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永建
(河南省輝縣市中醫院中醫骨科,河南 新鄉 453600)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肩周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肩關節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行性炎癥性疾病,多因肩部受涼、過度勞累等所致,臨床表現以肩關節活動不便且伴有疼痛為主,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本研究用加味桂枝附子湯聯合康復鍛煉治療肩周炎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22例,均為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1例。對照組男23例,女38例;年齡50~73歲,平均(62.64±7.32)歲;病程2~12個月,平均(7.34±3.26)個月;發病部位為左肩24例,右肩17例,雙肩10例;伴高血壓病61例,糖尿病38例。研究組男24例,女37例;年齡51~75歲,平均(62.73±7.40)歲;病程2~12個月,平均(7.03±3.31)個月;發病部位為左肩26例,右肩17例,雙肩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肩關節周圍炎》[2]中有關診斷標準,肩關節活動不便且伴有疼痛;②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寒濕痹阻證診斷標準,伴肩部腫脹疼痛,夜間痛劇烈;舌暗,苔薄白,脈弦細澀等;③經X射線檢查可見肩部骨質疏松或肩峰下滑囊鈣化征;④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感染性疾病;②因頸項部手術或外傷史造成的肩周炎;③合并心、腎等重要器官疾病。
兩組予以康復鍛煉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活動度練習,其中包括仰臥肩內旋、仰臥肩后伸、仰臥肩前屈、手背后、爬墻、仰臥肩外旋、水平內收、水平外展及坐位或仰臥肩外展練習;肌力方面練習,例如前平舉、側平舉及肩后伸;活動度練習后立即冰敷20min左右,日1次,1次2h。每天鍛煉1次,1次30min。
研究組加用加味桂枝附子湯治療。藥用紅花、川芎、桂枝、丹參、甘草、附子、草烏、川烏各10g,日1劑,水煎取汁500mL(川烏、草烏、附子和甘草加百花蜜先煎2h),分早晚2次溫服。
兩組均連續治療1個月。
于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采用VAS評分對疼痛情況進行評分,滿分10分,分數隨疼痛程度呈正比,并采用CMS評分對肩關節功能活動度進行評分,其中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動、關節活動度、肌力等3個方面,滿分100分,分數與肩關節功能障礙程度呈反比。
于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采集空腹靜脈血5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其IL-6、TNF-α水平。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相關標準。顯效:疼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肩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無效:肩關節功能情況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pg/mL,±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p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IL-6 TNF-α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1 55.39±10.81 14.61±2.24*74.51±13.21 20.31±4.03*對照組 61 55.43±10.79 34.53±4.58*74.58±13.26 34.74±8.84*t 0.49 7.10 0.44 9.79 P 0.62 0.00 0.66 0.00
兩組治療前后VAS與CM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與CM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與CM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VAS CM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1 7.39±1.81 2.61±1.24*34.51±3.21 85.31±8.03*對照組 61 7.43±1.79 4.53±1.58*34.58±3.26 64.74±5.84*t 0.49 7.10 0.44 9.79 P 0.62 0.00 0.66 0.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肩周炎屬中醫“痛痹”“肩痹”范疇。經絡痹阻、肝腎陰虛等為本病病機,又因內因和外因兩部分所致,其中外因多為實證,肩部外傷或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致肩部筋脈不通,引起氣血筋脈不暢,氣血凝滯,筋肉痙攣,不通則痛;又因外邪侵襲、情志不遂等導致氣血逆亂,從而加重臟腑陰陽失調;內因多為虛證,老年人機體元氣漸衰,體質虛弱,氣血肝腎不足,筋肉失于濡養,易感外邪,易導致血瘀[4]。正如《類證治裁》記載:“中年以后,因氣血不足,營衛氣血不暢,肩部正邪相搏發為疼痛”。故治宜疏通經絡氣血,活血祛風止痛。本研究所用加味桂枝附子湯,方中草烏、川烏味辛,性熱,有大毒,有祛風散寒、溫經止痛之效;附子藥性辛、甘、大熱、有毒,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妙;丹參味苦、微辛,性微寒,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之用;紅花、川芎為活血化瘀藥,性味多辛,具祛瘀生新之效,旨在運行氣血,濡養經絡;桂枝溫經通脈,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5]。諸藥合用,既補虛祛邪以扶正氣,又可活血化瘀以祛邪,共奏疏通經絡氣血,活血祛風止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草烏、川烏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附子具有擴張血管、增強免疫功能、抗炎、鎮痛的作用;丹參具有擴張冠脈,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抗菌的作用;紅花、川芎等具有抗菌、鎮痛、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甘草具有增強免疫功能、解毒的作用[6]。研究結果示,加味桂枝附子湯聯合康復鍛煉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單行康復鍛煉治療效果。
治療1個月后,兩組VAS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下降程度更明顯;而兩組CMS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研究組升高程度更明顯,說明加味桂枝附子湯在有效緩解疼痛的同時,還有助于改善肩關節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加味桂枝附子湯具鎮痛、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與康復鍛煉聯用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據相關研究發現,加味桂枝附子湯對免疫性炎癥有較好的抗炎作用[7]。說明加味桂枝附子湯有利于調節炎性反應,分析原因可能是加味桂枝附子湯中重用草烏、川烏等藥,具有抗炎的作用,再加上甘草、附子可起到增強免疫功能的功效,進而達到改善炎性水平的目的。
綜上所述,加味桂枝附子湯聯合康復鍛煉治療肩周炎療效較好,不僅能有效緩解疼痛,還有助于改善肩關節功能,減輕炎性反應,有助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