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君,鄭 劍
(四川省內江市中醫醫院,四川 內江 641000)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及酸堿代謝失衡和全身各系統,如胃腸道、心血管、血液系統及呼吸系統等不良癥狀[1]。研究證明,炎癥狀態普遍存在于腎臟疾病的各個時期,是CRF并發營養不良的主要因素,CRF患者普遍存在慢性炎癥反應,主要表現為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的升高[2]。本研究用參芪解毒湯輔治CRF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8例,均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 CRF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4例。研究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24~70歲,平均(48.33±11.57)歲;病程1~5年,平均(2.31±1.85)年;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18例,慢性腎盂腎炎11例,高血壓腎病8例,糖尿病腎病5例,梗阻性腎病1例,痛風性腎病1例;合并重度貧血13例,合并低中度貧血31例。研究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23~69歲,平均(47.89±12.06)歲;病程1~5年,平均(2.45±2.01)年;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17例,慢性腎盂腎炎12例,高血壓腎病9例,糖尿病腎病4例,狼瘡性腎炎1例,多囊腎1例;合并重度貧血15例,合并低中度貧血2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慢性腎臟病臨床實踐指南》[3]擬定,即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小于80mL/min,血肌酐(Scr)大于133μmol/L,有慢性腎臟疾病或累及腎臟的系統性疾病病史。慢性腎衰竭臨床分期為腎功能不全代償期或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辨證為脾腎氣虛證,主癥為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食少納呆、惡心嘔吐,次癥為肌膚甲錯、肢體麻木等,舌淡有齒痕、苔厚膩、脈沉細。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腎衰竭的診斷標準,133μmol/L<Scr<442μmol/L;②符合中醫辨證標準;③年齡18~70歲;④未進行透析治療;⑤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并積極配合相關檢查,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患有疾病;②合并存在癌變;③不屬于脾腎氣虛;④對所用藥物及成分過敏、不耐受;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⑥依從性差或精神異常。
兩組均用西醫常規治療。對癥控制血壓、調節血脂、糾正貧血、水電解質紊亂,給予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高熱量、低磷飲食。前列地爾(哈高科白天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3023072)10μg,溶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中靜脈滴注,日1次,連用14天。
觀察組加用參芪解毒湯治療。藥用黃芪30g,丹參15g,大黃10g(后下),姜半夏10g,枳實10g,補骨脂10g,淫羊藿10g。陰虛內熱加知母10g、紅花6g,陽虛加制附子5g,血瘀加三七5g、延胡索5g,濕熱加黃連10g。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次200mL。
兩組均4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統計結果。并囑咐忌高脂油膩食物,禁濃茶、咖啡、酒。
炎性因子指標: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治療前后TNF-α與IL-6水平,試劑盒及相關儀器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實驗室指標:采取清晨靜脈血5mL分離血清,采用免疫比濁分析法檢測治療前后Ccr,采用堿性苦味酸法檢測Scr;尿液10mL加入5mL甲苯防腐,采用分光光度計測量治療前后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
中醫癥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對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食少納呆、惡心嘔吐4項主癥進行評分,以0、3、6、9分表示癥狀程度,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評分標準為0分(無癥狀);3分(輕微癥狀):臨床癥狀較治療前得到顯著緩解,偶爾發作時可忍受,且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6分(中度癥狀):臨床癥狀發生時對生活產生一定影響,但尚能忍受;9分(重度癥狀):臨床癥狀發生時難以耐受,并對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參照《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診斷及治療》制定臨床療效。顯效:Ccr增加或Scr降低大于等于20%。有效:Ccr增加或Scr降低大于等于10%。穩定:Ccr增加或Scr降低小于10%,或二者指標無降低/增加。無效:相關指標及臨床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中醫癥候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4 26.62±4.81 16.74±3.89*對照組 44 25.97±5.14 19.63±4.25*t 0.613 3.327 P 0.542 0.001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變化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變化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變化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IL-6(pg/mL) TNF-α(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4 129.58±28.06 97.33±18.74*12.51±4.12 7.61±3.04*對照組 44 129.96±27.64 110.64±22.87*12.48±4.47 9.45±3.97*t 0.064 2.986 0.033 2.441 P 0.949 0.004 0.974 0.017
兩組治療前后Ccr、Scr及BUN水平變化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Ccr、Scr及BUN水平變化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Ccr、Scr及BUN水平變化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Ccr(mL/min) Scr((mol/L) BUN(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25.89±8.05 34.85±8.26* 405.61±91.47 237.27±86.14* 21.58±4.22 11.97±4.09*對照組 26.04±7.84 29.43±8.13* 401.57±92.44 295.87±90.52* 20.98±4.37 15.49±4.15*t 0.089 3.102 0.202 4.226 0.655 4.007 P 0.929 0.003 0.840 0.000 0.514 0.000
CRF屬中醫“關格”、“水腫”、“虛勞”等范疇。腎臟出現不可逆功能損害的同時,其血生化指標,如尿素氮和血肌酶均會發生改變,造成組織功能異常[5]。大量研究表明,CRF患者因腎臟清除率降低,使炎癥因子在體內潴留、增高,故CRF普遍存在慢性炎癥反應,免疫功能紊亂,由此可導致細胞因子調控異常。TNF-α是直接造成腫瘤細胞死亡的可溶性多肽因子,可導致細胞損害和功能不全;IL-6為細胞因子網格中的重要炎性因子,對CRF的進展研究有重要作用[6-7]。
治療CRF當以瘀立法,組方關鍵之處在于活血化瘀、祛瘀通絡的同時強調標本兼治,以增氣補益之法針對本虛、注重脾腎,以清濕利濁之法針對標實、強調瘀血,強調“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人絡”[8]。參芪解毒湯方中黃芪、大黃為君藥,黃芪甘溫味甘,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之功效,大黃解毒消癰、免疫抗炎,二者共用可有效祛瘀蕩積、去毒生肌,有氣血雙補之功;丹參為臣藥,可活血化瘀、養血清心;姜半夏與枳實共為佐藥,姜半夏燥濕化痰、和胃止嘔,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補骨脂與淫羊藿共為使藥,補骨脂溫腎助陽、止瀉納氣,淫羊藿溫腎壯陽、強筋祛風。隨癥加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紅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經,制附子驅寒止痛、補火助陽,三七止血補血、抗栓增疫,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氣止痛,川黃連燥濕清熱、瀉火解毒。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腎陽、益氣健脾、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芪可促進肝細胞生長因子表達,以此抑制TGF-B1,起到抗腎纖維化作用;丹參可有效調節組織修復和再生,抑制腎成纖維細胞增生,調節機體免疫失衡,改善微循環,延緩腎小球硬化;大黃能有效降低蛋白分解功能,阻止腎小球上皮細胞進行增殖,減弱尿素氮和血肌酐的生成[10-11]。
綜上所述,參芪解毒湯輔治CRF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降低TNF-α及IL-6等相關炎性因子,調節Ccr、Scr及BUN等指標,改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