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國峰
(山東省廣饒縣稻莊鎮衛生院中醫科,山東 廣饒 257336)
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種由lgE介導的炎癥性疾病,以鼻塞、流涕、打噴嚏和(或)鼻癢為特征[1]。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全世界AR平均患病率在20%左右,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可高達40%[2]。AR根據變應原種類分為季節性AR和常年性AR。研究表明,季節性變應性鼻炎對生活質量的損害要高于常年性[3]。筆者用柴桂止鼽湯治療AR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共81例,均為2016年至2019年我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1例。治療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2~52歲,平均(31.35±4.35)歲;病程1~7年,平均(3.25±1.01)年。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11~53歲,平均(32.51±4.78)歲;病程1~6年,平均(3.32±1.12)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天津)》[4]診斷標準。a.癥狀:打噴嚏、清水樣涕、鼻癢和鼻塞等癥狀出現2個或以上,每天癥狀持續或累計在1h以上,可伴有眼癢、流淚和眼紅等眼部癥狀;b.體征:常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腔水樣分泌物;c.變應原檢測:至少一種變應原SPT和(或)血清特異性lgE陽性。d.癥狀季節性發作或加重。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鼻鼽”診斷標準制定。a.以陣發性鼻癢,連續噴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為主要癥狀。伴有失嗅、眼癢、咽喉癢等癥。b.起病迅速。癥狀一般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間歇期無噴嚏及鼻塞。可并發蕁麻疹、哮喘等病。c.常因接觸花粉、煙塵、化學氣體等致敏物質而發病,有時環境溫度變化亦可誘發。d.鼻腔檢查黏膜多為蒼白,少數充血,鼻甲腫脹。發作時有較多清稀分泌物。e.有條件時做鼻分泌物涂片檢查、變應原皮試、血清或鼻分泌物IgE檢查等,有助明確診斷。f.應與傷風鼻塞、鼻窒、血管運動性鼻炎等鑒別。
排除標準:①合并鼻息肉或鼻中隔嚴重偏曲;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腫瘤;③妊娠期或哺乳期;④服藥不規律。
治療組用柴桂止鼽湯。藥用柴胡7g,黃芩9g,半夏9g,人參9g,甘草6g,桂枝9g,白芍9g,黃芪20g,生白術12g,防風9g,細辛3g,白芷10g,辛夷10g(包煎),生姜9g,大棗6枚。眼癢、咽癢明顯加菊花9g、蟬蛻9g,黃濁涕加連翹15g。每日1劑,水煎400mL,早晚各服200mL。
對照組口服氯雷他定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30)10mg,日1次。
兩組均連服20天。
參考《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天津)》[4]癥狀評分四分法進行評價。主要評價指標包括4個鼻部癥狀(噴嚏、流涕、鼻癢和鼻塞)以及2個眼部癥狀(眼癢、異物感/眼紅、流淚)。對癥狀嚴重度按0~3分進行評價,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癥狀(癥狀輕微,易于忍受),2分為中度癥狀(癥狀明顯,令人厭煩,但可以忍受),3分為重度癥狀(癥狀不能忍受,影響日常生活和或睡眠)。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治愈:癥狀、臨床體征消失,3個月以上無復發。好轉:發作時癥狀、臨床體征減輕,發作次數減少。未愈: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明顯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1 8.90±1.81 3.98±1.25治療組 40 9.80±1.91 3.39±1.28 t 0.6774 2.0988 P 0.5002 0.0390
兩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治療結束6個月后,對兩組治愈、好轉患者隨訪,治療組復發13例,復發率36.11%。對照組復發21例,復發率63.64%。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變應性鼻炎是由lgE介導產生的Ⅰ型變態反應。吸入物變應原可誘導特應性個體鼻腔局部和區域引流淋巴器官產生特異性lgE,與聚集在鼻黏膜的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表面高親和力lgE受體相結合;當機體再次接觸相同變應原時,變應原與錨定在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表面的lgE相結合,活化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導致組胺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質釋放。炎性介質可刺激鼻黏膜的感覺神經末梢和血管,興奮副交感神經,導致鼻癢、打噴嚏、清水樣涕等癥狀,炎性反應持續和加重,鼻黏膜出現明顯組織水腫導致鼻塞。季節性AR的癥狀發作呈季節性,常見致敏原為花粉、真菌等季節性吸入物變應原。AR的治療原則包括環境控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和健康教育,而藥物治療應用最廣[6]。藥物治療中第二代抗組胺藥為治療AR的一線藥物,臨床推薦級別為“強烈推薦”[1],氯雷他定是第二代抗組胺藥,臨床廣泛應用,但抗組胺藥只能暫時緩解過敏癥狀[7],且改善鼻塞癥狀不明顯[8]。
變應性鼻炎屬中醫“鼻鼽”范疇。《素問?脈解》謂:“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于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為臟腑虛損,正氣不足,腠理疏松,衛表不固,外邪乘虛而入,犯及鼻竅而致。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涕,說明邪在太陽,營衛不和,鼻竅不利;邪在少陽,樞機不利,郁火上攻,故眼癢、眼紅、流淚、咽癢。柯韻伯曰:“口、咽、目三者,臟腑精氣之總竅,與天地之氣相同者也,不可謂之表,不可謂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正所謂半表半里也。三者能開能闔,開之可見,闔之不見,恰合樞機之象。”鼻亦為清竅,極易被相火所患而犯為鼻炎[9]。季節性變應性鼻炎呈季節性發作,是少陽病“休作有時”的表現。本虛標實,符合少陽病“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的病機。邪在太陽少陽,治當太少同治。柴桂止鼽湯由柴胡桂枝湯、玉屏風散加細辛、白芷、辛夷而成。柴胡桂枝湯由小柴胡湯、桂枝湯合劑而成。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通利氣機,以治半表半里之證;以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以治太陽之表。二者合方,安內攘外,太少兩解。研究證實[10],柴胡桂枝湯能顯著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桂枝的揮發油可使補體活性大幅度降低,抑制IgE誘發的肥大細胞的顆粒反應,消除過敏癥狀[11]。柴胡具有免疫調節、退熱和抗炎作用[12]。太(陽)少(陽)之所以能同病,主要原因在于此類患者平素體質常呈肺脾不足之象[13],故合用玉屏風散,健脾補肺,益氣固表。實驗研究表明[14],玉屏風散可明顯改善大鼠和豚鼠的過敏反應,表現為血清lgE水平降低,過敏性鼻炎癥狀顯著緩解,使豚鼠鼻黏膜EOS浸潤減輕,鼻黏膜潰瘍、腺體增生以及充血水腫得到明顯改善。加細辛、白芷、辛夷,以祛風散寒、通竅止鼽。諸藥合用,扶正祛邪,標本兼顧,太陽之表得解,少陽之熱得清,脾肺之氣得固,鼻鼽之癥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