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穎
摘? 要:“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長與他的生活軌跡、生長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子不學,斷機杼”告訴我們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幼兒一生的影響非常重要。本文從幾個方面分析了家庭環境及家長行為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希望對幼兒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家庭環境;家長行為;幼兒成長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6-0025-02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arents' Behavior on Children's Growth
CHANG Ying? (The First Kindergarten of High-tech Zone,Weihai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story of Meng's mother moving three times tells us that a person's growth has a very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ith his life track and growth environment. "Children don't learn,break the machine" tells us that parents' behavior has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children's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arents' behavior on children's growth from several aspects,hoping to be helpful to children's education.
【Keywords】Family environment;Parental behavior;Child growth
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最先接觸到的就是家長,對這個世界的第一認知是家庭環境。父母的行為舉止和風格以及家庭環境,都對幼兒今后的成長有著深遠影響,對幼兒今后做事風格及性格的形成都有直接關系。
1.家長行為對幼兒的影響及分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存在,幼兒懵懂地接受著這個世界的信息,時刻觀察并模仿家長的言談舉止,這種模仿對幼兒的性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較長的時間里,毫無感覺地完成。舉個例子,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有很多會跳廣場舞,這不是個例。0~4歲的幼兒基本都生活在父母身邊,父母的具體行為和態度與之成長狀況息息相關,父母對生活的態度、價值取向都會時刻傳輸給幼兒,并直接影響到其今后接人待物的態度以及價值觀、行為模式。
當家長在日常行為中沒有愛心,就會為幼兒種下自私的種子。當鄰里關系之間不和,或家庭出現矛盾惡語相向或者大打出手時;在公共社交場合,對尊老愛幼的行為視而不見,看到一些不良事件發生沒有及時制止,而選擇躲避,這樣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心理,在幼兒的心靈埋下了自私的種子,慢慢地,會變得自私自利,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和發育。
父母對幼兒過于溺愛,以幼兒為中心,對其無理的哭鬧進行遷就,對幼兒的所有的要求都去滿足;事事遷就,處處代勞,這樣幼兒就會養成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利益和看法的習慣,會慢慢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由于父母對一切都進行包辦,使幼兒的依賴感增強,長大后面對社會上的競爭,不懂得合作且能力低下。
家長認為幻兒很小,總是強行決定孩子的行為,告誡其應該怎么做,不應該做什么,不去征求幼兒的意見,不去引導幼兒的一些想法,總是用簡單粗暴的理由為幼兒做出一切決定,或者在幼兒出現差錯或錯誤時進行體罰,來增加幼兒的記憶,而不是與之溝通和引導,這種行為容易讓幼兒形成強權可以戰勝一切的觀念,慢慢地養成獨斷專行、不善與人溝通且自控能力很差的性格。
在一些社會活動中,父母的行為對幼兒的成長極其重要。例如,帶著幼兒外出,在公交車上未表現出尊老愛幼;在公園帶幼兒游玩時,隨意地丟棄垃圾,踐踏草坪等種種行為都影響幼兒的成長,不利于幼兒愛心的養成,慢慢地,幼兒就會形成恣意妄為、不遵守社會行為準則的陋習。家長應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引導幼兒養成陽光正直,有愛心的優良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認為幼兒小就進行過分的保護,不讓幼兒去實踐,這不利于其自信心的建立。幼兒正處在一個多動的時期,常以自身行為來了解和認知社會,因此,在家長的看護下,讓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加實踐活動機會,并適時進行鼓勵,可以增強幼兒處理事情及規避危險的能力,同時能增強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幼兒的成長、性格的形成都起到奠基作用,以上種種不良行為都有可能扭曲幼兒的心理,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因此,每一位家長都應該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家長應盡量避免在幼兒面前對親戚、朋友、同事的觀點進行討論,不要加上個人的思想感觀及主觀臆測進行評判,言辭要具有邏輯性,要做到客觀、實事求是。
夫妻間或與鄰里間發生矛盾,即使是因幼兒的問題而產生,也應盡量做到心平氣和,闡明發生矛盾的原因,并找出解決矛盾的辦法,在雙方滿意的情況下達成和解,不要相互進行攻擊和謾罵。
在幼兒面前不要批評和嘲笑他人,用公正的態度和理性的方式處理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要流露出悲觀情緒,對待成人社會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積極樂觀向上。
引導幼兒獨立做事,塑造孩子的獨立人格,不要指手畫腳,放手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事,為其創造鍛煉和成長的機會。
在幼兒面前不要討論他人的隱私,同時要遵守和幼兒間的小秘密,尊重他人,平等地對待人或事物,讓幼兒形成平等的意識。
注重對幼兒的鼓勵和贊揚,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懲罰阻止幼兒的行為,適當的鼓勵和贊揚讓幼兒具有成就感,可以初步培養其自信心的形成。
家長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真正為幼兒優良品質的形成起到榜樣和導向作用。用科學寬容的思維方式影響幼兒,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取得幼兒的信賴和尊重。
2.家庭環境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及分析
魯潔曾說過:“家庭不僅影響受教育者的在校學習,而且參與塑造她們全部的個性和人格行為。”幼兒一出生所處的環境就是家庭,而家庭環境的各個方面直接對幼兒的情緒、性格產生巨大影響。
(1)家庭氛圍對幼兒的影響
“幸福美滿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幸福穩定的家庭對幼兒的成長來說是必備的先決條件。可以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使其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間的穩定、和諧相處,可以讓幼兒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可以讓幼兒初步認識到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的重要性。安全感和舒適感有助于幼兒自信、陽光、樂觀性格的培養。
而家庭間成員關系緊張,夫妻間矛盾不斷,經常爭吵,忽視孩子的存在,甚至關系破裂,產生單親的家庭,對幼兒的影響是十分惡劣的。
(2)家庭在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對幼兒的影響及分析
一個家庭在社會交往中與親戚、朋友、同事、鄰里之間的人際關系,也對幼兒的成長有很大影響。一個家庭良好的人際關系,鄰里間和睦相處,親屬、朋友、同事間的相互交流,家庭聚會友好的交流方式,都會為幼兒帶來有益的影響,加深其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初步培養其交流、交際能力,養成尊老愛幼的美德與品質。
在社會交往活動中,人際關系比較緊張的家庭,經常與鄰居間出現糾紛,同事間惡語相向,親朋間相互攀比,會給孩子帶來很壞的影響,使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產生交流的障礙,不善于處理好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并容易形成畸形的陰暗心理,不利于幼兒在今后生活中的健康成長。
(3)家庭生活環境對幼兒的影響與分析
一個家庭的生活環境好壞也是影響幼兒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一個家庭不論其居住面積的大小,整個居住環境整潔干凈,物品擺放有條理,并且家長經常注意整理和打掃,對幼兒在生活上的技能培養十分必要,經常處在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中,幼兒能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同時規律的作息時間、健康有節制的飲食,對幼兒的身體發育同樣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即自我控制力、自律能力的培養。
如果一個家庭的生活環境較差,物品擺放混亂,作息及飲食隨心所欲,在這種環境下,幼兒會不知不覺地亂丟物品和垃圾,飲食也毫無節制,不利于身體健康成長,同時,生活技能極差,自我控制力和自律能力得不到培養,影響其今后的成長。
(4)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及分析
人的一生接受的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步,因此,家庭教育環境的好壞對幼兒的成長極其關鍵,家庭教育環境的優良,就像冬天里一縷溫暖的陽光,夏天里柔柔的雨絲,讓幼兒沐浴在陽光和雨露下,茁壯成長,而沒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幼兒因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就等于幼苗沒有了充足養分的土壤和合適的空氣及水分的補充,幼兒的身心發展便受到影響。如今提倡數字化教育,而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是幼兒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
想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首先要給幼兒一個能夠接受信息和知識的環境。幼兒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欲望很強,他會通過各種手段來了解這個世界,而對各種知識的汲取就成為必要的手段。因此,家長要準備一些必備的兒童讀物,并對幼兒進行簡單的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孩子的智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開發和培養。
其次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實踐環境”,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家長可以買一些益智的玩具手工,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通過動手實踐找到其中的樂趣,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促進了心靈發展。
最后還要為幼兒創造一個“交流的環境”,總有一天幼兒會離開父母,到社會中去。因此,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十分重要。有的家長擔心幼兒看到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會對其造成影響,于是整天把幼兒關在家中,與外面世界斬斷聯系,這實際上是對幼兒天性的束縛,不利于其成長。要把幼兒帶出去,讓他親自感受和觀察這個世界,同時鼓勵其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在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同時,會逐漸鍛煉他的交往能力,因此,創造一個交流環境十分必要,它可以初步鍛煉幼兒的交際能力及為幼兒的社會化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語
總之,家庭環境與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幼兒來說是人生的初體驗,是走向成長、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對幼兒的成長、個性的形成、能力的培養是最重要的一環。因此,營造好的家庭環境、提高自身素質修養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非凡意義,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楊穎.淺談家庭教育對幼兒行為的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