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莎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是乙腦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急性傳染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資料表明[2],全球每年新發病例中有50%發生在我國,該病多發于夏季,潛伏期約10~15天,多發于10歲以下兒童。我們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白虎湯加減治療小兒乙腦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8例,均為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就診的小兒流行性乙型腦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1-11歲,平均(6.01±1.64)歲;體溫37.6℃-40.1℃,平均(38.52±0.41)℃;輕癥14例,普通型23例,重癥7例。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1-12歲,平均(6.081±1.79)歲;體溫37.6℃-40.2℃,平均(38.42±0.38)℃;輕癥15例,普通型24例,重癥5例。兩組年齡、性別、體溫、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流行性乙型腦炎診斷標準(WS 214-2008)[3]中的相關標準進行診斷。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心率減慢,白細胞計數10~20×109/L,中性粒細胞大于80%,腦脊液壓力增高,外觀清亮,腦脊液白細胞計數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細胞增高為主,蛋白輕度增高,腦脊液中可分離出乙腦病毒(乙腦病毒特異性核酸陽性),抗乙腦病毒IgG抗體陽性。
納入標準:①經診斷確診為乙型腦炎;②年齡1~14周歲;③輕型、普通型、重型發病在5天內;④法定監護人知情同意參與研究;⑤資料完整,能全程參與研究;⑥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排除標準:①對研究相關藥物過敏;②出生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③生命垂危,預計生存期小于30天;④中途退出;⑤其他不符合研究相關要求。
兩組均用西醫常規治療。人免球蛋白500mg/(kg·d)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靜脈滴注,日1次。治療期間給以降溫、甘露醇靜脈注射降低顱內壓、維持電解質平衡等。
觀察組加用白虎湯加減聯合針灸治療。取頭頸部的大椎、百會、風池、太陽穴,選用28號毫針,消毒后采用平刺法進針,每次留針20min,留針期間行針2~3次,捻轉幅度為3~4圈,捻轉頻率為每秒3~5個往復,每次行針5~l0s,每日治療1次。同時,根據中醫辨證的結果給以白虎湯加減治療。藥用石膏30g,知母9g,粳米15g,甘草6g,金銀花9g,石菖蒲9g。嘔吐、胸悶加廣藿香6g,高熱加柴胡15g、羚羊角3g,體溫恢復正常后將石膏減至20g,呼吸急促、痰盛加浙貝母6g,食欲差,胃腸道功能差加炒枳殼9g,氣虛津傷乏力加太子參9g。加水200mL,浸泡30min后,大火燒開,小火煎煮20min,飯后口服,每次約50mL,日2次。不能自主進食者給以鼻飼,每次20mL,日1次。3歲及以下劑量減至1/3,3~6歲劑量減半。
兩組治療期間做好隔離工作,預防傳染。密切關注病情,出現呼吸困難、抽搐等異常情況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均連續治療14天。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腦脊液恢復正常時間和腦膜刺激征恢復正常時間)以及外周血中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數目(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和腦脊液白細胞計數(CSFWBC)、腦脊液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 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水平。
治愈:體溫恢復正常,腦脊液乙腦病毒特異性核酸陰性,CRP、WBC,腦脊液CSF-WBC、SP-D和Gal-9等因子均恢復正常。有效:體溫恢復正常或體溫顯著下降,臨床癥狀和CRP、WBC,腦脊液CSFWBC、SP-D和Gal-9等因子有所改善。無效:體溫沒有改善或升高,臨床癥狀和血清以及腦脊液相關因子沒有改善或加重,甚至死亡。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體溫恢復正常腦脊液恢復正常腦膜刺激征恢復正常對照組 43 5.12±0.47 7.88±0.92 6.19±0.58觀察組 43 2.78±0.38△ 5.18±0.74△ 4.42±0.51△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相關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相關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相關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CRP(mg/L)WBC(×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對照組 43治療前22.21±2.03 27.25±0.91 86.12±4.35治療后11.01±1.21*12.85±0.42* 71.28±3.29*觀察組 43治療前21.81±1.92 28.12±0.95 85.42±4.01治療后 6.21±1.04*△ 9.32±0.51*△ 59.85±3.51*△
兩組治療前后腦脊液相關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腦脊液相關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腦脊液相關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CSF-WBC(106/L)SP-D(ng/mL)Gal-9(ng/mL)對照組 43治療前495.22±12.53 13.25±0.69 10.52±0.45治療后 129.96±11.41*15.85±0.52* 8.18±0.39*觀察組 43治療前491.81±13.19 13.12±0.61 10.42±0.41治療后 66.01±9.91*△ 20.32±0.51*△ 6.15±0.36*△
流行性乙型腦炎屬中醫“暑溫”、“濕溫”、“瘟疫”“疫痙”等范疇。主要病機為溫邪入體,里熱熾盛。治療以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為基本原則[4]。很多中藥對流行性乙型腦炎都具有較好的效果,如白虎湯、銀翹散、清營湯等[5]。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以白虎湯聯合針灸進行治療。結果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腦脊液恢復正常時間和腦膜刺激征恢復正常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白虎湯加減方主要治療發熱等溫熱病[6]。方中石膏對體溫有顯著的降溫作用。白虎湯加減聯合西醫常規治療乙型腦炎,體溫恢復時間顯著縮短,外周血CRP、WBC,腦脊液CSF-WBC、SP-D和Gal-9等因子顯著改善,表明西醫常規療法聯合白虎湯加針灸治療小兒流行性乙型腦炎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