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韻茹,李孔益,曾金梅
(廣東省陽江市中醫醫院生殖內分泌中心,廣東 陽江 529500)
不孕癥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并與心血管疾病、腫瘤并稱為當今影響人類生活和健康的三大疾病[1]。排卵障礙占不孕癥病因的20%~25%,是指由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異常影響排卵,從而導致不孕。本研究在枸椽酸氯米芬促排卵的基礎上加用火龍罐療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腎陽虛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年齡23~38歲,平均(31.13±5.84)歲;病程12~47月,平均(26.67±4.23)個月。對照組年齡22~39歲,平均(29.17±5.19)歲;病程15~49個月,平均(28.43±5.1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不孕癥的診斷標準[2]:性生活正常,排除男方因素,未避孕未孕1年,輸卵管造影提示至少有一側輸卵管通暢。②參照排卵障礙診斷標準[3]:連續3個月以上基礎體溫呈單相;超聲檢查無排卵征象;黃體期孕激素小于4ng/mL。③符合腎陽虛中醫辨證[4]:婚久不孕,月經遲發,經色淡暗,小腹冷,腰膝酸軟,夜尿多,舌質淡暗苔白,脈沉細遲弱。④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②尚未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內科疾病;③暈罐或對艾草過敏;④出現卵巢過度刺激。
兩組均月經第5天開始口服枸櫞酸氯米芬片(高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H20140688)50mg,每日1次,連續服用5天,月經第12天開始B超監測排卵,當優勢卵泡直徑大于18mm時予注射用絨促性素(HCG,寧波人健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3021022)10000U肌內注射,并指導同房。
觀察組加用火龍罐療法。月經干凈后3天開始,選氣海、關元、曲骨、中極、八髎,中號艾條(蘄春華鼎生態艾業有限公司生產)插入中號火龍罐(廈門玄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生產,閩夏械備20180337號)中,按照運、推、撥、刮、透熱灸等施灸手法治療,每3日施灸1次,每次治療約30min,以能耐受為度,至下次月經來潮前結束治療。
妊娠即終止治療,未孕則月經來潮后繼續治療,共治療3個月經周期。
排卵、妊娠,HCG日E2水平(pg/mL)及子宮內膜厚度。
兩組排卵、妊娠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排卵、妊娠比較 例(%)
兩組HCG日E2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HCG日E2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s)

表2 兩組HCG日E2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s)
組別 例 周期數 E2(pg/mL) 子宮內膜厚度(mm)對照組 22 65 282.13±43.06 7.37±2.88觀察組 24 57 334.30±47.89 8.52±2.69 t 3.8416 2.1543 P 0.0003 0.0354
卵子質量和子宮內膜容受性是決定成功妊娠的兩個重要環節,枸椽酸氯米芬作為一線促排卵藥物,其促排卵效果肯定,但缺陷是促排周期子宮內膜偏薄,容受性差,導致妊娠率下降。
不孕癥屬中醫“無子”、“全不產”或“斷續”等范疇。《圣濟總錄》提到“婦人所以無子,由于沖任不足,腎氣虛寒故也”。腎藏精,為生殖之本,腎陽充沛,可有助于卵子發育成熟,腎陽的溫煦作用又推動孕卵在宮腔內著床。
火龍罐是劉偉承教授在古代灸法的基礎上創制的集推拿、刮痧、艾灸于一體的新型治療工具[5],《醫宗金鑒·外治法》謂“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火龍罐獨特的揉、運、推、撥、刮等手法,通過艾葉的溫熱作用,在溫腎暖宮的基礎上溫經通絡,使瘀結得以消散,胞宮得以溫養,從而提高妊娠幾率。八髎穴位于腰骶部,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研究認為艾灸八髎穴會增加HCG日卵泡的血流從而改善卵泡的質量[6]。氣海、關元、曲骨、中極四穴為任脈腧穴,“任主胞胎”,而且這四個穴位均在子宮及附件的解剖范圍附近,有暖宮助孕效果。
火龍罐療法并不增加周期排卵率,但可明顯提高周期中HCG日雌二醇水平及子宮內膜的厚度,并顯著提高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