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孟 菲,王愛青
(1.洛陽市中醫院藥學部,河南 洛陽 471003;2.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部臨床藥學室,河南 鄭州 450012;3.洛陽市藥檢所,河南 洛陽 471003)
參芪血脈通丸具有行氣活血,化瘀通脈的功效,是洛陽市中醫院(澗西院區)自發研制、使用了20年的口服丸劑,臨床多用于治療氣滯血瘀、風寒濕痹。臨床多用于治療手足麻木,中風,脈管炎,頸肩腰腿疼痛。考慮到配方中有草烏(制)、川烏(制)、斑蝥(炒)等含毒性成分的中藥,有必要開展有關毒理研究。我院前期對制劑的化學成分、制劑工藝、質量標準和藥理藥效等進行了研究,基本明確了參芪血脈通丸的作用機理[4]。但是,有關參芪血脈通丸毒副作用的研究工作尚未展開。本研究用灌胃給藥的方式考察了參芪血脈通丸單次給藥的急性毒性反應,報道如下。
參芪血脈通丸制劑(洛陽市中醫院自制,批號20200302),醫療機構制劑注冊標準。按參芪血脈通丸復方比例稱取黃芪、銀花藤、黨參、制草烏、甘草、制川烏等,加水煎煮2次,第1次2h,第2次1.5h,過濾,收集濾液并濃縮。將斑蝥布包,與黑豆共煎煮,棄去斑蝥,黑豆與其余藥材共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以濃縮液為黏合劑,泛丸,打光,制成1000g水丸。
預試驗分別以參芪血脈通丸16g/kg(最大給藥量)、8g/kg、4g/kg、2g/kg劑量單次灌胃給予ICR小鼠參芪血脈通丸。給予受試物后,動物出現活動減少、俯臥不動、呼吸加快急促、步履不穩、翻正反射消失、抽搐等毒性反應癥狀。參芪血脈通丸16g/kg劑量組、8g/kg劑量組8/8例動物死亡,4g/kg劑量組3/8例動物死亡,2g/kg劑量組給藥后未見動物死亡。據此,實驗設計參芪血脈通丸各組給藥劑量分別為8g/kg、6g/kg、4.5g/kg、3.4g/kg、2.6g/kg、2.0g/kg,組間比為0.75。試驗用藥配制方法為:將參芪血脈通丸分別配置成含原藥材0.4g/mL、0.3g/mL、0.225g/mL、0.17g/mL、0.13g/mL、0.1g/mL的藥液,供動物試驗用。
SPF級ICR小鼠60只,體質量15~20g,雌雄各30只,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證號SCXK(京)2016-0011。
將ICR小鼠按體質量和性別隨機均衡分為6組,分別為參芪血脈通丸8g/kg劑量組、6g/kg劑量組、4.5g/kg劑量組、3.4g/kg劑量組、2.6g/kg劑量組、2.0g/kg劑量組,每組10只,雌雄各5只。各組均以20mL/kg灌胃給藥,給藥前禁食14~16 h,給藥后觀察6 h,以后每天觀察1次,持續觀察14天。
一般狀況觀察:包括飲食、外觀、行為、分泌物、排泄物等。記錄所有動物的死亡情況、中毒癥狀及中毒反應的起始時間、嚴重程度、持續時間、是否可逆等。
體質量測量:分別于給藥前及給藥后第2、3、5、7、11、14天測定動物體質量。瀕死或死亡動物也進行稱重。
臟器檢查:中毒死亡或瀕死動物及時進行大體解剖,其它動物在觀察期結束后頸椎脫臼處死進行大體解剖。大體解剖發現器官出現體積、顏色、質地等改變時,用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異常臟器并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大體解剖檢查臟器包括氣管、食道、胸腺、腎上腺、胰腺、胃、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直腸)、心、肺、肝臟、脾、腎、腦、淋巴結、膀胱、前列腺、睪丸(連附睪)、子宮、卵巢。
統計學方法:根據動物死亡數量計算LD50。計算動物體質量的平均值和標準差,以(±s)表示。
8g/kg劑量組:給藥20min后8/10例動物(5♂,3♀)先后出現活動減少、呼吸加快或急促、步履不穩、低伏、俯臥不動、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減慢或加深、抽搐、尿失禁中的多種狀態,并于給藥后4h內死亡。2/10例動物(♀)出現活動減少或俯臥不動的狀態,但在3h內恢復,且在后續一般狀態觀察中未見異常。
6g/kg劑量組:給藥57min后5/10例動物(2♂,3♀)先后出現活動減少、排稀便、步履不穩、低伏、俯臥不動、翻正反射消失、抽搐、尿失禁中的多種狀態,并于給藥后6h內死亡。3/10例動物(♂)給藥后1h內先后出現活動減少,但于2h內恢復,且在后續一般狀態觀察中未見異常。2/10例動物(♂)狀況無明顯變化。
4.5g/kg劑量組:給藥70min后2/10例動物(1♂,1♀)先后出現活動減少、排稀便、步履不穩、俯臥不動、低伏、呼吸減慢或加深、翻正反射消失、尿失禁中的多種狀態,并于給藥后6h內死亡。1/10例動物(♂)給藥35 min后出現活動減少,并于5h內恢復。3/10例動物(1♂,2♀)在給藥3 h后先后出現排稀便,但在給藥后第2~14天一般狀態觀察未見異常。4/10例動物(3♂,1♀)狀況無明顯變化。
3.4g/kg劑量組:給藥后1h內5/10例動物(2♂,3♀)先后出現活動減少的狀態,但均于2h恢復,且在后續一般狀態觀察中未見異常。5/10例動物(2♂,3♀)狀況無明顯變化。
2.6g/kg劑量組:給藥當天及給藥后第2~14天動物一般狀態觀察未見異常。
2.0g/kg劑量組:給藥當天及給藥后第2~14天動物一般狀態觀察未見異常。

表1 ICR小鼠死亡情況結果 (n=10)
由上可知,參芪血脈通丸8.0g/kg可引起8/10例動物死亡,6.0g/kg劑量可引起5/10例動物死亡,4.5g/kg劑量可引起2/10例動物死亡,3.4g/kg、2.6g/kg和2.0g/kg劑量未引起動物死亡。據此,經計算參芪血脈通丸的LD50為6.2g/kg。
8.0g/kg劑量組:給藥當天雄性動物全部死亡,未進行后續稱重。雌性動物(2只)在觀察期14天內體質量保持增長。
6.0g/kg劑量組:雄性動物(3只)及雌性動物(2只)在觀察期14天內體質量均保持增長。
4.5g/kg劑量組:雄性動物(4只)及雌性動物(4只)在觀察期14天內體質量均保持增長。
3.4g/kg劑量組:雌雄動物在觀察期14天內體質量均保持增長。
2.6g/kg劑量組:雌雄動物在觀察期14天內體質量均保持增長。
2.0g/kg劑量組:雌雄動物在觀察期14天內體質量均保持增長。
表2 ICR雄性小鼠平均體質量情況 (g,±s)

表2 ICR雄性小鼠平均體質量情況 (g,±s)
?
表3 ICR雌性小鼠平均體質量情況 (g,±s )

表3 ICR雌性小鼠平均體質量情況 (g,±s )
?
各組動物大體解剖肉眼觀察均未見異常變化。
參芪血脈通丸為口服制劑,在臨床使用中未發現有不良反應。但是,考慮到該藥配方中含有川烏、草烏、斑蝥等毒性中藥飲片,雖經過炮制使用,安全性有一定保障,但仍應進行口服給藥的毒理學研究,充分暴露潛在的毒副作用,保證臨床安全用藥。ICR小鼠是急性毒性試驗常用的嚙齒類動物之一,根據我國《藥物單次給藥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2014年5月),結合本試驗特點選擇使用該種動物。該動物背景資料豐富,通過試驗所得的結果易于和同類藥物比較。本試驗動物使用的動物數量根據《藥物單次給藥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要求確定,能滿足統計學檢驗的要求。
文獻報道,參芪血脈通丸所含的川烏、草烏水煎液灌胃小鼠后,會出現流涎、惡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的情況,甚至出現呼吸衰竭、死亡的情況,主要的靶器官為心、肝、脾、肺、腎[1-2]。所含的斑蝥毒性成分主要為斑蝥素、斑蝥酸鈉,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無論灌胃或腹腔注射給藥,均可引起小鼠吞咽困難、氣喘、惡心、嘔吐甚至休克死亡[2-4]。含有金銀花燈苦寒類中藥,容易引起引起稀便甚至腹瀉[5-6]。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參芪血脈通丸口服可以造成ICR小鼠活動減少、呼吸加快或急促、步履不穩、低伏、俯臥不動、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減慢或加深、抽搐、尿失禁中的一種或多種狀態,易引起胃腸道反應,且與給藥劑量成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