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鵬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中醫院針灸康復科,江西 吉安 343700)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在各型尿失禁中具有較高發病率,指的是患者在發出咳嗽、大笑等使腹壓突然增加的動作時,尿液不自主經由尿道外口漏出的現象,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存在嚴重負面影響。該病隸屬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多于中老年及多產女性中高發。本研究用舉元固攝湯結合針灸及盆底肌功能鍛煉治療女性SUI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64例,均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女性SUI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年齡34~72歲,平均(54.73±4.12)歲;病程2~76個月,平均(16.38±4.96)個月;病情輕度18例,中度14例。觀察組年齡33~73歲,平均(54.28±4.36)歲;病程2~75個月,平均(17.01±4.38)個月;病情輕度17例,中度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參照《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試行)》[1]標準:①在腹壓增高狀態(打噴嚏、咳嗽、大笑)時表現出不自主漏尿,動作停止漏尿亦隨之停止;②行壓力誘發試驗,結果呈陽性;③行1h尿墊試驗,結果為陽性,且稱量尿墊增重量達1g以上;③尿動力學檢查可見充盈性膀胱測壓,逼尿肌呈穩定良好狀態,腹壓增加而不自主漏尿。中醫參考《中醫婦科學》[2]標準:①小便失禁,呈腎氣兩虛證;②可見舌淡苔白、脈沉弱,腰痛如折、氣短懶言,并有小腹墜脹。
納入標準: ①與中西醫標準相符,且為輕、中度SUI;②首次接受治療;③對研究用藥無禁忌;④研究前6個月未予激素治療;⑤知情同意研究方案。
排除標準: ①存在盆底、尿道手術史;②存在其他疾病可影響膀胱功能;③Guuen分度為重度SUI;④神經、造血系統疾病以及認知與精神障礙;⑤哺乳或妊娠期的女性。
兩組均給予針灸與盆底肌功能鍛煉。①針灸:患者俯臥,取腰陽關、百會與腰俞穴,行常規局部消毒,取一次性1寸(0.25mm×25mm)無菌針灸針向百會穴前頂方向進行平刺0.5寸,腰陽與腰俞穴,取1.5寸(0.30mm×40mm)無菌針灸針向上斜刺入1寸,應用捻轉補法,促使局部呈明顯酸、重、麻、脹感;隨后調整仰臥體位,取中極、神闕與關元穴,中極與關元穴取2寸(0.30mm×50mm)無菌針灸針進行直刺入1.5寸,并經由捻轉補法調整針感放射至會陰部。神闕穴取預先炒熱并碾碎的青鹽覆于其上,與臍平齊,并上覆0.2~0.3cm厚、3cm直徑圓形鮮姜片,并于其上針刺數孔,取12×15mm艾柱放置于姜片上予以點燃,連續施灸3壯。針灸法交替選用,予以留針30min,每日1次,每周3次,連續治療8周。②盆底肌鍛煉:指導患者運用Kegel盆底肌鍛煉方法,取任意體位(坐、臥、站),行陰道與肛門的收縮,3~5s后釋放,間隔5~15s重復該動作,每次15~30min,每日3次。同時囑其在排尿時特意停頓或使尿流減緩,或于任何可誘發尿失禁動作發生時收縮盆底肌,以減輕排尿緊迫感,降低溢尿量。連續8周。
觀察組加用舉元固攝湯治療。藥用黃芪、山藥各30g,芡實、白術、菟絲子各10g,黨參、銀花藤各15g,水老根20g,烏藥、益智仁、桑螵蛸各7g,升麻,炙甘草各5g。日1劑,水煎,1次200mL,早晚各1次。持續8周。
用尿失禁問卷表簡表(ICIQ-SF)評分,以0~21分對所涉及的漏尿次數、生活質量及漏尿量進行測評,評分越高尿失禁情況越趨嚴重;采用尿動力學分析儀對尿動力學參數進行測評,涉及功能性尿道長度(SFL)、尿道最大閉合壓(PMUC)、腹壓漏尿點壓(ALPP)。
用SPSS22.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愈:1h尿墊試驗結果呈陰性,尿失禁相關癥狀完全呈消失狀。好轉:1h尿墊試驗顯示失禁量呈大于等于50%幅度減少,尿失禁相關癥狀呈明顯減輕。無效:1h尿墊試驗結果示失禁量減少幅度小于50%,尿失禁相關癥狀無好轉。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ICIQ-SF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CIQ-SF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CIQ-SF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32 17.73±3.15 3.14±1.26 24.327 0.000對照組 32 17.56±3.09 5.57±2.19 17.908 0.000 t 0.218 5.441 P 0.828 0.000
兩組治療前后SFL、PMUC、ALPP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FL、PMUC、ALPP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FL、PMUC、ALPP指標比較 (±s)
項目 時間 觀察組(n=32)對照組(n=32) t P SFL(mm)治療前 25.03±4.38 25.09±4.53 0.054 0.957治療后 33.69±4.57 29.98±4.68 3.208 0.002 t 7.739 4.247 P 0.000 0.000 PMUC(cmH2O)治療前 70.31±5.69 71.12±4.24 0.655 0.521治療后 92.47±4.61 83.54±7.39 5.797 0.000 t 17.118 8.246 P 0.000 0.000 ALPP(cmH2O)治療前 80.19±5.35 80.54±5.25 0.264 0.793治療后 114.24±6.84 95.23±6.71 11.223 0.000 t 22.181 9.754 P 0.000 0.000
SUI的發生機制雖尚未闡明,但考慮與神經控制或解剖學結構異常存在相關性。目前盆底肌功能鍛煉法為有效的安全治療方案,可經由運動鍛煉促使盆底肌群張力、縮力增強,并使括約肌力量提高,同時通過對陰道節律性收縮次數的增加,推動排尿反射自控能力的有效改善,以此實現治療目的。該方案要求持續性較長,患者依從性較低,故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針灸所取任督二脈,以協調全身陰陽,疏通經絡。針腰俞可補益腎氣;針腰陽關可舒筋活絡,并驅寒除濕;針百會穴可通達陰陽脈絡,調節機體平衡;針中級穴可益腎興陽,利濕熱,助氣話;針關元穴可調理沖任,培元固本。神闕穴為任、沖及督脈交匯之所在,灸其可有調理臟腑,平衡陰陽之用,同時取艾灸溫補功效,以其熱力與腧穴特殊功效共奏健脾升陷、健脾固腎之用,達到制約有權,而遺尿自愈[3]。
SUI屬中醫“小便不禁”范疇。病位雖為膀胱,而根本則在于腎,屬腎氣不足、脾氣下陷、膀胱失約所致[4]。如《類證治裁》中所記載“氣不攝而頻數不禁”,又如《婦人大全良方》所曰“乃心腎之氣,傳送失度而所為”。治療應遵舉元升陷、補腎固攝原則。取舉元固攝湯益氣升提、縮尿止遺之功。方中芡實補脾固腎,菟絲子補腎益精,銀花藤清熱通絡,桑螵蛸補腎縮尿,水老根分清泌濁,黃芪益衛固脫,黨參補中益氣,升麻生津固脫。全方配伍精妙,既含益氣升陽之藥,兼有補氣固脫、補精益髓之品,共奏升陷舉拖、縮尿止禁、補氣健脾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芪及黨參提取物可促使盆底結締組織中所含膠原成分得以補充與增加,促進組織細胞生長,進而使肌張力提升的同時達到促進平滑肌收縮的作用[5]。另有研究稱桑螵蛸可顯著提升尿道括約肌收縮力,并對膀胱平滑肌自動節律性收縮起到抑制作用,進而促使尿動力指標改善[6]。
針灸聯合功能鍛煉的同時加以舉元固攝湯治療女性SUI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尿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