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艷 張永紅
摘?要:有效應對錯誤社會思潮的干擾與挑戰,是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現實需要。近年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波譎云詭,異常活躍,尤其是各種錯誤社會思潮可謂暗潮洶涌,紛至沓來。撥開迷霧會發現,這些錯誤社會思潮所玩弄的伎倆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其中,以“偷梁換柱”“釜底抽薪”“畫蛇添足”“魚目混珠”四大伎倆最為慣用。旗幟鮮明地批駁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矢志不渝地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必須充分認識這些慣用伎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錯誤社會思潮;慣用伎倆;有效應對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21)06-0089-06
基金項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論述研究”(20XJA710005);201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中國網絡民粹主義研究”(SWU1909506);2020年度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在線化與在場化: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創新研究”(20SKSZ09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向艷(1990-),女,重慶人,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張永紅(1971-),男,山西靈丘人,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社會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堅決捍衛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自覺抵制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干擾與破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是新時代背景下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密碼鎖鑰”。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攻堅克難期、社會轉型的闖關奪隘期、社會矛盾的劇烈凸顯期。在此大背景下,國內外敵對勢力推波助瀾,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紛紛獲得了滋生和發展的土壤,逐漸走上了意識形態的舞臺,競相上演了一出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思潮盛會,并衍生出了各種沉疴痼疾。對此,切不可袖手旁觀、聽之任之,必須“要旗幟鮮明堅持真理,立場堅定批駁謬誤”[2]。否則,置之不理、任其泛濫,必定誤導公眾、貽害無窮。為此,要細心洞察和準確把握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慣用伎倆,并探索富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這對于消除錯誤社會思潮、防止其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侵蝕與滲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錯誤社會思潮的慣用伎倆及其表現
由于關注和聚焦的利益邊界存在差異,社會思潮出現了分化,并隨著時代的變遷愈來愈表現出紛繁蕪雜、高歌猛進的發展態勢。正如習近平所言:“當今時代,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時并存,先進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織,社會思潮紛紜激蕩。”[3]這里所說的“非主流的”和“落后的”社會思潮中,其實有很大部分屬于錯誤社會思潮的范疇。而錯誤社會思潮不僅僅是麻醉劑,會模糊人的視野,同時也是毒化劑,會腐蝕人的心靈,概而言之,這些錯誤社會思潮會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回應這些威脅和挑戰,需要高度重視其慣用伎倆及其表現,這是有效應對多樣化錯誤社會思潮的挑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現實前提與基礎。
(一)“偷梁換柱”的伎倆及其表現
偷梁換柱,原本是指古代匠人在對建筑進行大修時,在不觸動整體結構的情況下,巧妙地更換建筑中重要組成部分即大梁或柱子的一種施工方法。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其內涵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現如今,其主要是指用偷換的辦法,暗中改變事物的本質、真相及內容,以達到混淆視聽、蒙混欺騙的目的。其與“偷天換日”“偷龍換鳳”等有著相同的意蘊。錯誤社會思潮慣用“偷梁換柱”的伎倆,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
第一,移花接木式的“偷梁換柱”。所謂移花接木式的“偷梁換柱”,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將主流意識形態里的某些“梁”和“柱”偷到自己的“建筑”里,以希冀實現“內容嫁接”的效果。以民粹主義為例,民粹主義本身作為平民主義的代名詞,是與精英主義相對立的。但是,在實際的理論與實踐中,民粹主義卻蓄意對其核心概念即“民”進行了“偷梁換柱”,即將民粹主義本意中的“平民”偷換成了主流意識形態范疇內的“人民”。這樣,民粹主義就把一個中性的群體概念偷換成了一個褒性的政治概念,進而也變相地把其對立的“精英”偷換成了與人民相對立的“敵人”。為此,民粹主義獲得了合法地位的“護體”,從而在其傳播的過程中“收割”到了更多的“粉絲”,進而增強了其傳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第二,斗轉星移式的“偷梁換柱”。所謂斗轉星移式的“偷梁換柱”,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通過對主流意識形態里的某些概念偷偷地進行陣地轉移,以力圖實現“外殼移位”的效果。譬如,普世價值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及繼承者們所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權、博愛等思想觀念進行陣地轉移,說其正是普世價值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權、博愛。誠然,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及其繼承者們的確是在多個地方、多個場合提到過這些概念,但是其歷來都不是抽象地提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及其繼承者們始終強調這些概念是帶有歷史性、階級性和針對性印記的。因為馬克思主義堅持認為,在利益沖突甚至對抗的前提下,只能是豐富多彩的“一個世界,多種聲音”,而非單調乏味的“一個世界,一種聲音”。因而像“行之四海、冠蓋古今”的普世價值那種超越歷史、超越階級、超越地域、超越國家、超越民族、超越宗教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權、博愛,無異于是在“癡人說夢”,是抽象的和虛偽的,是根本不存在的。可見,普世價值只是盜取了主流意識形態部分概念的外殼,而舍棄了其實質性的內涵。
第三,斷章取義式的“偷梁換柱”。所謂斷章取義式的“偷梁換柱”,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將主流意識形態進行蓄意“肢解”。換言之,即是錯誤社會思潮不顧主流意識形態的全篇內容,孤立地取出其中一句一段或幾句幾段進行解讀,使其整體性功能缺失,以妄圖達到“化整為零”的效果。例如,無政府主義將“宗教是私人的事情”這一命題進行斷章取義,認為其太“右”;而機會主義則也對其進行斷章取義,但與無政府主義恰恰相反,認為其太“左”。實際上,“宗教是私人的事情”這一命題,是有著“上下文語境”的,即“就國家而言,我們要求宗教是私人的事情,但是就我們自己的黨而言,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認為宗教是私人的事情”[4]。可見,無論是無政府主義還是機會主義都沒有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原則,而是別有用心地運用斷章取義的方式對主流意識形態進行“偷梁換柱”。
(二)“釜底抽薪”的伎倆及其表現
“釜底抽薪”,顧名思義就是把柴火從鍋底抽掉,以實現對鍋里的水進行止沸的目的。常常比喻暗中破壞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與“斬草除根”“拔本塞源”等有著相同的意蘊。誠然,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基礎,正是各種形形色色錯誤社會思潮意圖在“釜底”下所要鋒芒直抽的“薪”。錯誤社會思潮慣用“釜底抽薪”的伎倆,主要表現有如下幾種。
第一,惡意栽贓式的“釜底抽薪”。所謂惡意栽贓式的“釜底抽薪”,就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通過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各種“污名化”,以達到“去薪”的企圖。以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為例,其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各種“污名化”。比如,“破產論”,即蘇東劇變已經宣告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失敗和破產;“過時論”,即馬克思主義不過是19世紀的一種文化現象,現如今已經過時了;“流派論”,即馬克思主義不過是我國思想界存在的各種學術流派的其中一個普通流派而已;“僵化論”,即我國推行的馬克思主義是故步自封、僵化不變的;“限界論”,即馬克思主義只能是國家政治生活的指導,不能指導其它;“不適論”,即馬克思主義在革命的地方是受歡迎的,但是在建設的地方是不合適的;“幻想論”,即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在20世紀乃至20世紀以后的白日之夢,不能變成現實;“宗教論”,即馬克思主義是一種麻痹人的宗教信仰;“變形論”,即馬克思主義是經過東方農民改造過、變了形的馬克思主義;“取代論”,即可以用別的什么主義或思想如西方的所謂現代哲學來取代馬克思主義;“趁虛而入論”,即馬克思主義當初傳入中國,正是中國處于民族危難之際,所以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傳入中國純屬趁火打劫性的“趁虛而入”;“渾水摸魚論”,即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國處于思想混亂之際,是馬克思主義渾水摸魚的結果;“有害論”,即馬克思主義是導致中國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長期貧窮落后的總根源;等等。總之,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正是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各種各樣的“污名化”,企圖給其貼上“異端邪說”的標簽,從而實現對其瓢潑冰水式的降溫,以最終達到“抽薪”的效果。
第二,暗度陳倉式的“釜底抽薪”。所謂暗度陳倉式的“釜底抽薪”,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往往通過披著“新思想”“新流派”的外衣,憑借“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名號,喊著“重新評價”“重新反思”的口號,運用“理論交流”“學術研討”的方法等等,竭力地宣揚和販賣其“如意算盤”中的指導思想,以達到“替薪”的目的。譬如,多元主義思潮就是暗懷鬼胎地打著“新思想”“重新反思”的“旗幟”,憑借“思想是多元的,因而指導思想也應該多元”的謬由,甚囂塵上宣揚著指導思想多元化,以達在指導思想多元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用其“如意算盤”內的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暗箱操作下去,進而達到“抽薪”的效果。指導思想是多元的嗎?顯然不是,因為歷史和現實均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任何一種指導思想都是具有排他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指導思想是占統治地位的統治階級所獨占的,任何一個統治階級都不會放棄其對指導思想的占有和維護,所以指導思想必然只能是一元的,是排他的。這就是為什么“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5]的原因所在。多元主義思潮宣稱思想多元,所以指導思想也應該多元,看似是講求了“浩然中立”,但是實則是包藏禍心,即內在地隱藏著偏愛著的某種指導思想,只是想在指導思想多元化的口號中,給自己一個“上位”的借口和機會而已。而如若其真正實現“上位”后,就會發現,其當初所提倡的思想多元都會變成忽悠人的“謊話”和“鬼話”。
第三,狼狽為奸式的“釜底抽薪”。所謂狼狽為奸式的“釜底抽薪”,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往往并不是“單獨出擊”,而是與其它錯誤社會思潮進行同流合污、沆瀣一氣,通過使涓涓細流變成洪水猛獸,從而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構成“1+1≥2”式的威脅,進而達到“抽薪”的目的。這種伎倆的炮制成功,主要是由于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盡管側重點不同,但是其內在的理論實質和最終的價值旨歸是高度契合的。再加上,這種伎倆由于有異曲同工、相得益彰“之妙”,因此其破壞力也會大大“升級”。這就好比“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一樣,是會產生一種增效性的“正協同效應”。譬如,逆全球化思潮就與新自由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民族主義等進行狼狽為奸式的“合流”,希冀“三人成虎”,力圖“閹割”馬克思主義獨特的世界歷史理論,進而達到“抽薪”的效果。
(三)“畫蛇添足”的伎倆及其表現
“畫蛇添足”,原意指蛇本來沒有長腳,但是畫蛇的人卻硬是給它添上了腳,結果畫出來的蛇反而不成蛇。比喻做了多此一舉的事,非但沒有獲得益處,反而壞了事,類似于“六指抓癢多一道”之意。后來,其慢慢演化成了虛構事實、信口雌黃。錯誤社會思潮慣用“畫蛇添足”的伎倆,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
第一,無中生有式的“畫蛇添足”。所謂無中生有式的“畫蛇添足”,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通過完全捏造和編造事實,在“白畫紙”上隨意刻畫“蛇足”,以達到在“追求原創”的過程中實現其目的。譬如,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是強烈倡導挖掘“新史料”,增添“新史證”。其總是通過把歷史當成“小面團”進行隨意“揉搓”和“拿捏”,又或者把歷史當成“小姑娘”進行任意“打扮”和“粉飾”,并往往假借歷史親歷者的口吻,編造、杜撰諸如“蔣介石給紅軍長征放水”“紅軍強拉百姓入伍”等子虛烏有、吸引眼球的歷史噱頭,企圖通過此等卑劣手段去“續寫”“改寫”甚至“重寫”歷史,從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抹黑黨的歷史,中傷黨的英雄人物,歪曲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史。
第二,惡意曲解式的“畫蛇添足”。所謂惡意曲解式的“畫蛇添足”,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有意曲解或顛倒是非黑白,以達到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實現其主張。譬如,憲政民主就是極盡曲解之能事,其把我國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中所提出的“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6]主張,別有用心地曲解成憲政民主的主張,即“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是黨大于法,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應該多黨執政、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可見,憲政民主就是有意割裂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有意制造“黨大還是法大”的偽命題,企圖在意識形態領域否定黨的領導、否定人民民主專政。
第三,蓄意夸大式的“畫蛇添足”。所謂蓄意夸大式的“畫蛇添足”,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透過“放大鏡”,通過對具體問題抽象化、個別問題普遍化、歷史問題永恒化、階級問題全民化等蓄意夸大的手段,以達到在“追求補充”的過程中,實現其“無限上綱”的意圖。譬如,消費主義就是通過降價、打折等手段,讓消費者感到“棄之可惜”,從而提高消費需求;通過夸大消費的功能與作用從而提高消費需求;通過夸大人們在消費中獲得的滿足和樂趣從而提高消費需求;等等。總之,消費主義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人們實際的需要,而是為了誘使人們永無止境地追求新的消費和高消費。這種消費需要其實是與人的“真實需要”相對立的“虛假需要”。再譬如,經濟悲觀主義思潮夸大中國經濟列車放慢的速度,大肆而高調地唱衰中國,提出“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危機論”“中國中等收入陷阱論”等等。對此,習近平在2013年博鰲論壇上就經濟發展速度問題深刻提出:“我們追求的是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不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優化經濟結構。”[7]113可見,“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7]113。
(四)“魚目混珠”的伎倆及其表現
“魚目混珠”,本意是指拿魚眼睛冒充珍珠。現實中,常常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或者以次的冒充好的,又或者借他人之力增強自己之力。其與“魚龍混雜”“牛驥同皂”有著相同的意蘊。錯誤社會思潮慣用“魚目混珠”的伎倆,主要表現有如下幾種。
第一,李代桃僵式的“魚目混珠”。所謂李代桃僵式的“魚目混珠”,是指某種錯誤社會思潮以另外一種錯誤社會思潮的面目出現,以避開主流意識形態對其投射的沖擊性“火力”。譬如,無政府主義,亦可以稱之為安那其主義,其主張提升個人自由,且把政府的干預和管制看成是“為禍人間的禍害”,并相信可以在沒有政府強制性權威的條件下實現個體之間的自助和有效地組織社會。但是,在現實實踐中,無政府主義往往表達的是對當局政府的各種不滿,而具體表現為呼喚復古主義;又或者主張絕對自由,反對建立政黨,反對建立政府管理機構,反對一切組織紀律,而具體表現為自由主義。
第二,狗尾續貂式的“魚目混珠”。所謂狗尾續貂式的“魚目混珠”,是指某一種錯誤社會思潮以另外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社會思潮的面目出現。譬如,極端民族主義對本民族極度認同,對其他民族極端排斥,且鼓吹民族歧視、煽動民族仇恨,還以犧牲其他民族利益為手段,去為本民族尋求最大程度的利益。但是,極端民族主義在現實實踐中,往往是以愛國主義的形象“招搖過市”、惑亂視聽。又譬如,平均主義在對消費品的分配上,大搞“大鍋飯”,即不論勞動貢獻的大小與好壞,每個人都一律得到同樣的收入、享受相同的待遇。可見,平均主義是一種與按勞分配原則相對立、與市場經濟規律相背離的思潮。但是在現實實踐中,平均主義往往打著集體主義的旗號,鼓吹自己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符合社會主義“消除兩極分化”和“達到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
第三,改頭換面式的“魚目混珠”。所謂改頭換面式的“魚目混珠”,是指一種錯誤社會思潮直接以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的面目出現。這好比“吃著共產黨的飯,砸著共產黨的鍋”一樣,是一種“打著紅旗反紅旗”“打著左燈向右轉”的伎倆。譬如,民主社會主義,也可以稱之為社會民主主義,其本身作為西方社會民主黨的意識形態,在本質上是作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一種政治思潮。但是,在現實實踐中,民主社會主義卻打著屬于社會主義運動一部分的旗號,將自己標榜為科學社會主義。這正是屬于“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它的敵人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8]的現象。這是由于,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廣,科學性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同,使得各種錯誤社會思潮處于一種邊緣化的境地。而為了扭轉這一境地,各種錯誤社會思潮喬裝打扮成馬克思主義理論,企圖通過“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貨”方式進行魚目混珠,進而獲得更大的關注度,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這一伎倆極易蠱惑人心,使人放松警惕,但是只要用心甄別,其瞞天過海的險惡用心必然會昭然若揭。
總之,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林林總總,上述幾種慣用伎倆可謂冰山一角。在應對各種錯誤思潮的過程中,要注意盡可能系統地把握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唯有如此,才能在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實踐中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進而達到“百戰不殆”。
二、有效應對錯誤社會思潮伎倆的著力點
對于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不應該只停留于認知層次,更為緊要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及時亮出“王炸”的“尚方寶劍”。換言之,就是要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這就好比“謠言止于智者,同時也止于治者”一樣。否則,任其發揮和施展,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安全這一“頭等大事”將會淪為一句空話。總的來說,有效應對錯誤社會思潮伎倆,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力。
(一)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消除滋生源頭
不管是正確的社會思潮,還是錯誤的社會思潮,都有一個基本特點,那就是現實相關性。因此,應對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就要學會順藤摸瓜、追根溯源,找出這種社會思潮產生的現實原因。馬克思主義認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9]可見,思想一定是與利益“糾纏”在一起的。所以,對于各種錯誤社會思潮伎倆的應對,不能淡漠其背后所折射出來的利益訴求。可以說,從根本上講,之所以錯誤社會思潮各種伎倆層出不窮,主要還是由于普通大眾的“利益”沒有得到滿足。換言之,就是因為民生工作沒有做到位,從而導致錯誤社會思潮有了滋長蔓延的土壤。試想,如果錯誤社會思潮沒有了滋生的條件,那么其伎倆又從何而來,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10]。因此,應對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就要消除伎倆滋生的原始源頭,即要大力改善民生,消除錯誤社會思潮的生長條件,這才是應對各種錯誤社會思潮伎倆的“治本”之策。當然,改善民生確實是應對多樣化錯誤社會思潮的“治本”之策,但也要看到,改善民生也要“有理有節”。所謂有理,就是要保證民生利益訴求的合理性,不能任其“無理取鬧”;所謂有節,就是要保證遵循客觀規律和條件,不能對其開“過度福利”的“空頭支票”。
(二)在認識錯誤思潮上花力氣,打好思想基礎
用“有的放矢”的眼光看錯誤社會思潮伎倆的話,那么就可以把意識形態看成是“的”,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看成是“矢”。在應對“矢”的時候,不僅要看到“的”和“矢”,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到底是誰射出的“矢”、瞄準的“的”。毫無疑問,當然是錯誤社會思潮。因此,應對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就需要對錯誤社會思潮本身進行充分的剖析,以對其具有全面而系統的了解和把握,進而為有效應對打好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譬如,在應對普世價值“釜底抽薪”伎倆的時候,就需要對普世價值本身做全面的了解。要厘清普世價值的本質內涵,深挖普世價值的興起原因,梳理普世價值的歷史發展,弄清普世價值的議題旨歸,描繪普世價值的現實表現,把握普世價值的傳播規律,明晰普世價值的本質與危害,等等。只有對這些有了全面的把握,才能為應對普世價值的伎倆打下堅實而充分的理論準備,尤其是可以對其伎倆“為何使出”“何時使出”“使出何種”“如何使出”等進行科學而合理的預判,做到提前預警。
(三)在培育健康主體上做文章,增強免疫功能
錯誤社會思潮不僅具有現實的關聯性,而且還具有主體的依附性。換句話說,錯誤社會思潮不是無主之作,而是要通過依附于其主體即“人”上才能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可能。即使說錯誤社會思潮也可以依附于如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物化事物上,但人是這些事物發展的主體,所以歸根結底錯誤社會思潮還是依附在“人”這一主體上的。這就給應對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提供了方法論啟示,即要在“人”上多下功夫。換言之,就是要在培育健康主體上做文章,增強大眾的免疫力,使其可以自覺用“火眼金睛”去認知、識別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并且使用“如來法寶”去抵御錯誤社會思潮的進攻。要做到如此,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大眾頭腦,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因為馬克思主義正是認知、識別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火眼金睛”和抵御各種錯誤社會思潮進攻的“如來法寶”。“大道不暢,小道必猖”,只有馬克思主義這一“康莊大道”,才能斬斷錯誤社會思潮各路“羊腸小道”的傳播鏈條,防止其進行串燒。也只有使馬克思主義這一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真正地在大眾中實現“入眼、入耳、入腦、入心”,筑牢大眾的思想防線,厚植大眾的精神家園,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在大眾面前才會如同“照妖鏡”下的“魑魅魍魎”,將會無處遁形。
(四)在創新方式方法上動腦筋,提高應對效果
一直以來,主流意識形態的“殺手锏”與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幾乎時時刻刻都處于相互激蕩和激烈交鋒的狀態。主流意識形態作為符合時代發展和人民利益的思想體系,順應時代氣息和民心向背,按理說更應該受到大眾的“追捧”,因而其在與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對決中更會獲得“秒殺”的良好結局。但是,為何其在與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交鋒中未能顯示出明顯的“勝戰”優勢呢?即為什么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呢?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方式方法上缺乏創新。一直以來,在應對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上,存在“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11]的尷尬問題。為此,要提高應對錯誤社會思潮伎倆的效果,就需要在創新方式方法上動腦筋,以獲得“掐脖子”的優勢姿態。比如,一直以來,在應對各種錯誤社會思潮伎倆時,一般采用的是批判式和引領式的方式方法,而批判式方式方法往往有種枯燥乏味的嚴肅感、強硬感,引領式往往引致居高臨下的反叛感、抗拒感,因此這兩種方式可能會陷入應對“乏力”和“失靈”的窘境。為此,就需要在創新方式上有所突破,譬如在社會治理背景下可以考慮采用治理式的方式方法。當然,治理式的方式方法是對批判式的方式方法和引領式的方式方法的積極揚棄,并非完全否定,而是要打好“組合拳”,共同發力,以實現錯誤社會思潮伎倆“善治”的新局面。
(五)在促進社會協同上費心思,構筑安全合力
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本身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再加上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絕不是“單獨出擊”,而是在交互作用下“相互幫襯”的,因此,應對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必然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換言之,應對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不應該是“單打獨斗”,而應該在促進社會協同上花心思,共同構筑安全合力。為此,應做到:各級黨組織要主動扛起應對錯誤社會思潮伎倆的工作職責,牢牢掌握住應對錯誤社會思潮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各級宣傳思想工作部門要敢于直面問題,識破和揭露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公民個人要積極增強學習能力和辨別能力,敢于和善于同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作思想和實踐斗爭;國家在全球化和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國際安全合作,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錯誤社會思潮跨國界的“走出去”和“走進來”,從而避免其“滲透”和“流竄”為殃及全球的錯誤社會思潮。
三、結語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形勢正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中國仍處于經濟社會發展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方面前景十分光明,但另一方面挑戰也十分嚴峻。尤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所帶來的矛盾尚未得到全面而徹底的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交織,錯誤社會思潮乘勢興起,所運用的伎倆也越來越復雜。但無論錯誤社會思潮的伎倆多么的高超和嫻熟,也無論其伎倆如何的變化和翻新,都掩蓋不了其作為“不和諧的音符”所包藏的險惡用心與真實圖謀,這是由其作為社會反作用的上層建筑的客觀本質所決定的。為此,面對錯誤社會思潮無所不用其極的各種伎倆,要進行積極有力的應對,以狠煞其風、擊退進攻。如此,才能克服擾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前進步伐的噪音和雜音,才能守住思想輿論陣地并占領道義制高點,才能在沒有硝煙的意識形態戰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3.
[3]?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
[4]?列寧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2.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22.
[7]?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編寫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干部讀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8]?列寧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10]?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3.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316.
【責任編輯:閆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