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黨內巡視制度百年變遷研究

2021-07-12 20:46:02李滔盧雨秋
理論導刊 2021年6期

李滔 盧雨秋

摘?要:黨內巡視制度是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撐,有機融匯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的歷史敘事之中,經歷了萌芽與初創、斷裂與重啟、快速發展、穩定與調整、成熟與完善等重大的制度變遷。以歷史制度主義為分析范式考察黨內巡視制度產生與變遷的內在邏輯,可以發現,黨內巡視制度變遷呈現出路徑依賴特性,也存在以重大事件為表現形式的“關鍵節點”。國家宏觀制度背景決定黨內巡視制度的產生與演化,經濟發展程度、利益因素和觀念意識形態構成影響其變遷的關鍵變量。行動者的能動創新與自主性不斷推動黨內巡視制度變遷的發生。未來,要遵循路徑依賴規律并把握“關鍵事件”推進制度創新,優化巡視監督治理模式,完善巡視工作體制機制,推動黨內巡視制度的良序變遷,從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整體進程。

關鍵詞:黨內巡視制度;制度變遷;歷史制度主義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21)06-0010-08

作者簡介:李滔(1998-),男,四川德陽人,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政府與政治;盧雨秋(1995-),男,山西運城人,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治理。

一、問題的提出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略部署并持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前提和依托是制度治黨的強有力執行,特別是監督制度的健全與有效運行。黨內巡視制度作為黨內監督制度體系的核心要件,被視作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圍繞黨內巡視制度的由來、內涵、意義等,學者們從政治學、歷史學等角度展開了討論。按照研究路徑的差異,可以將現有研究分為三類:第一類從規范層面探討黨內巡視制度。主要研究黨內巡視制度的制度淵源與理論基礎[1]、基本內涵[2]與構成要素[3]、價值功能[4][5]、建設現狀[6]與主要問題[7]、優化路徑[8]等。第二類從實證角度進行研究。有學者對湖北省、山西省、河北省等地的巡視工作進行了描述性分析,梳理總結其基本做法、主要成效、現實困境及成因,并提出了具體對策建議。有學者從環保督察角度探討了巡視制度的運行機理[9],也有學者分析了巡視監督在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10]。第三類是比較視域下的黨內巡視制度研究。該類研究主要將黨內巡視制度與我國古代巡視制度進行宏觀層面的比較研究[11],并探討古代巡視制度對當今巡視制度建設的借鑒意義[12][13]。

總體而言,已有研究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從宏觀、抽象層面探討黨內巡視制度的成果較多,從中觀、具體層面探討的較少;另一方面是受學科視角影響,相關成果的系統性有待加強、研究視野不夠開闊。筆者認為,黨內巡視制度建設既是理論問題,又關乎現實場域;既涉及黨的建設,又涉及國家治理。綜合來看,鮮有學者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內巡視制度的歷史變遷及其內在邏輯做專門研究,也少有研究者從歷史制度主義視角探討這一主題。歷史制度主義從21世紀初引入我國以來,學界對其理論內涵進行了深入分析,也將之作為理論分析工具研究中國現實問題。從已有研究成果來看,歷史制度主義主要被運用于公共治理以及教育領域,以解釋我國各種制度和政策的歷史變遷。如對城市基層治理體制、監察制度、農地制度、高等教育評估、學位制度、高校內部治理等制度的變遷分析。這些研究表明,歷史制度主義為各類制度的歷史變遷提供了一種具有解釋力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探尋制度變遷背后的內在規律。為此,本文試圖運用這一分析框架,通過制度研究與歷史比較,對黨內巡視制度的長時段、連續性、復雜性制度變遷過程、特征以及內在邏輯給予系統、有效、合理的解釋,以期為全面理解黨內巡視制度提供新的思路。

二、理論分析視角:歷史制度主義

歷史制度主義作為新制度主義三大流派之一,彌合了社會學制度主義和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的缺陷,并統合二者優點,形成了宏觀結構—中層制度—微觀個體的全新分析框架。通過引入歷史分析中政治變遷以及文化環境等相關要素,歷史制度主義把制度研究和歷史過程相結合,通過對厚重歷史的審視來展現制度作為政策變遷的重要考察手段[14],既重視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慣性,也關注歷史的偶然性所導致的制度變遷的突變性、斷裂性。具體而言,歷史制度主義闡釋制度變遷的基本進路為:其一,結構分析范式,著力分析制度變遷背后的結構性因果關系。既強調宏觀政治背景、整體制度等要素對制度的塑造,也強調各政治變量間(如經濟、利益、意識形態與觀念等因素)的粘嵌耦合對制度變遷的影響。其二,歷史分析范式,主要分析制度如何維系以及長期運轉,注重觀察制度變遷的歷時性過程,著力展現厚重的歷史感,從而挖掘制度“正常”變遷時的路徑依賴和斷裂式變遷時的“歷史否決點”或關鍵節點。其三,行動者分析范式,主要從微觀行動者的視角研究制度變遷的動力。通常而言,歷史制度主義在分析制度與行為的關系時,尤其強調制度對行為的影響,并提出了“算計路徑”和“文化路徑”兩種解釋途徑。然而,制度行為者對制度的能動作用亦不容忽視。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提出,結構兼具能動性和制約性雙重屬性,強調結構的制約性與行動者行為的自主性之間為“互構”關系[15]。因此,本文將借助吉登斯結構化理論完善行動者分析范式,以突出制度行為者對制度變遷所具有的能動作用。

總體來說,本研究將主要以歷史制度主義分析范式為視角,統合“歷史—結構—行動者”要素對黨內巡視制度百年變遷進行深入探究。具言之,通過制度研究與歷史比較,找尋關鍵節點和歷史否決點,重新勾勒黨內巡視制度的百年變遷歷程,探討影響制度變遷的機會結構;發掘路徑依賴,研究黨內巡視制度存續的歷史慣性;從宏觀制度背景、經濟、利益和觀念等因素,探究黨內巡視制度生成的結構動力;關注執政黨、巡視組以及社會力量等制度行動者的自主性對黨內巡視制度變遷的形塑。在一定時段內,結構要素的粘嵌耦合和行動者的價值觀念與利益訴求使得黨內巡視制度處于穩定狀態。當結構要素和行動者行為發生重大改變時,黨內巡視制度內部安排與外部環境形成張力;當矛盾沖突達到臨界點時,制度困境相伴而生,困境的化解必然要求制度的變革。由此,黨內巡視制度將會從一種穩定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穩定狀態,以應對結構要素和行動者行為變化帶來的沖擊。

三、歷史傳承與制度變遷:黨內巡視制度變遷中的節點與路徑

歷史制度主義認為,制度變遷過程總體上可分為制度延續的“正常時期”和制度斷裂的“關鍵節點”。在長時間的制度穩定時期,歷史制度主義突出闡釋先前的政策選擇對當下政策安排的影響,繼而分析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對制度存續的作用;“關鍵節點”則表現為短期制度波動所引起的制度失衡,強調重大歷史事件對制度變遷的作用。

(一)制度斷裂與關鍵節點:制度斷裂的關鍵節點影響黨內巡視制度走向

1.黨內巡視制度百年變遷中的關鍵節點。

“關鍵節點”通常是憑借對長時段的歷史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可以理解為歷史進程中的重大轉折、制度創設和關鍵決策的特殊時期,是對制度變遷軌跡產生重大影響的路徑依賴起點。黨內巡視制度百年變遷的關鍵節點應首先從時間和事件的共同闡釋中尋找,其次確定和區分分析單元,最后通過多重敘事和空間單元比較、“關鍵性”和縱向比較[16]確定最終的關鍵節點。由此,本文認為黨內巡視制度在百年變遷中至少存在四個重大的“關鍵節點”:其一,1931年5月,《中央巡視條例》正式頒布和實施,標志著黨內巡視制度的正式建立,形塑了以“基層組織建設和工作指導”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巡視工作模式。其二,1990年,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提出中央和省一級黨委可根據需要向各地各部門派出巡視工作小組,塵封多年的黨內巡視制度重啟。此后,中央加速推進巡視制度體系建設,充分體現巡視的監督功能,傳統巡視工作開始向現代巡視監督治理轉型。其三,2007年,黨的十七大將巡視制度正式寫入黨章,表明黨中央對巡視制度的高度重視,不但將巡視制度定位于黨內監督的重要制度體系,更把巡視制度與黨治國理政緊密結合。其四,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賦予巡視制度新的歷史使命。之后,巡視制度體系逐漸成熟完善,將巡視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提升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能力和治國理政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黨內巡視制度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目標。

2.制度勾勒:黨內巡視制度百年變遷歷程再劃分。

黨內巡視制度本質上是為加強黨內監督,以黨的自身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黨內巡視制度經歷了100年的歷史變遷,并由巡視監督工作的“指導傳達”功能定位向“完善和推進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價值取向不斷轉型。對于黨內巡視制度的嬗變,學界通常基于重大時間節點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以及黨的十八大至今。本研究將基于上文所概括的四個關鍵節點,對黨內巡視制度百年變遷歷程進行再劃分,更加彰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

第一,1921至1931年為黨內巡視制度萌芽時期。1922年,中共二大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確立黨的特派員制度。1928年10月,中央第一次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發布《巡視條例》通告。1931年5月,黨中央通過《中央巡視條例》,預示著黨內巡視制度的正式建立。這一時期,巡視制度作為維護和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手段,在規范和整頓黨組織、傳達上級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于巡視制度尚處于萌芽階段,制度設計剛剛起步,加之當時政治社會環境的復雜惡劣,巡視制度更多體現為指導作用。第二,1931至1990年為黨內巡視制度的斷裂與重啟時期。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內外斗爭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共產黨運轉了十余年的巡視制度不得不暫時中斷。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以執政黨身份登上歷史舞臺,由于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國家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成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巡視制度建設推進相對緩慢。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后,巡視制度在實踐探索中被弱化甚至逐漸中斷。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革”動亂期間,黨和國家的監察機構以及黨內外各項監督制度遭到全面破壞,各項工作陷入停滯狀態,巡視工作亦逐漸淡出組織建設的視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正式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基于對整黨整風及自身領導體制運行弊端的深刻反思,黨的建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逐漸步入正軌,黨內巡視工作的重新恢復開始被提上議事日程。第三,1990至2007年為黨內巡視制度的快速發展時期。隨著1990年中央提出派駐巡視小組,巡視制度建設快速發展。1996年,中紀委制定并下發了《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建立巡視制度的試行辦法》。2001年5月,中紀委、中組部聯合派出兩批巡視組。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以黨內法規的形式把巡視制度確定為黨內監督的十項制度之一。綜合來看,“發展”是這一時期巡視制度變遷的顯著特征,加快推進制度建設、彌補制度體系真空是此階段的重要任務。此外,經濟社會快速轉型催生了政治體制改革,如何推進黨的自身建設和國家發展、如何回應社會訴求、如何應對轉型之痛等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治國理政需回答的時代之問。第四,2007至2013年為黨內巡視制度的穩定與調整時期。2007年,黨的十七大將巡視制度正式寫入黨章,標志著巡視制度建設上升到了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以及治國理政的新高度。200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并通過《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巡視機構職能順應國家發展動態調整。此后,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完善巡視工作的配套制度體系。這一時期,黨內巡視制度建設的重點是推動巡視制度朝著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方向發展,以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轉型,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增強執政合法性。第五,2013年以來為黨內巡視制度的成熟與完善時期。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巡視工作全覆蓋隨之開啟。2015年8月、2017年7月黨中央兩次修訂《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推動巡視工作法治化、制度化、現代化。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巡視制度作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推進巡視巡察聯動體系建設,推動黨內巡視制度日臻成熟完善。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內涵,賦予全面從嚴治黨新的更高的要求。總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一方面立足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和制度治黨,不斷優化黨內巡視工作,將其納入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建設的總體部署,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推進黨內巡視巡察制度深入發展;另一方面立足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耦合相連,這一時期的黨內巡視制度建設從根本上是為加強完善黨的自身建設,彰顯制度效能,提升政黨能力,增強體制性的政治勢能[17],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路徑依賴與漸進轉型:制度繼承的路徑依賴影響黨內巡視制度強化

歷史制度主義認為,制度在長時段的歷史變遷中催生了路徑依賴。廣義上的路徑依賴強調“歷史承繼”,即前一階段發生的事件往往會對其后發生的事件產生重要影響,最初的政策選擇容易依照某種慣性持續下去。狹義上的路徑依賴指一旦一個組織選定了某種路徑,轉換路徑的成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即便有新的可替代的路徑,囿于多重阻力難以實現路徑的成功轉換。路徑依賴對制度變遷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一種是報酬遞增的正反饋效果,另一種是“制度鎖定”。通常而言,國家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對制度發展路徑的影響表現為對歷史的繼承和對自我本身的強化,而此種繼承和強化往往是在理性選擇和價值判斷的復合作用下形成的。黨內巡視制度的歷史演化存在明顯的路徑依賴現象,主要表現為:第一,黨和國家重大問題導向性貫穿黨內巡視制度發展始終,長久的有效性與重要的監督功能使得黨內巡視制度伴隨黨和國家的發展進程,不斷進行著再生產,并逐漸向制度化特征轉型,由此產生了路徑依賴效應。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現代國家演化軌跡表現為從“建構主權國家”到“優化治理體系”的演進[18],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亦隨之演變。具體到黨內制度體系建設,中國共產黨主導下的巡視制度變遷呈現從“工作傳達”到“推進黨和國家治理”的功能演進,在動態調適中適應黨的領導與建設以及超大型國家治理需要。第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傳統巡視工作制度基本成型,在向現代巡視工作治理轉型中仍然存在著傳統巡視工作管理制度的路徑依賴。這突出表現在巡視機構設置上,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到新時代,巡視小組(團)體制深刻影響著黨內巡視制度變遷,巡視人員設置從臨時性機構逐漸向固定的專責機構調整轉變,但小組形式最終得以承繼。總體上,后一階段對前一階段的制度安排是一種承繼關系,但新制度在承繼了舊制度合理要素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和自我強化,消解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加強黨的建設、提升執政能力、維護中央權威、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成為黨內巡視制度改革的最終目標。

四、結構約束與制度變遷:黨內巡視制度變遷中的結構與制度

受舊制度主義和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結構因果觀影響,歷史制度主義結構分析范式具有雙重內涵,一是認同政治制度等國家宏觀制度背景對公共政策和政治后果的影響,二是強調政治變量間的結構關系對政治后果的影響。

(一)制度背景與制度設計:國家宏觀制度背景決定黨內巡視制度選擇

歷史制度主義承繼和強化了舊制度主義著重突出政治制度重要影響的主張,強調既定國家宏觀制度背景對不同政策制定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而國家宏觀制度背景主要指一國經濟、政治、社會的基本制度安排。新中國成立之前,以“組織建設和工作指導”為主要表現形態的傳統巡視工作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種制度選擇,取決于以下制度背景因素:其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壯大。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于上海成立。作為誕生于民族危難之際的新政黨,為適應革命斗爭需要,指導各級黨組織開展工作,巡視工作應時而生。其二,復雜惡劣的政治環境。軍閥割據和國民黨“白色恐怖”導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只能秘密進行。為改變現存權力不平衡的格局,初步建立了巡視制度,以密切各級黨組織之間聯系,加強中央對地方、上級對下級的領導,進而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正確貫徹執行。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內巡視制度進入徘徊和停滯狀態,主要因為:其一,新政權建立,百廢待興,波詭云譎的國際形勢決定了黨的工作重心在于發展重工業,恢復國民經濟。因此,巡視制度建設處于邊緣地帶和徘徊狀態。其二,反復出現的政治運動。“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掀起階級斗爭高潮,導致巡視工作定位嚴重偏離制度設計初衷,巡視制度遭到破壞。

改革開放以來,黨內巡視制度體系建設加速推進,日臻成熟完善,其宏觀制度背景在于:其一,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計劃經濟時期積累的大量弊端不斷凸顯,亟須在各領域推進改革,黨內巡視制度被囊括進黨內監督體系改革范疇,并得以重啟和發展。其二,市場經濟逐步確立和長足發展推動政治體制改革。1992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市場和社會活力被充分激發。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變遷導致一系列轉型難題突顯,亟須政治體制改革的加速推進。黨內巡視制度在此背景下得以發展,重點在于加強黨內監督,推進反腐敗斗爭及黨風廉政建設。其三,全面從嚴治黨與依法治國的提出和推進,對黨的巡視監督制度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巡視制度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不斷推進,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得到顯著改善,治國理政效能和政治勢能得以提升。其四,新時代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耦合。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黨的建設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舉措,要求著力提升黨的領導能力,以更好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巡視制度作為制度治黨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黨中央不僅注重巡視制度體系的完善,而且更加強調巡視治理效能的發揮。其五,互聯網治理時代的來臨為黨內巡視工作機制與方式的革新帶來了契機。

(二)政治變量與制度安排:政治變量的序列結構影響黨內巡視制度安排

歷史制度主義認為,政治結果受到政治變量之間的排列方式與結構關系的影響,“利益、觀念和制度三者間的結構性關系一直是歷史制度主義關注的核心”[19]。黨內巡視工作的制度選擇、持續與變革受到與政治制度共同嵌于因果鏈條之中的經濟發展程度、利益因素、觀念意識形態等政治變量制約。具體而言:第一,經濟發展程度。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指令型經濟體制將市場和社會排斥在國家建設之外,黨內巡視制度建設逐步在指導、檢查工作層面。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市場和社會要素不斷成長壯大,社會生產力也獲得了長足發展。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亟須政治領域進行改革給予回應,制度建設迫在眉睫。為推進反腐敗斗爭、凈化黨內生態,黨內巡視制度迎來加速發展的契機。第二,利益因素。黨內巡視工作覆蓋范圍較廣,牽涉中央到地方、黨與政、國有企事業單位、軍隊系統等,其背后實質是權利或利益關系。受限于巡視手段與巡視方法,同體監督的弊端使得很長一段時間巡視工作所展現的實效比較有限,巡視制度優勢難以轉化為治理效能。直至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監察工作才逐漸常態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制度化,巡視“利劍”不斷嶄露鋒芒。第三,觀念意識形態。在歷史制度主義的結構分析框架中,觀念意識形態作為重要的獨立變量,對制度變遷起到較大的作用。黨內巡視制度變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經歷了由“人治”到“法治”,再到“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轉變過程,巡視制度亦隨之變遷。從個人權力凌駕于法律到加強法制建設,再到依法治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共產黨將巡視制度建設逐步上升到黨內監督和黨的建設高度,推動巡視制度發展完善,以提升治國理政能力。第四,黨政體制的特殊政治安排。理解中國國家治理,最根本的要從黨政體制入手。因此,理解黨內巡視制度變遷不能單從中國共產黨層面考慮,應將其放置于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的大背景下。推進巡視制度體系完善,有利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制度,保證黨的有效領導,從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五、自主性與制度變遷:黨內巡視制度變遷中的行為與制度

制度與行為之間的關系是當代制度分析的核心。制度通過行為產生作用,制度變遷也由制度與行為的互動來推進,而制度與行為互動的基礎在于行動者自主性的存在。因此,歷史制度主義認為,制度變遷除了受制度環境的結構性影響之外,還深受行動者行為的影響。將黨內巡視制度本身視為一種制度結構,推動這項制度變遷的行動者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制度變遷的直接參與者,該類參與者直接推動了制度的變遷,如中國共產黨、國家主要領導人、巡視組等;二是與該制度有密切聯系的相關利益主體,如巡視客體(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公眾等。

具體而言:第一,執政黨的能動作用與巡視制度變遷。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對于黨內巡視制度變遷的能動作用,來源于政黨自主性的存在。自主性則主要體現在自主的意識形態,以及通過嚴密的巡視監督體系實現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通常認為,黨內巡視制度的正式建立是以1931年5月《中央巡視條例》的正式頒布和實施為標志。就此而言,中國共產黨對巡視制度的能動作用首先體現為締造作用。而此后中國共產黨對巡視制度變遷的能動作用主要體現為領導體制及價值定位的塑造,且貫穿于制度變遷的全過程。領導體制主要表現在成立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受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領導,并明確提出中央巡視組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巡視組的關系為領導與被領導。在價值定位上,將巡視制度從“工作指導”上升至“推進黨的建設和國家治理”的戰略高度。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后全面推進巡視制度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將其上升為完善黨和國家建設的戰略高度。作為唯一且長期執政的黨,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黨的自身建設,以巡視制度建設完善權力監督體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內政治意識,全面提升黨的領導能力,增強執政合法性,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巡視組的能動作用與巡視制度變遷。奧爾森將制度變遷中的行動主體分為“第一行動集團”與“第二行動集團”。就黨內巡視制度變遷而言,“第一行動集團”為中國共產黨及國家主要領導人,對制度變遷起著關鍵作用。巡視組則屬于“第二行動集團”,是制度變遷的實施者。巡視組最早由中紀委和中組部牽頭于2003年成立,2009年更名為中央巡視組。巡視組對巡視制度變遷的能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巡視組數量的增加和巡視范圍的擴大、巡視工作透明度的日漸加強以及巡視組組長選拔任命的變革與創新。總之,巡視組能動性的基礎在于自主性支配下的自我調整和自我優化。為保持自身對快速變遷環境的適應,有效促進巡視工作開展、增強黨內監督實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巡視組通過對巡視內容范圍、巡視方式方法以及人員選拔任用機制的調整,實現巡視制度的優化。第三,社會力量的能動作用與巡視制度變遷。社會力量對于黨內巡視制度變遷的能動作用來源于社會自主性的回歸與強化。新中國成立以來,對于我國國家與社會關系存在全能主義、新權威主義、公民社會以及法團主義等多種分析模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激發了公眾政治參與的熱情,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政治參與更加便捷。民意表達是反腐倡廉的社會基礎,將巡視監督與群眾監督、民主監督有機結合,有助于形成環環相扣的監督鏈。社會自主性的強化要求巡視工作堅持群眾路線,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巡視工作中來,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增強政治合法性。

六、結語

借助歷史制度主義分析范式,從縱向的、長時段的比較歷史維度檢視黨內巡視制度變遷,可以厘清建黨百年來黨內巡視制度變遷的內在邏輯。相關研究發現,黨內巡視制度變遷具有顯著的歷史波動性,包含“萌芽時期——斷裂與重啟——快速發展——穩定與調整——成熟與完善”五個典型階段。重大事件的發生構成黨內巡視制度變遷的“關鍵節點”,路徑依賴促使巡視制度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完善和優化。黨內巡視制度的建構、演變受到黨和國家宏大制度背景的決定,經濟發展程度、利益因素和觀念意識形態是影響巡視制度建設的關鍵變量。同時,執政黨、巡視組以及社會力量等制度行動者在面臨歷史和結構因素的制約條件下,其自身的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形塑著黨內巡視制度變遷。總之,歷史制度主義較好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黨內巡視制度的百年變遷邏輯。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展望未來黨內巡視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

第一,黨內巡視制度改革需緊密結合時代需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內涵,賦予全面從嚴治黨更高要求。黨內巡視制度作為黨內監督重要抓手,亟須從體制機制、方式方法、成果創新運用等方面著力改革,以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夯實黨的建設、全面增強執政合法性,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二,黨內巡視制度變遷要遵循路徑依賴規律,并充分把握“關鍵事件”推進制度創新。推進黨內巡視制度變遷,要準確把握“關鍵事件”帶來的機會之“窗”,尤其注重領導人思想研究、執政黨重要會議的召開、重大改革計劃的頒布、黨和國家體制機制改革等政治制度設計與國家治理中的重大事件,形成黨內巡視監督的良性路徑依賴。第三,強化協同合作,完善巡視監督治理模式。深入推進巡視巡察上下聯動,推進黨內監督與國家專門機關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監督形式緊密結合,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監督相結合,加強監督資源整合優化,形成監督的整體合力。第四,建立健全巡視工作體制機制,強化巡視成果運用。通過深化政治巡視、不斷完善巡視工作法律法規、加強巡視隊伍建設以及構建巡視工作長效機制等推動制度治黨,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管黨治黨效能;通過加強績效考核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創新巡視成果運用形式以及深化巡視意見反饋機制助推巡視成果運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增強人民對黨的向心力與信任度。

參考文獻:

[1]??陸建洪,劉峰.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的由來與發展[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21-25.

[2]?蒯正鵬,付啟章.中國共產黨制度建設科學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249.

[3]?干以勝,張紀南.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教程[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2?∶92.

[4]??劉煥明,劉曉彤.新時代黨內巡視制度的政治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4-7,38.?

[5]?侯學賓,陳越甌.黨內巡視制度功能的新闡釋[J].治理研究,2019(5)?78-87.?

[6]?張道許.我國巡視制度發展巡禮[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4)?93-97.?

[7]?唐勤.關于完善黨內巡視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州學刊,2014(1)?29-34.?

[8]?鄭傳坤,黃清吉.健全黨內監督與完善巡視制度[J].政治學研究,2009(5)?68-73.?

[9]?劉奇,張金池.基于比較分析的中央環保督察制度研究[J].環境保護,2018(11)?51-54.?

[10]?宋偉.建設廉潔高校:基于巡視監督的視角[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4-17.?

[11]?萬孝行,汪清.當代中央巡視制度與西漢刺史制度比較研究[J].理論視野,2016(1)78-80.?

[12]?賈秀云.元代廉訪制度對我國現行巡視制度的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3(8)122-124.?

[13]?苗永泉,方雷.黨內巡視制度對傳統制度資源的創造性轉化[J].理論探討,2016(3)?122-126.?

[14]?McLean?CGray?T.Liberal?IntergovernmentalismHistorical?Institutionalismand?British?and?German?Perceptions?of?the?EUs?Common?Fisheries?Policy[J].Marine?Policy2009(3)?458-465.?

[15]?安東尼·吉登斯.社會的構成[M].李康李猛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79-80.?

[16]?喬瓦尼·卡波奇,R.丹尼爾·凱萊曼,彭號陽,劉義強譯.關鍵節點研究:歷史制度主義中的理論、敘事和反事實分析[J].國外理論動態,2017(2)?14-28.?

[17]?賀東航,呂鴻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勢能[J].東南學術,2019(6)?1-11,246.?

[18]?郭明,蔣紅軍.從“建構主權國家”到“優化治理體系”:理解中國現代國家成長的演進軌跡[J].理論月刊,2018(7)?82-87.?

[19]?何俊志.結構、歷史與行為——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范式[J].國外社會科學,2002?(5)??25-33.?

?

【責任編輯:張曉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a在线看|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国内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中文字幕资源站| 亚洲国产清纯|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98超碰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区|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啪啪永久免费av|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99re精彩视频|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操国产美女|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天天激情综合|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亚洲婷婷丁香|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曰AV在线无码|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一在线| 青青青国产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亚洲视频一区|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亚洲第一视频网|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Jizz国产色系免费| 69精品在线观看|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ⅴ|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二区| 一级在线毛片| 性视频一区| a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www.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国产二级毛片|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