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希
(云南省保山市規劃管理站,云南 保山 678000)
現在經常能聽到“城鄉規劃”這一詞,那么城鄉規劃到底是什么,筆者將用圖1來簡要介紹一下城鄉規劃的體系。

圖1 城鄉規劃編制情況
城鄉規劃在發展城市化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角色。從現在來看,我國城鄉規劃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規劃管理也在不斷改革、完善。當前我國由實際情況建立了城鄉規劃管理體制,并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如《城鄉規劃法》《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城鄉規劃違反違紀處行為處分辦法》等法律。對城鄉規劃規劃、工程建設進行審批、監管。但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阻礙到了城鄉規劃的發展。所以解決這一問題是當今城鄉化發展的首要問題[1]。
所謂的公共利益是大多數人的基本利益、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城鄉規劃是對現有存在的土地、空間資源進行重新整理、分配。因為其本身就帶有利益性的,那么在分配的過程中就會觸及人們的利益。所以為了能合理、公平、公正地分配資源,就需要相應的管理來保障資源的公平分配,來滿足人們的需求,更合理地應用現有的資源。
可持續發展是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名詞,在人口日益增長的今天,各種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多,但有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例如煤、石油這些不可再生資源。云南省最新發布的《關于新型城鎮規劃》中就提到今后一個時期指導云南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深入推進云南新城鎮化進程[2],是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
城鄉結合后會出現大量資源,和土地的歸屬問題。早期農村每人會有土地的劃分,那么在城鄉結合后這些資源的歸屬權的合法權益就凸顯出來了,到底怎么才算合法擁有就值得去考慮。而且很多農村擁有一些古跡,在以前這些東西都是屬于當地古跡地址,是屬于當地政府和村落的共有財產[3]。特殊事件采取由法院、公民投票等方面來處理一系列相關的問題,但我國現階段對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一直處于不完善階段。
目前我國城鄉化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加,城鄉化管理隨之爆發出大量問題。那么在這一敏感的時期,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一社會矛盾,進一步促進城鄉共同經濟發展的重點。如何來完善這就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找到問題的關鍵,然后提出相應的對策。
目前我國各地都設置有規劃管理機制,但各地的歸屬盡不相同,如有的屬建委領導,有的設直屬分局、非直屬分局等等。因為職責的不明確劃分導致在實際運行中出現相互推卸責任、各自為政等情況,嚴重影響管理的秩序,使城鄉規劃管理沒有了整體性、統一性[4]。
城鄉規劃管理包含各個層面的利益。與政府、企業、官員、人民都緊密聯系。但就目前我國情況而言,就城市規劃的編制,修改審批只局限于他們的小圈子里,并未廣泛的公開,這無疑是不公平的。城鄉規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城市與農村融合進來后人民更好、更方便地生活。故在一些規劃方面應采取大眾調查,集合群眾的意見從而來規劃一些方案。
提到生態環境這個話題相信人們都不陌生。在我國經濟化的高速發展的前期,對生態環境的不重視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破壞。黨的十八大也提出,一個地方的環境直接關系到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況。在城鄉規劃的過程中城市發展的許多環境問題都沒有解決,隨著城鄉結合又會帶來新的問題,這又是一大考驗[5]。
3.1.1 實行新模式
在對城市發展的重視下,以城市經濟為中心,從而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其中政府做好相關事宜的調配,來預防突發情況的出現,做到及時處理。必要時可以設置專門的計劃小組,來處理分配有限資源的管理。而且對于農村的發展建設也應采取適應于農村的規劃方案,從而達到以城帶鄉經濟共同增長的目的。
3.1.2 健全規劃管理體制
在現有的《城鄉規劃法》等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科學有效地進行城市規劃。同時以現有的法律建立、健全、完善新的法律、法規、管理部門,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嚴的法則。從而做到科學有效,符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規劃管理。同時城市規劃具有整體性和戰略性。在一個城市區域就只能有一個管理機制,不能像大雜燴一樣都糅合在一起,可對現有的人、物、財在統一機構的基礎下設立相應分局,達到更加科學、有效的規劃管理,同時達到科學性、統一性。
3.1.3 提高領導、人民的素質
高度重視相關政府人員的素養,設立相關培訓課程、班級的開設,使政府人員真正了解城鄉規劃的相關法律、專業水平,做到嚴格、公平、公正執法。同時也應大力宣傳,讓百姓了解城鄉規劃的好處,同時讓他們參與到城鄉規劃中,提供廣大的意見或建議,為城鄉建設添磚加瓦。
農村基礎建設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農村發展的重要一環,其中包括醫療基礎建設、教育、交通、文化等。而且根據各個地方的不同特色引進相關企業。例如有的農村水果產業發達,就可以引進食品專業相關的企業、商店,將水果賣出去。達到本地自己帶動經濟。又如在農村建立私人醫院,國家政府、企業給與相應的補償和幫扶。又如一些農村保留有相關名勝古跡,則可以大力發展旅游業從而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
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才能使人民更好地生活,而城鄉規劃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好,所以在城鄉規劃中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
3.3.1 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如今人口大量增加,特別是城市人口,這也就導致城市環境破壞嚴重,所以走可持續發展是必要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起需求的能力的發展,它具有這樣的意義: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因此在前人走過的路上去總結,吸收城市規劃的經驗,從而對新的城市規劃做出更好的方案。
3.3.2 建立生態保護措施
制定相關法律嚴禁破壞生態環境,并設立生態保護區。對其企業污染進行嚴格排查,遷移遠離人口居住地。大力進行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禁止亂砍濫伐。合理利用現有生態資源,嚴禁浪費破壞。同時加大城市綠化,增加小區綠化植被,使城市綠化達到新水平。
3.3.3 保護水資源
水作為人的生命源泉,但全世界可用淡水資源占比才2.8%,可被我國利用的淡水資源只占全球的0.34%,加之我國人口眾多,所以保護水資源也是重要問題。保護水資源要從工業、農業、生活三個方面去實施。降低工業污水排放,加大污水凈化,建立完善的農業灌溉,合理分配,大力推廣現新型噴、管、滴等技術,加大宣傳力度,呼吁人們節約用水,合格排放生活污水。
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規劃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城市規劃管理作為一個全新的管理方式,也越來越受社會、民眾的廣泛關注。這也是在城鄉規劃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為了加快經濟發展同時進行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當積極參與到規劃管理的道路上,從自身出發并不斷完善規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