原群島在內(nèi)的最東到達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和空軍基地,這些島嶼的范圍至西到達菲律賓,將在赤道以北,北緯30°以南,應當中立化或在美國的控制之下。”1943年3月30日,該JCS183/5方案被提交到JCS第71次會議討論,這應該是最早的關于北緯30°以南區(qū)域劃分概念的提出。JCS183系列成為后來JCS570系列的基礎。當時隸屬于陸軍的美國空軍力量,非常希望在沖繩和臺灣島建立排他性軍事基地。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也不遑多讓,海軍上將歐內(nèi)斯特·金(Ernest King)提出美軍應當擁有南西群島(Nansei Shoto)“除了協(xié)議之外的排他性軍事權利。”1944年美國海軍作戰(zhàn)部長辦公室研究與分析處(OSS)經(jīng)過多重報告、分析,認為“沖繩人不是日本人”。在海軍看來,美軍要絕對控制太平洋,使其成為“美國內(nèi)湖”。

1945年10月美國聯(lián)合參謀計劃部(JPS)起草的JCS570/40明確指出:“所有日本委任統(tǒng)治島嶼和中太平洋島嶼必須從日本脫離,包括小笠原群島和琉球,將被置于美國的排他性控制。”JCS570/50進一步提出在《聯(lián)合國憲章》第82條下,尋求南西和南方諸島托管。在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看來,南西群島北部將非軍事化,并且主權為日本所保留;中部(即奄美群島)則將置于美國普通托管;沖繩及其附近小島則被定義成戰(zhàn)略托管區(qū)。①Robert D.Eldridge,The Origins of the Bilateral Okinawa Problem:Okinawa in Postwar U.S.-Japan Relations,1945-1952,Garland Publishing Inc.,2001,pp.22,26,19,20,25,30,31,94.

二戰(zhàn)期間帕斯瓦爾斯基(Paswalski)是美國國務院特別顧問,他向國務卿赫爾提出由“專業(yè)人士做專業(yè)事”,最終,由布萊克斯利領銜,專門研究遠東問題的國務院特別研究小組(SR)于1942年秋成立,成員有伯頓、莫斯利、霍恩貝克、巴蘭坦等。1943年1月14日,研究遠東問題的國務院特別研究小組被取消,由政治分委員會(PS)和經(jīng)濟分委員會(ES)取代。此外,還有領土分委員會(TS)和安全分委員會(SS),以后還有戰(zhàn)后項目委員會(PWC)、三部協(xié)調(diào)委員會(State-War-Navy-coordinating committee,簡稱SWNCC)。這些機構陸續(xù)有更多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更替和加入,不同部門在業(yè)務上有一定重合。

從二戰(zhàn)中期到1948年,美國國務院的知識精英們所撰寫的比較重要的幾份專門針對琉球的報告,如《瑪斯蘭德報告》《伯頓報告》《埃莫森報告》《費爾里報告》《卡格報告》等,除了《瑪斯蘭德報告》稍微提出一二傾向于中國的方案外,其他無一例外都不傾向中國,很多專家“有時候更加同情日本”。而《瑪斯蘭德報告》明顯與瑪斯蘭德接受國民政府宋子文等對琉球的主權聲索有一定關系。至于為什么這些知識精英大多同情日本,多發(fā)表不利于琉球回歸中國的言論,值得深入研究②矢吹晉教授以學術的眼光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他認為,桑塞姆和朝河貫一等的日本史研究對美國國務院戰(zhàn)后處理方案有一定的影響。參見:[日]矢吹晉著:《釣魚島沖突的起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174-178頁。實際上,目前學界對琉球、釣魚島問題的研究,如果想繼續(xù)往前走的話,深入到一些看似“細枝末節(jié)”的地方,往往會別有一番發(fā)現(xiàn)。。

三部協(xié)調(diào)委員會的成立協(xié)調(diào)了軍方與國務院在琉球問題上的意見,也整合了各方面的知識精英。《波茨坦公告》發(fā)布后的第四天即1945年7月30日,美國國務院第152次會議以“《波茨坦公告》與國務院政策之比較”為題對該公告逐條比對,談到第8條“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時指出:“公告并不表明一種意圖即消除日本對琉球和千島群島的主權,因為它們是‘小島’(minor islands),但有更多的理由可以認定取消日本對南薩哈林的主權,因為它幾乎不是一個‘小島嶼’。”①“Comparison of the Proclamation of July 26,1945 with the Policy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5,Volume II,Document 1254,p.1287.美國國務院似乎傾向認定“小島”包括琉球群島。1945年9月22日,經(jīng)總統(tǒng)杜魯門批準,《美國對投降后的日本初步政策》成為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指導性文件,該文件重申日本的領土范圍是四大主島加上周邊小島,英文文本措辭是:“such minor outlying islands as may be determined”②細谷千博等編:《日米關系資料集1945—97》,東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頁。,在此作為正式發(fā)布的國際文件又對“小島”做了模糊化處理。

1946年6月19日,三部協(xié)調(diào)委員會59/1文件明確說明:“琉球群島應視為日本保留和非軍事化的‘小島’”,同時,該文件指出:“琉球群島北部島嶼多世紀以來在文化、種族方面與日本接近,已經(jīng)成為日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③Robert D.Eldridge,The Origins of the Bilateral Okinawa Problem:Okinawa in Postwar U.S.-Japan Relations,1945-1952,Garland Publishing Inc.,2001,pp.72,97.這應該算作對1946年1月29日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以下簡稱盟總)發(fā)布《盟軍最高司令部訓令第677號》(SCAPIN-677)的正式呼應。《盟軍最高司令部訓令第677號》文件把隸屬于日本的“outlying islands”明確界定為“日本包括四個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和大約1000個較小的鄰近島嶼(adjacent islands),包括北緯30°以北的對馬島和北緯30°以北的琉球(南西)群島”④FO 371/63788,Definition of Territories under Japanese Sov- ereignty,Code 23 File 2343,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Japan,1946-1952,p.63.。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對于北緯30°以南不屬于日本的琉球(南西)群島,也有明確的島嶼界定,比如口之島、南方群島、小笠原群島、火山列島、大東諸島、沖之鳥礁等。⑤英文原文:The Ryukyu(Nansei)Islands south of 30°North Latitude(including Kuchinoshima Island),the Izu,Nanpo,Bonin(Ogasawara)and Volcano(Kazan or Iwo)Island Groups,and all the other outlying Pacific Islands[including the Daito(Ohigashi or Oagari)Island Group,and Parece Vela(Lkino-tori),Marcus(Minami-tori)and Ganges(Nakano-tori)Islands]。

國際形勢也在發(fā)生深刻變化。1947年,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籠,美蘇戰(zhàn)時同盟關系破裂,東西方“冷戰(zhàn)”開始。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戰(zhàn)役的展開和勝利,遠東形勢發(fā)生巨變。美國迅速調(diào)整了遠東戰(zhàn)略,由先前的限制、削弱、打擊改為積極幫助、扶植日本⑥劉緒貽著:《美國通史》(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版,第45頁。。此時,美國國務院內(nèi)部對遠東政策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已經(jīng)由先前的伯頓等人變成了國務院政策規(guī)劃室主任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凱南1948年3月到東京與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MacArthur)進行長談,會后凱南認為必須武裝日本,先前的占領政策傾向于懲罰,現(xiàn)在應當使日本成為美國和西方值得信賴的盟國以共同抵制共產(chǎn)主義。⑦“Report by the Director of the Policy Planning Staff(Ken- nan),”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8,The Far East and Australasia,Volume VI,Document 519,p.713.

1948年5月26日,修訂后的《關于美國對日政策的建議》(PPS/28/2)提出:“美國政府應下定決心,長期保留沖繩的設施……在適當?shù)臅r候,應通過美國對北緯29°以南的琉球群島進行長期戰(zhàn)略控制的最可行方式,獲得國際許可。”6月2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13號文件關于琉球問題與上述表述一致。⑧“Memorandum by Mr.George H.Butler,of the Policy Planning Staff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and the Undersecretary of State(Lovett),”Foreign Relationsof the United States,1948,The Far East and Australasia,Volume VI,Document 549,p.777.后來的NSC 13/1“關于美國對日政策的建議”將“琉球群島”改為“琉球、南方和南鳥島”(The Ryukyu,Nanpo and Marcus Islands),并提出,美國應該下定決心,要長期保留沖繩島的設施以及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認為在琉球群島29°以南必要的其他設施。不僅北緯29°以南的琉球群島,還有南鳥島和孀婦巖以南的南方諸島,都要被美國長期戰(zhàn)略控制。①“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Souers),”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8,The Far East and Australasia,Volume VI,Document 596,pp.877-878.1949年5月6日,NSC 13/3文件出臺,涉及琉球群島內(nèi)容的標題是“琉球群島、南方諸島和南鳥島”,提出“美國打算在沖繩保留一個長期的設施以及其他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所認定的北緯29°以南即琉球群島、南方諸島和孀婦巖以南的必要的其他設施”。海軍基地方面,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指出,美國海軍應在橫須賀基地的發(fā)展中制定政策,以有利于戰(zhàn)后保留目前所擁有的盡可能多的設施,應繼續(xù)發(fā)展沖繩作為海軍基地的可能性,前提是美國將長期控制沖繩。應該說,凱南于1948年3月前往日本回國后提出的關于逐步調(diào)整占領政策的建議,后來基本上被納入NSC13/3之中。②“Report by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on Recommendations With Respect to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Japan,”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9,The Far East and Australasia,Volume VII,Part 2,Document 70,p.730.

1951年初,杜勒斯被任命全權負責對日和約相關工作,整個簽訂和約的進程加速。最終在是年9月4—8日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和會。會議結束后,9月10日,杜勒斯在給副國務卿韋伯(Webb)的備忘錄中進一步解釋:美國將有權行使對該領土和居民的一切行政權力等。另一方面,美國必須具有1950年9月8日總統(tǒng)指令所稱的“排他性戰(zhàn)略控制”。③“The Consultant to the Secretary(Dulles)to the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Webb),”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1,Asia and the Pacific,Volume VI,Part 1,Document 739,p.1346.英國代表肯尼思·楊格證實,“這個條約并沒有將沖繩和小笠原群島從日本主權分離出去”④Akio Watanabe,The Okinawa Problem:AChapter in Japan-USRelations,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1970,p.26.。

從總體上來說,美國對北緯29°以南的琉球群島進行戰(zhàn)略托管,但并無意于其主權的占有,雖然這種戰(zhàn)略托管是多年來各方思考、頡頏以至國際形勢共同促成的,但畢竟給日本留下了尚可運作的空間,日本政府早早就開始了其因應并介入到對日和會的進程中。

2.2 日本政府爭取保留琉球群島主權所作出的努力

(1)充分和密集運用穿梭外交、首腦外交,從而不斷利用各種機會表達訴求

促成昭和天皇與麥克阿瑟第一次會面后,吉田茂“長舒一口氣”,由于成效顯著,使得麥克阿瑟意識到“保留昭和天皇本人和天皇制度來進行間接統(tǒng)治而不是建立直接軍事政府非常重要”。⑤Akio Watanabe,The Prime Minister of Postwar Japan,1945-1995:Their lives and Times,Lexington Books,2016,p.34.日本天皇在投降后與麥克阿瑟至少會晤12次⑥Richard B.Finn,Winners in Peace:MacArthur,Yoshida,and Postwar Jap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p.27.。

美國國務院派駐盟總的聯(lián)絡代表喬治·艾奇遜(George Atcheson)及其繼任者澤巴爾德(Sebald)、東京盟軍總司令部民政局長考特尼·惠特尼(Courtney Whitney)、澳大利亞外長艾瓦特(Evatt)、對日理事會英聯(lián)邦代表威廉·麥克馬洪·鮑爾(William Macmahon Ball)等都是日本政府高官經(jīng)常見面會談的對象。其中天皇宮內(nèi)廳御用掛寺崎英成(Terasakieisei)僅僅1948—1950年間與澤巴爾德就有近20次會晤。日本中央聯(lián)絡處駐東京辦事處副處長朝海浩一郎(Asakai Koichiro)前后7次面見艾奇遜,日本橫濱中央聯(lián)絡處主任鈴木九萬(Kyuman Suzuki)與駐日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羅伯特·艾克爾伯格(Eichelkberger)會談不下十幾次。這些密集的會面雖有因操之過急的“蘆田備忘錄”而馬失前蹄,但總體上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比如1947年9月19日和10月2日,蘆田均(Ashida)會見美助理陸軍部長德雷普(Draper)、英國駐日政府代表蓋斯克恩(Gascoigne)和澳大利亞外交官帕特里克·肖(Patrick Shaw),希望在對日和會中給予幫助。⑦Michael M.Yoshitsu,Japan and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Settlement,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p.29.

希望與華盛頓保持密切溝通,一直是日本首相的努力方向。1945年11月,首相吉田茂讓他的好友萩原徹(Toru Hagiwara)組建了因應對日和約的內(nèi)部委員會,雖然美蘇對日本的懲罰性措施尚不得而知,但萩原徹還是表達了讓日本保留千島、小笠原和琉球群島主權的愿望,“這些地方是日本本土(Japan proper)。”吉田茂通過朝海浩一郎經(jīng)常參加駐日盟軍會議的機會來傳遞訊息,如1947年3月12日,朝海浩一郎利用一次會議的間隙,呈遞給盟軍駐日本最高司令官(SCAP)顧問艾奇遜一份有關千島群島的文件,艾奇遜接收了文件,意識到“這是日本政府對領土問題的冀望”。1947年6月后,新上任的片山哲(Tetsu Katayama)內(nèi)閣對于萩原徹團隊還是比較信任,將該團隊的應對對日和約草案經(jīng)過修正上升到了政府意見。在涉及到領土的問題上,提出“日本政府要持續(xù)加大對琉球、小笠原、千島群島和其他太平洋島嶼主權的訴求”,特別強調(diào)“應從日本與上述島嶼的歷史、種族、經(jīng)濟和文化聯(lián)系加以認真的考量”①Michael M.Yoshitsu,Japan and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Settlement,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pp.8-12。。片山哲內(nèi)閣的琉球策略是“以退為進”。1947年6月,日本外相蘆田均(1947年6月—1948年3月在任)在與艾奇遜會談時故意提到“沖繩對日本毫無價值,相反,反而是個經(jīng)濟負擔”②“The Political Adviser in Japan(Atcheson)to President Truman,”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7,the Far East,Volume VI,p.233.。7月底和8月中,蘆田均會見了兩個美國和兩個澳大利亞政府官員,7月26日會見了SCAP顧問艾奇遜,28日會見了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官員考特尼·惠特尼。12月22日,副外相岡崎勝雄(Katsuo Okazaki)呈遞給澤巴爾德一份日本政府關于對日和約的意見,起初澤巴爾德并不看重,當看了之后又轉變了態(tài)度。③同①,p.47。1947年底,蘆田均會見南京國民政府外長王世杰尋求原諒等等。政府官員總是利用各種機會將自身對領土問題的訴求表達出去。

(2)充分建立和利用私人關系影響美對日政策走向

吉田茂與兩任盟總顧問喬治·艾奇遜和澤巴爾德關系都“非常友好”④Hiroshi Nara ed.,Yoshida Shigeru:Last Meiji Man,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7,p.47.,他認識到“作為首相的核心是與麥克阿瑟搞好關系”⑤Richard B.Finn,Winners in Peace:MacArthur,Yoshida, and Postwar Jap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p.111.。日本政府官員更是不遺余力,如1947年9月5日,駐日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羅伯特·艾克爾伯格約見他的老朋友日本橫濱中央聯(lián)絡處主任鈴木九萬,告訴他五角大樓即將舉行一次關于東亞局勢的會議,讓他參加。艾克爾伯格將3月19日與麥克阿瑟在一起召開的軍事會議內(nèi)容毫不掩飾地透露給了鈴木九萬。得到信息后,蘆田均迅速組織鈴木九萬、副外相岡崎勝雄、條約局局長萩原徹、總務局局長織田一郎(Ota Ichiro)、吉澤誠二郎(Seiijiro Yoshizawa)等人商討對策。在五角大樓會議上,鈴木九萬提出在第八集團軍撤離日本本土后,可否允許日本組織一個小型的警察部隊以維持國內(nèi)安全,艾克爾伯格則表示他更擔心美軍的撤離會導致在薩哈林南部和千島群島的蘇軍會覬覦北海道⑥同①,pp.15,25-26.,顯然,艾克爾伯格的言下之意是并不希望駐日美軍撤離,但日本政府利用一切盡可能的機會表達自身主張的目的顯然達到了。1948年7月23日,艾克爾伯格離任前夕受到了天皇的熱情宴請。⑦劉雅楠:《戰(zhàn)后初期日本領土政策研究(1945—1952)》, 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博士論文,2019年,第92頁。

肯尼迪總統(tǒng)時期的駐日大使賴肖爾,不僅出生于東京,其妻子也是日本人。他在1962年2月初,肯尼迪總統(tǒng)弟弟、時任司法部長的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訪問日本期間,就沖繩問題進言:應當加速沖繩人自治,在不久的將來盡快把沖繩交給日本。而羅伯特·肯尼迪仔細做了記錄,并將信息傳遞給總統(tǒng)。賴肖爾(Reischauer)再次堅信:“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總統(tǒng)采納凱森報告關于沖繩問題的解決辦法,打開了沖繩最終返還的大門。”⑧Edwin O.Reischauer,My Life between Japan and America,Harper&Row Publishers,1986,p.236.這些都是利用私人關系影響琉球問題走向的典型案例。

2.3 在琉球“移交”路線圖中,層層推進、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

(1)力爭琉球主權保留在日本,美國可以自由使用軍事基地,成為“剩余主權”論的雛形

昭和天皇不僅個人數(shù)次與麥克阿瑟直接對話,而且委托侍從官員寺崎英成多次與盟總相關人員進行交涉。1947年5月,裕仁天皇告訴麥克阿瑟,“日本的安全取決于美國的主導和英國的協(xié)助”①Gavan McCormack and Satoko Oka Norimatsu,Resistant Islands:Okinawa Confronts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2012,p.6.。9月19日,寺崎英成在與澤巴爾德會面中正式轉達天皇的口信,而類似內(nèi)容的轉述已有很多次。此次對話中,寺崎英成表示“天皇希望美國繼續(xù)對沖繩在內(nèi)的琉球群島實施軍事占領。天皇認為該占領行為符合美國的利益,也有助于保護日本……天皇建議,美國對沖繩的軍事占領,應以主權殘存給日本的形式,以長期——25年、50年或更長時間——的租借形式進行。天皇認為,這種表明美國對琉球群島沒有永久占領意圖的方式,既可以讓日本國民接受,也可以防止其他諸國、特別是蘇聯(lián)與中國要求同樣的權利。”“希望美國依據(jù)日美間的條約,而非盟國對日和約,保有沖繩的基地。”②進藤栄一:“分割された領土-沖縄、千島、そして安保”,《世界》,1979年第10期,第104-113頁。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剩余主權”以天皇之口首次出現(xiàn)。日本保留“殘存主權”的《天皇口信》實在是一箭多雕的好安排。隋淑英教授認為,這“使美國在國際上避免因違反《大西洋憲章》所申明的‘不擴大領土原則’遭到譴責,以爭取對美國的好感;抵制美國軍方以及盟軍最高統(tǒng)帥麥克阿瑟永久占領沖繩的企圖;防止中國對琉球領土的主權要求,最終達到日本擁有琉球領土主權的目的。”③隋淑英、陳芳:“戰(zhàn)后初期日本對琉球的領土政策——兼論釣魚島問題”,《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5期,第8頁。

蘆田均內(nèi)閣時期(1948年3月—1948年10月)總體是希望美駐軍撤離本土,象征性地在琉球保有軍事力量,因為內(nèi)閣官員認為琉球和小笠原群島是日本本土,因此日本領導人希望用一種“法律的虛構”(legal fiction)來處理被美國占領但又最終“屬于”日本的領土。④Michael M.Yoshitsu,Japan and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Settlement,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p.27.1951年1月30日,日本政府呈遞給杜勒斯一份聲明,內(nèi)容如下:①最令人向往的是,美國政府中止對琉球和小笠原群島的托管,為了日美之間的持久友誼;②美國可以軍事目的自由使用這些島嶼;

如果非要托管,日本也希望成為托管一方,并且日本政府表明態(tài)度:希望在這種狀態(tài)終止的時候,琉球能夠移交給日本。⑤Akio Watanabe,The Okinawa Problem:AChapter in Japan-USRelations,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1970,p.24.1951年對日和約“3月草案”涉及琉球問題的第3條如下:“美國可以向聯(lián)合國提出將北緯29°以南的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包括西之島、琉黃列島、沖之鳥島以及南鳥島置于其托管制度之下,由美國行使管理權。日本將同意此種建議。”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回憶錄》(第九分冊),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680頁。在日本學者渡邊昭夫看來,“3月草案”沒有將琉球和小笠原群島從日本主權分離出去,這就給日方以希望,覺得美國不敢行使這些島嶼的托管責任,它們最終將回歸到日本。對于“4月草案”,吉田茂的得力助手、外務次官井口貞夫(Iguchi Sadao)發(fā)布了日本政府的觀點,即未來的和約將不需要日本放棄琉球和小笠原群島的主權,這些群島的主權將仍保留在日本,即使它們被美國托管一段時間。連井口貞夫都說這種積極的結果是日方與杜勒斯積極協(xié)商的結果。井口貞夫告訴新聞媒體,日本政府相信,美國對這些島嶼的托管,在到期以后簽署一個特別協(xié)定,將這些島嶼回歸到日本的完全主權。吉田茂一再在國會重申美國托管琉球有很大的彈性空間。在渡邊昭夫看來,日本政府一而再地申明無非是想說明對日和約并沒有要求日本放棄琉球和小笠原群島的主權,而1951年9月5日對日和約期間杜勒斯“剩余主權”的言論正式承認了這一點。⑦同⑤,pp.24-25。1951年1月31日吉田茂向杜勒斯提出:1、建議將琉球和小笠原群島置于聯(lián)合國托管之下,以美國為行政管理機構;2、我們要求為持久的美日友誼考慮:①希望一旦不再托管,這些島嶼將返回日本;②允許他們保留日本國籍;③日本將與美國一起成為聯(lián)合當局;(4)在日本戰(zhàn)爭期間或在戰(zhàn)后約8000名被美國當局撤離到日本本土的小笠原居民,被允許返回各自的本島。①“Undated Memorandum by the Prime Minister of Japan(Yoshida),”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Document 489,p.1162.1951年9月2日,舊金山和會召開前夕,杜勒斯對吉田茂表示:南西諸島因美國戰(zhàn)略需要,由美國來進行管理,但日本保留“剩余主權”的要求可以確認。②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平和條約の締結に関する調(diào) 書I》,外務省,2002年版,第420頁。1951年11月14日,杜勒斯在一次談話中再次談到“關于島嶼(琉球群島)的剩余主權被留在日本,源于日本強烈的愿望。我們希望未來島嶼的行政權將在一個友好的方式下進行,同時結合本地人的自然需求與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需要。”③Robert D.Eldridge,The Origins of the Bilateral Okinawa Problem:Okinawa in Postwar U.S.-Japan Relations,1945-1952,Garland Publishing Inc.,2001,p.364.

(2)成功將脫離日本的領土從北緯30°南移到29°,是日方歸還琉球群島“積小勝為大勝”之先聲,美方則順水推舟

上文談到,最初盟總的指令是北緯30°以南地區(qū)脫離日本本土范圍,但后來在吉田茂內(nèi)閣的強烈要求下,成功使美國同意將琉球群島的北部界限從北緯30°南移至29°。④劉雅楠:《戰(zhàn)后初期日本領土政策研究(1945—1952)》, 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博士論文,2019年,第67頁。舍棄30°與29°之間的琉球群島之吐噶喇列島,從美方看來,似乎也無關痛癢,翻看地圖會發(fā)現(xiàn),吐噶喇列島面積零星且貧瘠,戰(zhàn)略地位有限。一直關注對日和約進程的程魯丁教授1949年指出“盟軍總部最初指定脫離日本的琉球群島范圍,是北緯三十度以南,包括口之島在內(nèi),但種子諸島則未列入,因美國興趣在沖繩島,北部零星島嶼可能做順水人情交還日本,這是想象得到的危機。”⑤程魯丁著:《琉球問題》,文獻書局,1949年版,第101頁。1955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與日本外相重光葵會談,對其就“剩余主權”總是喋喋不休有些嗔怒:“美國目前不準備考慮改變琉球和小笠原群島的地位。美國在條約中劃出的界限比原先打算的更南,然后將奄美群島移交給日本政府,這就是美國為改變這些島嶼的地位所準備的一切。”⑥“Memorandum of a Conversation,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August 31,1955,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5-1957,Japan,Volume XXIII,Part 1,Document 47,p.116.這也難怪,雖然美國無意琉球群島主權是路人皆知,但軍事上排他性的戰(zhàn)略托管于其卻是不可動搖,杜勒斯為了將琉球群島的主權保留在日本,順勢提出了“剩余主權”概念,但杜勒斯也不希望將這個詞匯解析的過于真切而失去了“朦朧美”,這就是被吊足了胃口的日本政府在后續(xù)歷屆政府閣僚與美方會談時不厭其煩地討要“說法”的個中三昧了。

最終美國在1952年2月10日移交吐噶喇列島⑦參見劉紹峰、袁家冬:“琉球群島相關稱謂的地理意義與政治屬性”,《地理科學》,2012年第4期;袁家冬:“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與東亞地緣政治格局變遷”,《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8期;劉紹峰:“琉球群島地緣關系的時空演變及其區(qū)域影響”,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博士學位論文;王海濱:“琉球名稱的演變與沖繩問題的產(chǎn)生”,《日本學刊》,2006年第2期。、1953年12月25日圣誕節(jié)移交奄美群島⑧參見殷昭魯:“美日奄美群島歸還及臺灣當局的因應對策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5年第4期;劉玉山:“二戰(zhàn)后期至70年代初美國對琉球群島政策的演變”,《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馮琳:“1953年奄美群島‘歸還’日本事件再探”,《廣東社會科學》,2017年第2期;褚靜濤:“臺灣當局對奄美群島移交的因應”,《安徽史學》,2018年第3期。,其對日本的意義在于,它是美國分步驟地移交地理意義上的琉球群島的先聲,使美國在領土問題上松了一下“緊箍”,這個頭開了,后面的接續(xù)發(fā)展成為可能。

三、“剩余主權”論提出的理論淵源

3.1 “剩余主權”非杜勒斯首創(chuàng),而是日本天皇率先提出

日本天皇率先炮制出“剩余主權”(residual sovereignty),上文已經(jīng)對原文進行了引述。歷次天皇的直接會面或口信,其對美國政府表達的意圖如下:1、琉球群島的行政權暫時歸美國,主權保留在日本;2、在一段時間,這個時間至少25年以上,美國將琉球的行政權移交給日本,但軍事基地可以長期存在,以保護日本免受共產(chǎn)主義威脅;3、日美間將建立特殊的關系。實際上上述三點也就是“剩余主權”論的核心。讓人頗為詫異的是,其后不管是日美之間的頡頏,還是美國內(nèi)部各方之間的分歧、妥協(xié),“萬變不離其宗”,有關琉球群島處理的最終結果都不外乎上述思想內(nèi)核,如果從傳達口信的1947年算起,整整25年后的1972年,美國移交琉球群島所謂行政權給日本,這算不算作一個“準確”的“預言”?

日本學者指出:“‘25至50年,甚至更長時間’延長至‘更長時間’,這些向麥克阿瑟將軍所作出的帝國承諾沒有被遺忘”①[澳]加文·麥考馬克、[日]乘松聰子著,董亮譯:《沖繩之怒:美日同盟下的抗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8頁。。1948年4月,曾擔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歐美司司長及駐多國大使的張歆海在《外交事務》雜志發(fā)表《對日和約:中國的視角》一文,其中專辟“后條約控制”一節(jié),指出:“《波茨坦公告》第12條規(guī)定,盟國占領軍應在目標完成后立即撤出日本,并按照日本人民自由表達的意愿,建立一個和平傾向和負責任的政府。滿足這些條件,一般估計要一代人到半個世紀,如果盟國合作,如果日本發(fā)展民主,25年的占領可能就足夠了。”②Chang Hsin-hai,“The Treaty with Japan:A Chinese View,”Foreign Affairs,Vol.26,No.3,1948.也是一語成讖。

3.2 杜勒斯之前喬治·凱南曾提出“名義主權”(nominal sovereignty)

喬治·凱南在1947年10月14日有關對日和約問題的備忘錄中提出:“日本領土的限制問題應當做如下安排:1、千島群島最南端的島嶼由日本保留;2、小笠原、硫黃列島和南鳥島將從日本分離,在美國的戰(zhàn)略托管之下;3、北緯29°以南的琉球群島如何處置將被擱置,等待三部協(xié)調(diào)委員會的結果,結果將圍繞:(1)美國戰(zhàn)略托管這些島嶼;(2)長期租借軍事基地,但日本將對這些島嶼保持‘名義主權’。”③“Memorandum by the Director of the Policy Planning Staff (Kennan),”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7,The Far East,Volume VI,Document 429,pp.539-540.應該說凱南的“名義主權”已經(jīng)直接將琉球群島的主權問題與日本聯(lián)系到了一起,這一定義至少包含三點意思:1、琉球的主權與日本有關系;2、日本對琉球具有名義主權關系;3、未來美國結束戰(zhàn)略托管,日本是琉球主權歸屬的唯一選項,中國不在考慮范圍。

1950年6月初,美國國務院搜集各國對舊金山和約“5·3草案”的反饋,在新西蘭反饋意見下,有下列評論:“鑒于日本人對琉球滅亡的強烈感覺,將名義主權留給日本是有利的。”④“Japanese Peace Treaty:Working Draft and Commentary Prepa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1,Asia and the Pacific,Volume VI,Part 1,Document 585,p.1062.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代國際法之父”奧本海也提出過“名義主權”概念⑤[英]伊恩·布朗利著,曾令良、余敏友等譯:《國際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頁。,至少凱南的“名義主權”是有一定國際法淵源與理論根據(jù)的。

從凱南及其他美國官員有關“名義主權”的表述看,與“剩余主權”意義完全吻合。可以肯定的是,杜勒斯肯定受到前者影響,前者的英語詞組(nominal sovereignty)表述雖然沒有直接被杜勒斯吸納,而是吸收了日本天皇所提出的后者詞匯(residual sovereignty),但不管怎么說,二者都是換湯不換藥的一對“孿生兄弟”。

3.3 杜勒斯在1951年9月5日舊金山和會期間正式提出“剩余主權”論之前已經(jīng)提出過這個概念

杜勒斯為1951年6月27日下午與馬歇爾將軍的會面所準備的備忘錄專門談及琉球:“美國本身并不希望獲得主權,原因之一是,美國力求嚴格遵守其1942年1月1日的聲明,即‘不謀求任何擴張、領土或其他’。……獨家戰(zhàn)略控制與其他地方的剩余主權完全兼容,但前提是要獲得主權授予。我們對前日本委任統(tǒng)治的太平洋島嶼和巴拿馬運河區(qū)擁有獨家戰(zhàn)略控制權,盡管在前一種情況下,主權歸屬于美國、英國和法國,在后一種情況下則歸屬于巴拿馬。”⑥“Memorandum by the Consultant to the Secretary(Dulles),”Foreign Relationsof the United States,1951,Asia and the Pacific,Volume VI,Part 1,Document 611,p.1152.

可見杜勒斯在舊金山和會之前兩個多月前,就已經(jīng)認可和使用了“剩余主權”,這是我們能夠找到的其本人最早使用這一詞匯的證據(jù)。

3.4 受同一時代美國政府官員對“剩余主權”認知的影響

1951年6月3日,美國駐德占區(qū)高級專員麥克羅伊(McCloy)給國務院的一份備忘錄中提到:“我們的方案并不意味著盟軍干涉德國內(nèi)政或控制國內(nèi)發(fā)展……我們的目的是盡可能表明我們提議行使剩余主權(residual sovereignty)的情況,并在《協(xié)議》中闡明這一點,以避免以后的誤解。”這里的“residual”也是隱含著非常事態(tài)下觸發(fā)機制的意思,而且第一次將“residual”與“sovereignty”直接連接起來組成一個詞組。我們無法探知杜勒斯是否從麥克羅伊這里直接借用詞匯,但還是可以從史料中找尋到蛛絲馬跡。如1957年6月,日本首相岸信介(Kishi Nobusuke)訪美,21日在與杜勒斯會談中就公報中必須有“剩余和最終主權(residual and ultimate sovereignty)”措辭爭論地“不可開交”,因為在岸信介看來,前不久杜勒斯在一次記者會用了“ultimate”①1957年4月23日的一次記者會,杜勒斯說了以下話語:“如你所知,我們從未試圖獲得這些島嶼的最終主權。這仍然屬于日本(that remains with Japan),我們不認為這項安排是一項永久性安排。我們相信,而且我認為日本人也會同意,在那里不應該做任何事情,因為這樣做會削弱自由國家的防御姿態(tài),從而鼓勵共產(chǎn)黨人采取侵略行動”。參見:細谷千博、有賀貞、石井修、佐佐木卓也編:《日米関係資料集1945—97》,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年版,第393頁“注釋4”。。杜勒斯耐著性子解釋:“美國認為最好是讓日本保留剩余主權,由美國作為管理當局,這些詞有一定的歷史。”而且,“在和平條約之前的討論中,‘residual’一詞一直在使用”。

這印證了筆者上面列舉的美國處理歐洲事務中出現(xiàn)相同詞匯絕非偶然。麥克羅伊1949—1952年任駐德高級專員,是美國總統(tǒng)顧問,同一時間作為國務卿顧問的杜勒斯穿梭于各國外交折沖,二人業(yè)務乃至私人交流必不可少。針對棘手的琉球問題,杜勒斯要在美國政府內(nèi)部軍方與國務院的雙重頡頏下做出判斷,同時,面臨著日本政府的積極努力爭取“寬大”,杜勒斯本人也有自己的看法,這些都形塑了“剩余主權”的“芯”。至于“外殼”,直接借用當時已經(jīng)存在的“residual”還是其他詞匯,杜勒斯其實不很在意,雖然前者的可能性更大。有史為證,還是1957年6月岸信介訪美期間,岸信介與杜勒斯會談中就“residual”與“ultimate”不得要領,于是在與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會談中,拋出這個問題,總統(tǒng)問杜勒斯,杜勒斯說:“不知道,但是如果日本人發(fā)現(xiàn)了差異,那么不使用不同的詞來改變概念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日本人沒有發(fā)現(xiàn)差異,那么他們就沒有理由想使用‘ultimate’而不是‘residual’”;同時,杜勒斯強調(diào):“‘residual’是舊金山和會近50個國家廣泛認同的詞匯,不宜改動。”②細谷千博、有賀貞、石井修、佐佐木卓也編:《日米関係資料集1945—97》,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年版,第392-393頁。顯然,美國無意于琉球主權這個“芯”是不變的,至于措辭上的“殼”,“岸杜之爭”委實不在一個頻道。杜勒斯“剩余主權”說不是新鮮事物,也不是新名詞,而是在同時期美國政府內(nèi)部已經(jīng)有人提出,這種思維影響了杜勒斯,因此或可說“剩余主權”說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四、美國拋出“剩余主權”論的深層次意圖及歷史影響

美國拋出“剩余主權”論不是杜勒斯一時心血來潮,它的出籠是各方面綜合作用形成的,既是美國軍方和國務院為主的相關職能部門長期謀算、頡頏、妥協(xié)的結果,也受到日本政府不遺余力、窮盡所能極力爭取的影響。當然,就“剩余主權”這個詞匯本身,無論其內(nèi)涵還是外在表達都是其來有自,非憑空想象,這在上文已經(jīng)集中筆力做了論述。那么就美國拋出這一理論的深層次意涵來說,具體表現(xiàn)在兩點。

第一,美國不惜犧牲了中方的正當利益,以維持與日方的關系,這對美方來說是最優(yōu)“選擇”。美方也深知中方對琉球的態(tài)度——歸屬中方或獨立,甚至后者更稱中方心意。二戰(zhàn)后形成的東西方對壘,讓新中國政府不可能成為備選項,但臺灣當局也根本不在美國的選擇視野之內(nèi)——這從60年代末釣魚島問題成為地區(qū)熱點后美國對臺灣當局的態(tài)度可見一斑。當時身在美國的臺、港留美學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保釣運動,倒逼臺灣當局就釣魚島問題發(fā)聲。臺“外交部”也多次發(fā)表聲明,蔣介石、張群、蔣經(jīng)國、“駐美大使”周書楷等都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力爭。周書楷在1971年4月12日還分別面見了尼克松和基辛格①《日本政情電報(一)》,《外交部檔案(1928—1975)》,(臺 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號:001,第142頁。,但都無明確答復。再比如1969年10月27日,美國特使施奈德在臺北與“外交部”代部長沈劍虹會晤,當沈問“(此行)僅系通知我方而非與我政府諮商?答:然。”②《琉球地位問題資料》,《外交部檔案(1928—197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號:019.18/89002,第9頁。也就是說,美方根本沒有把臺灣當局看作與琉球、釣魚島問題的涉事方,得罪了臺灣當局似也無足輕重。在二戰(zhàn)中期就開始籌謀亞太地區(qū)霸權的美國軍方眼中,琉球一直就占有重要位置,在美國與蘇聯(lián)達成妥協(xié),單獨占領日本之后,美方面臨軍事基地問題、行政職權梳理問題、日本民主化問題等現(xiàn)實問題,還要保證日本的西方面向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顯然需要更多日方的配合乃至妥協(xié)。

圖1 “residual sovereignty”形成演化及后續(xù)圖

第二,“剩余主權”論可以讓美國在亞太地區(qū)乃至國際涉日事務中游刃有余地游走。正是因為有了美方這樣一個“承諾”,日方似乎看到了琉球移交日本的可能性,這也是日方從吉田茂到佐藤榮作都將琉球“回歸”看作任內(nèi)重要事項的緣由。美國自然可以縱橫捭闔,既可以在日方的一再追問下模糊“剩余主權”定義,也可以在日方一再要求下將琉球群島的“癬疥”部分提前移交,還可以在《美日安保條約》中抬高價碼,更可以在琉球移交過程中提出關于核武器過境的密約等等。總而言之,美方可以處于主動地位,牽著日本鼻子走,因時因事施策,這對無領土要求的美方來說是“包賺不賠”的最優(yōu)方案。

當然,因為美方的這一主張,其帶來的惡劣國際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最直接的是損害了琉球國的主權。琉球雖小,但貴為一獨立國體,雖然在1879年為日本強占,但如果美國主持國際正義,恢復琉球國主權自屬應有之義。其次,也損害了作為涉事方中方的利益。作為曾經(jīng)的宗主國,涉及琉球前途命運的事情都應與中方洽商,何況中方一直本著睦鄰友好與國際正義的態(tài)度來處理琉球事務,清日“琉球處分”中方的心跡已再三證明。再次,直接影響到了釣魚島問題的解決,從而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由于美軍用經(jīng)緯線將中國領土釣魚島劃入琉球疆界范圍,從而在以后中日間埋下了領土爭端的“地雷”,釣魚島問題時至今日也成為中日關系的一個焦點問題,這當然是美國樂于看到的。最后,奠定了美國在亞太地區(qū)軍事部署的基本格局。今日美國在琉球這一重要軍事基地的駐軍及其他利益都是“剩余主權”理論提供了所謂“合法”的外衣,美國亞太軍事力量的“合法”存在也影響著亞太的局勢。

結 語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也在加快重組, “東升西降”已成為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如今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愈發(fā)凸顯。今天回望70年前美國主導下的所謂“剩余主權”論,給我們的最大現(xiàn)實啟示是:只有綜合國力強大了,才能贏得國際尊重,才能有能力保衛(wèi)領土主權不受侵犯,保護本國人民,維護國家利益,進而在國際社會中主持正義,維護多極化趨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色天堂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亚洲91精品视频| 性色一区|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欧美色99|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毛片手机在线看|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欧美第一页在线| 欧美高清三区|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日本a∨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va视频|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免费无码网站|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欧美日韩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福利在线不卡|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噜噜噜久久|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在线| 欧美色图久久|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天堂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日本在线亚洲|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久草中文网|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一级毛片免费的| 午夜日b视频|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成人一区在线|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亚洲毛片网站|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91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 免费在线色|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欧美在线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