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鋒
(防城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測繪院,廣西防城港 538000)
GPS-RTK技術,具體來說屬于動態定位系統。該系統的主要依據便是載波相位觀測值,與之前使用的測繪儀器相比較,優勢和特征非常突出。之前使用的GPS測量方式,無論是靜態測量還是動態測量,相關測量內容完成后,還需要開展結算工作,數據精度只能滿足厘米級的要求。在野外對,于GPS-RTK技術的應用,獲取的數據精度會非常高,可以達到厘米級的要求。所以,對于RTK技術的應用,是一種技術突破和革新,利用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技術,可以給出測站點在坐標系當中三維定位厘米級的數據精度。
GPS-RTK技術的總稱,為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定位技術。為了使GPS獲取更加精準地測量數據,需要應用載波相位觀測值,借助RTK的工作形式,基準站可利用數據鏈將觀測數據傳輸給流動站,也會將三位坐標信息對其傳遞。初始化完成流動站之后,便會接收基準站數據,同時本身會收集GPS觀測數據,并在系統當中構建差分觀測值,對其加以處理。借助坐標的轉換以及投影改正,可獲得需要的定位結果。其中,結果可以滿足厘米級的精確要求[1]。
GPS對于高程的測量,為該點在WGS-84橢圓球面上的大地高。其中,為了獲取正常值,需要結合高程擬合的形式,其精度會因為轉換精度產生一些影響。具體來說,參與擬合水準點的具體數量、分布狀況、地形情況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如果觀測區域有非常大的起伏地勢,GPS-RTK技術測量高程便不會取得非常高的精度,面對這一情況,可以選取出測量區域當中的一定量水準點。針對水準控制點開展周期性觀察,便能檢測出本區域存在的高程異常情況,對其加以修正,有益于提升高程的精度[2]。
在比較常見的地勢地形當中,高質量的RTK設站,可以一次性完成半徑4km范圍內的所有測量工作,該種測量程度不但使傳統竣工測量存在的缺點大幅降低,提升了效率,還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例如不需要在測量時反復搬運儀器,將相關的控制點數量大幅降低,且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名測量人員便可完成。此外,因為普通電磁波環境產生的作用,RTK技術只需要非常短的時間便能精準獲取一點坐標,所以從總體角度來說,該項技術的工作速度強度十分突出,在節約時間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支出,與之前相比,在技術層面有很大的突破和改進。
應用RTK測量技術,只需要對電磁波方面提示的通視要求給予滿足,并不需要對兩點之間存在的光學通視給予滿足,所以與之前使用的竣工測量儀器相比較,以及針對非常傳統的測量方式來說,RTK測量技術可以使測量條件有所降低。因此,對外界因素提出的測量條件以及要求并不高。此外,外部條件以及季節等都是非常大的干擾因素,但不會對RTK測量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對該層面的測量條件有所降低,展示出了RTK測量技術的效率優勢[3],圖1為測量流程圖。

圖1 竣工測量流程
衛星層面對其技術開展造成的阻礙,主要有兩個層面的體現:①最理想的衛星系統分布位置,因為被其他國家占據,所以某個確定的時間范圍內,一些國家會在這一范圍區間,不能獲取比較完整的衛星系統覆蓋,因此在該時間段會有測量假值產生;②因為地理環境以及治安情況等造成的限制和影響,例如:叢林火深處以及峽谷區域等,衛星在通信信號發出之后,會有長時間的延遲以及遮擋問題,所以一天之內的測量作業時間會有限制影響[3]。
對于假值問題,可對RTK測量成果當中的質量控制辦法進行應用,以便及時發覺問題。針對作業時間受到的限制,需要盡量提前完善準備工作,并挑選合理的時間完成測量工作。
如果在中午的時間段安排相應的竣工測量工作,大氣電離層會對其產生一些干擾和不良影響,以至于共用衛星數量減少,甚至導致連接的衛星數量不足5顆。所以儀器會有非常長的初始化時間,或者不能開展初始化操作。因此,正常的測量工作不能有序開展,通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發現,RTK技術最理想的測量時間為上午11點之前,且下午三點半后也是理想的測量時間段。在這些時間段開展測量工作,可規避搜索衛星比較困難的問題,從而使測量工作正常開展。
RTK技術對于數據的傳遞,會因為自然山脈、大型建筑、其他高頻信號等對其產生不良影響,造成較大的干擾。所以,在數據傳遞時,信號強度會有一定程度的縮減,無法保證測量的精準度,以至于縮小測量半徑。此外,通過RTK開展測量內容時,作業半徑如果大于設定的測量范圍,產生的測量誤差會非常大。所以,在使用RTK測量技術時,具體的測量半徑需要小于規定的有效半徑范圍。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發現,這一方法可以對測量精準性給予保障,并且要盡可能在測量區域的中間較高位置上設置好基準站[5]。
通過經驗總結和分析發現,叢林高山、高樓大廈等相關區域,對于GPS衛星信號的傳輸,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阻礙,所以發生失鎖以及初始化丟失的問題非常容易。同時,在對RTK技術進行使用時,經常要開展重新初始化操作,這樣不但會對數據的精準獲取造成阻礙,使數據發生損壞,還使測量效率有所拖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的處理,需要選擇較強的RTK機型。如果測量區域不能對選用的RTK機型基本測量條件給予滿足,需采用其他方式完成測量內容。
雖然對于RTK技術的使用,無論是測量穩定性、精度,還是效率都高于以往的測量方式,但是RTK測量技術會受到一些環境方面產生的影響,影響了數據的傳輸、精準程度和穩定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對RTK進行選擇時,要確保其強大的穩定性和更高的精準程度,之后在高程控制點當中對設備進行布置,也可以應用在水平控制點區域。同時,要盡可能對多一些的控制點進行設置,以便將其當作RTK測量數據的校核點,有益于測量數據精準程度,提升穩定性等相關層面的管理和控制。
日常竣工測量工作的開展,測量人員要反復實踐,以便對RTK機型具有的特征,有全面性的了解和認知。例如:在反復實踐中,會了解RTK機型是否對標秤方面提出的要求有所滿足、是否能夠完成質量方面提出的需求等,也可以查看是否對標稱作業提出的半徑需求給予滿足。這樣,在具體測量工作開展時,對儀器設備的調整會更加快速和精準,使測量效力有所保障的同時,降低儀器設備出現的誤差概率。
為了更好地接受數據鏈信息,對衛星傳遞的信號有效查收,對于控制點的設置,需要在制高點上盡可能的選取,并加以布設。此外,為了使RTK測量數據有更高的質量。要在自然環境,不能對測量要求有所滿足的區域內,對控制點添加,這樣可預防RTK測量作業在開展時,有盲點問題發生。
總之,在竣工測量中,對于GPS-RTK竣工測量工作的開展,對于以往使用的竣工測量工作,有更高的精準程度,效率也更為突出,不但可以節約時間,還能減少人力資源的支出。盡管優勢特征非常明顯,但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需要對其開展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以便使該項技術的應用,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價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