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摘? 要: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安全意識的養成至關重要。當學生具備了較強的安全意識時,他們就懂得保護自己,并且不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城區的生活狀況相對復雜,因而培養城區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安全意識,是一大難題。本篇文章主要圍繞“將安全意識培養‘生活化’,促進城區小學低年級學生安全意識養成”這一問題展開分析,旨在尋找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安全意識不斷強化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安全意識;小學低年級;養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6-0178-03
"lifestyle" the Cultivation of Safety Awareness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Awareness Among 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Urban Areas
ZHANG Lina? (Hongqi Street Primary School,Kongtong District,Pingli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For the lower grade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the cultivation of safety awareness is very important. When student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safety,they know how to protect themselves and do not harm others. The living conditions in urban areas are relatively complex,so 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cultivate the safety awareness of low-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urban areas.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m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safety awareness' life 'and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afety awareness of low-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urban areas",in order to find a reliable way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safety awareness of low-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Safety awareness;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Development strategy
小學生代表了祖國的未來,是民族振興的希望。安全教育,是學校日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項關系學生安全、家庭幸福、社會長治久安的工作。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做好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而對于小學生而言,只有身心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夠安心地學習和生活。對此,小學教師應該圍繞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問題展開全面分析,以此把握高效的教育方法。
1.基于生活化視角,培養城區小學低年級學生安全意識的意義
小學生的安全問題,牽動萬家。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城區小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千變萬化,很多意外防不勝防。在眾多不確定性因素面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懂得保護好自己。從目前情況來看,不少家長給予了孩子過多的保護,導致低年級學生在面對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基于這一現實,小學教師就需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形成自救自護能力。因為家長和教師都無法給予學生一生的保護,能時刻保護自己身心的,只有小學生自己。可見,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基于生活化視角,培養城區低年級學生的安全意識,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幫助學生時刻保護好自己的重要舉措。
2.安全意識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
(1)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低年級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還比較弱,來自生活的具象、真實案例能夠對小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對小學生進行更好的說服,讓學生產生較為深刻的記憶。低年級小學生善于模仿,好奇心重,意志力和專注力薄弱,簡單的說教并不能很好地提高他們的認識,也難以讓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保護好自己,只有用事實說話、用具體的真實案例才能讓小學生真正得到成長,達到形成安全意識、做好安全教育的目的。
(2)安全教育內在需求
與中小學生安全有關的教育知識點大都源自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由于安全教育的源頭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完全不存在與生活無關的安全教育知識點,所以,在建立小學生安全意識時教師必須做好生活化處理,用實際的生活情境、生活中的例子來完成相關教育,將“安全”的觀念真正滲透入學生的頭腦。
(3)新課標的要求
在新課程標準中,新課標要求教師盡可能開展生活化教育,在課程教學中應用生活案例,讓學生在生活中有可遵循、可依據的內容。安全教育也不例外,將安全教育與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開展安全教育時,不僅要為學生構建生活情境,還應當盡量安排與生活有關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寶貴經驗財富,提高低年級小學生在安全方面的學習效率。
3.當前小學安全教育的不足
(1)學校對安全教育重視度不足
目前,部分小學在學生教育過程中存在對安全教育重視不足的問題,過于看重小學生的成績,將學生在校不出問題、不出差錯看作教學管理的關鍵,缺少幫助學生建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教育觀念。在這樣不均衡的教育觀念影響下,學校將更多的時間、師資力量、教育資源向文化課教學方面傾斜,削減學生在校的體育活動、戶外實踐等時間,以學生不出問題為導向安排教學內容,有限的安全教育也以看視頻、聽講座等講授方式進行,不知不覺中忽視了關于生命、關于安全的教育。
(2)安全教育設置模糊、空洞
不少小學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設置模糊、空洞的問題。首先,學校沒有專門進行安全教育的課程和教師,道德與法治課上會講一點,班主任的班會課上也會講一些,班級管理活動中也會滲透一些,但道德與法制課教師和班主任究竟誰是主講不清楚,誰需要滲透哪些安全教育內容也不清晰,班主任在一學年內要安排多少有關安全的班級管理活動也沒有具體要求。因此,整個學校的安全教育都處于模糊、不明確的狀態。而空洞則是因為教師所講的內容大過寬泛,較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在安全教育中難以真正認識到什么樣的行為會威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沒有達到。
(3)內容與學生有距離感
目前,經常會威脅到小學生生命安全的事件、行為大致可劃分為校園暴力、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網絡暴力、水電事故等,但在教師具體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所選擇的案例往往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感,較難讓學生感同身受,也就難以讓學生從中學到真正的安全知識和經驗。以溺水事故為例,不少教師會舉野浴、野泳中溺水的例子,希望學生學會溺水時的自救知識,希望學生懂得遠離陌生水域。但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小學生本身就不會去野浴和野泳,家長也不會同意他們自己去到陌生水域附近活動,這樣的案例難以引起學生的感同身受和共鳴。但如果教師能夠將案例轉換為游泳池溺水,尤其是夏季人多時容易出現的溺水情況,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4)安全教育中學生的參與度不足
學校的安全教育中,學生以聽講、看視頻等方式參與,教師更多進行觀點的輸出,學生對于案例的認識和想法卻少有表達的機會,更少有實踐的平臺,因此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想要完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閉環,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都是必要的,現有的安全教育以知識輸入為主,學生的知識輸出機會較少,不利于學生的安全意識形成和建立。
4.基于生活化視角,培養城區小學低年級學生安全意識的策略
(1)引入生活案例,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安全教育與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小學教師在開展日常安全教育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過對生活案例的合理引入,引導學生將安全問題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以此激發學生的安全意識,促進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直接播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某位小學生在上學路上,沒有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過馬路,導致直行的一輛貨車緊急剎車避讓之后,發生了側翻,車上的貨物傾倒在路邊,把道路旁等候過馬路的幾位行人給壓了,造成人員傷亡。”在呈現完生活案例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事故發生原因展開分析,讓學生意識到:這起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是由于過馬路的小學生沒有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借助這種生活案例,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促進學生安全意識的形成。
又如,在開展家庭安全相關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實現引導學生在課前了解一下家庭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將安全隱患記錄下來,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之間、或與老師進行分享。學生由于在課前與家長一起總結和整理了家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分享,無須教師引入生活案例就可以直接開展安全教育。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個樣板式的家庭環境,引導學生從臥室、客廳、洗手間、廚房等區域進行安全隱患的分析和整理。學生在七嘴八舌的分享和表達中大致可整理出日常家庭隱患,比如廚房的天然氣灶在不使用時應關閉;比如家用電器不使用時應切斷電源,不要用濕手去拔插頭、不要用手去觸摸插座的插孔;比如陽臺沒有護欄不應攀爬,防止墜落等。這些安全隱患可能是家長提出來的,也可能是學生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真實體會,因此學生的分享會非常熱烈,能夠極大調動學生對安全教育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起必要的安全意識,讓家庭安全知識真切烙印在學生的心中,提高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程度。
(2)引導生活實踐,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生命不保,教育就無從談起。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脆弱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背后,隱藏著諸多危險因素。小學教師應該將安全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做好安全知識宣傳與教育工作,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生活實踐,強化學生對安全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安全意識的形成。
例如,學校在開展了消防安全知識講座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養成較強的火災預防意識,不亂用火柴、打火機等容易引起火災的物品,不破壞消火栓,維護任何一種消防器材,不將易燃易爆物品帶入私人或公共場所,借助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基本的火災防范意識,一方面,保護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做一名文明的公民。
又如,在開展有關食物中毒的安全教育時,教師可播放有關小朋友食用“三無”食品、過期食品、生豆角等行為引發中毒的視頻,讓沒有食物中毒經歷的學生對食物中毒這種危險現象有一個大體認知。如果學生中有身邊人食物中毒、自己食物中毒的經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一談事情的經過,自身的感受等,讓其他學生對食物中毒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安排一出情景劇,以多媒體的方式來播放情景劇的背景和故事發展前段,讓學生根據故事的發展來演繹后面的故事,比如情景劇里有同學打算吃掉“三無”食品或過期食品,學生要如何勸阻對方,有哪些危害要告訴對方。在這樣有生活背景的具體實踐中,學生能夠對食物中毒的安全事故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在飲食方面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實際能力。
再如,在溺水的安全教育中,部分學生因為自己會游泳而對有關溺水的安全教育不以為意,教師又不能把學生帶到游泳池里去讓學生感受溺水,很容易真的讓學生嗆水。教師可以為每名學生發一個水盆,在水盆里裝上大半盆水,讓學生將臉沉浸在水盆中,以模擬的方式來感受溺水時沒有空氣、口鼻外都是水的環境,讓學生從心理上感受溺水的恐懼感,從而讓學生建立起對溺水的正確防范心理,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水環境,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溺水時的有關自救知識。學生擁有了對溺水的正確認識、擁有了正確的溺水自救知識后,學生在假期玩水時能夠更加安全,無論家長在不在身邊都能夠有效提升安全系數。
(3)傳授生活技能,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之后,他們就懂得如何保護好自己,如此就可以降低意外事故的發生概率。在日常安全教育工作中,教師除了需要將安全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之外,還應該傳授給學生必備的生活技能,讓學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消防安全意識,促使學生掌握防火災實踐能力,教師就可以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參加消防安全應急演練活動。借助實踐演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的方式,掌握必備的火災現場逃生技能,諸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靠墻彎腰前行、不乘坐電梯等。再如,為了提升學生的地震逃生技能,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地震逃生演習活動,讓學生通過地震演習活動來掌握借助課桌躲避墜物的技巧,跟隨教師的指揮魚貫離開教室和教學樓,過程中盡量避免擁擠,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所有人都能夠逃離建筑物。又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實踐課程的時間來參與“一日小交警”的活動,在校內學好指揮交通時常用的指揮動作,學好基本的交通出行安全規則,分組、分時段到學校周邊的十字路口與交警叔叔、阿姨一起進行交通疏導工作。“一日小交警”的活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增強學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親身感受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認識到任何人的勞動成果都值得被尊重。安全教育工作中,教師借助各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火災、地震等意外事件發生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此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促使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增強。
(4)引導學生圍繞安全事件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圍繞安全事件進行討論,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是提高小學生在安全教育中參與程度的可行手段,能夠更好地樹立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完成開展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交通安全教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談的內容包括“為什么安全出行非常重要?”“不注意交通出行安全會有怎樣的后果?”“自己的平日行為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等,這樣的方式相當于引導學生從公眾的安全視角轉向個人的視角,從與我無關的心態轉向與我有關的心態,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個人真實行為來進行有關安全的探討,養成學生的安全意識。當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安全事件進行討論、表達想法時,學生能夠有想法、有話說,有利于拉近學生與安全教育內容的距離感,提高安全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真正樹立學生的安全意識。
又如,班級內的某學生或校內的某學生出現了安全問題,小到因樓梯上跑跳而摔傷,大到遭遇校園暴力事件,都可以成為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組織學生討論的焦點。如果有學生是親歷者或有學生看到了同學摔傷的現場,教師可以請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描述,組織其他學生分析出現安全事件的原因,有可能是學生相互之間追跑玩耍,沒有看清位置一腳踩空摔倒,也有可能是獨自一個人快速通過,沒有踩穩臺階而摔倒等,最終的討論點在于如何減少這種摔傷安全事故的發生,以及不準在走廊內跑跳打鬧相關校園制度制定的初衷,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紀律和制度的存在不是為了約束,而是為了保護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改變學生在面對紀律要求時的心態。如果本校或周邊學校出現了校園暴力事件,學校可以將大概情況向學生講述清楚,因為即使學校不講,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也會將各種真假消息送到學生耳邊,造成學生群體內的不安。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校園暴力問題進行討論,比如某校學生因被傳謠而遭遇群體冷暴力,教師可從“不隨便臆測他人”“正確看待他人長處”“換位思考”等角度組織討論,讓學生認識到沒有親眼所見的事情隨便添油加醋是對當事人的一種侵害,任何人遭遇這種謠言騷擾也會很困擾,從而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相關討論最終要落在遭遇校園暴力時應積極向班主任、家長、校領導求助,而不是默默忍受或用暴力的方式反擊,要正確保護自己。
5.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從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的安全教育,并且借助各種生活化的途徑,合理引入貼近城市學生生活的案例,傳授生活技能,定期引導并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實踐和實戰演習,在具體的生活實景或在具體的生活案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真正提升學生平安成長的概率。
參考文獻
[1]李清蔚.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安全意識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探究[J].讀寫算,2018(09).
[2]郭平. 生命教育理論視域下小學校園安全教育問題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8.
[3]寧慧鴻. 小學低年級規則教育的內容及實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4]劉衛紅.意識為先,安全為本——淺談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3).
[5]姜姍. 教育戲劇應用于小學低年級安全教育的行動研究[D].魯東大學,2020.
[6]梁少賢.低年級教學中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