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鈺瀅,藍梅妍,陳少華,王思琦,馮文軒
(廣東省中醫院脊柱科,廣東 廣州 510405)
腰椎融合內固定術是治療腰椎退行性病變有效手術方法,但術后常因麻醉、疼痛、手術創傷、臥床等因素[1-5]而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脹、便秘、腹痛等癥狀。腰椎術后40%~90%的患者會產生腹脹,是腰椎術后常見的并發癥[6]。有腹部呈現膨脹、腸充氣以及腸蠕動減弱等[7]。腹脹影響康復進程及手術效果,甚至引起呼吸困難、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8-9]。涌泉穴貼敷療法對術后腹脹效果明顯[10-11],循經拍打可以調節臟腑功能[12]。本研究用涌泉穴拍打配合活血止痛膏穴位貼敷治療腰椎融合術后腹脹獲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科行腰椎融合內固定術后出現腹脹的患者,診斷包括腰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0.53±6.72)歲,腰椎管狹窄癥1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3例、腰椎滑脫6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8.25±8.56)歲,腰椎管狹窄癥7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4例、腰椎滑脫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腹脹定義[13]:可以是一種主觀上的感覺,感覺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也可以是一種客觀上的檢查所見,發現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
納入標準:參考腹脹定義制定。①行腰椎融合內固定術;②術后出現不同程度腹脹癥狀,可伴有其他癥狀,包括便秘、腹痛等;③查體見腹部膨隆,聽診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叩診呈鼓音,或有輕壓痛,無反跳痛;④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批件號BF2020-060-01)。
排除標準:①急腹癥或其他嚴重消化系統疾病;②術前有長期便秘史;③皮膚過敏或治療部位局部皮膚潰瘍或瘡瘍;④有精神病史不能配合治療。
兩組均腰椎融合手術術后常規護理。①健康宣教:進行健康宣教,配合人文關懷,鼓勵、安慰患者,以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②飲食指導:進行膳食指導,著重告知避免進食產氣食物。③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床上功能鍛煉,包括各趾屈伸、踝泵、膝關節屈伸、直腿抬高等訓練以及變換體位等,經主管醫師評估病情并確認后,盡早下地活動。④腹部按摩:指導患者以右手掌心置于臍周,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30次交替進行按摩,共10min,每日兩次,早晚各1次。
觀察組加用涌泉穴拍打配合穴位貼敷活血止痛膏。①涌泉穴拍打:患者平臥位,雙下肢自然伸直放松,踝部墊軟枕以適當抬高,便于操作。操作者站于床尾,面向患者,便于交流及觀察,雙手五指合并,以指背拍打患者雙足涌泉穴,頻率為30下/min,每次10min,每12h1次。②穴位貼敷:拍打完涌泉穴后,以75%酒精消毒涌泉穴,自然待干后,將活血止痛膏(安徽安科余良卿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719)剪成2cm×2cm大小的塊狀貼于涌泉穴,每天1次,每次8h。
首次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腹脹緩解時間,腹部聽診腸以鳴音4~5次/min為恢復正常。
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治療后24h內肛門排氣排便,無腹脹腹痛,腸鳴音恢復。有效:治療后24~48h內肛門排氣排便,無腹脹腹痛,腸鳴音恢復。無效:治療48h后肛門排氣排便,無腹脹腹痛,腸鳴音恢復,或癥狀體征沒有明顯改善,需要其他干預。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術后首次腸鳴音恢復、排氣、排便、腹脹緩解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首次腸鳴音恢復、排氣、排便、腹脹緩解時間比較 (h,±s)

表2 兩組術后首次腸鳴音恢復、排氣、排便、腹脹緩解時間比較 (h,±s)
組別 例腸鳴音恢復時間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 腹脹緩解時間觀察組 30 5.58±2.39 16.46±3.33 27.32±3.86 19.48±4.58對照組 30 7.66±2.59 22.78±2.74 34.79±4.39 25.19±3.51 t-3.23 -8.03 -9.32 -7.25 P 0.02 0.001 0.001 0.001
兩組均未見相關并發癥。
腰椎術后腹脹原因包括麻醉藥物作用、手術創傷、腹膜后血腫刺激、長時間臥床、術后應激反應、情緒緊張焦慮、術后疼痛等[1-5]。中醫認為,手術創傷,擾亂臟腑功能及氣血運行,致氣機阻滯,大腸傳導失司;手術打擊,攻伐正氣,術中術后失血,氣隨血失,加之術后久臥傷氣,致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推動無力[2]。腰背正中督脈循行,督脈主要功能為“總督諸陽”。手術破壞督脈,陽氣受阻,六腑推動無力,運化失調,故見腹脹、便秘、腹痛等。
涌泉穴為足少陰腎經之井穴,《黃帝內經·靈樞》記載:“邪在腎,則病在骨,痛陰痹按之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取之涌泉、昆侖。”李桃等[15]認為機體因拍打后經絡疏通、微循環得以改善,局部溫度升高、血液循環加快,皮膚的滲透性增高,此時再進行穴位貼敷可增強貼敷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和穴位經絡的刺激作用。
涌泉穴可引氣血下行,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16],具有調節臟腑之功能。腰椎術后多有氣滯血瘀,故見腹脹腹痛,因此,通過拍打涌泉穴和穴位貼敷活血止痛膏,局部刺激,引氣下行,可以起到行氣通便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腹脹的效果。活血止痛膏中大黃瀉下通便,沒藥、乳香、川芎活血化瘀,陳皮、丁香行氣理氣止痛,當歸潤腸通便兼以活血化瘀,胡椒、辣椒可以產生局部刺激。全方具有行氣通便止痛之效。拍打涌泉穴直接以外力刺激體表穴位,可使經絡通暢,氣血旺盛,起到“諸脈皆通,通則疾除”效果[17]。拍打涌泉穴后,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皮膚的滲透性增高,再貼敷活血止痛膏可促進藥物吸收,局部貼敷藥膏也可以起到持續刺激的作用。
涌泉穴拍打并貼敷療法能明顯改善腰椎術后腹脹,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