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聰慧,楊潔儀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楊郭恩慈大樓八樓辦公室中醫科,廣東 中山 5284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以排卵障礙為特征的內分泌及代謝紊亂性生殖障礙性疾病,無排卵及卵巢多囊樣改變是PCOS基本病理表現,可引發閉經、月經稀疏、不孕等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及生理健康均造成嚴重影響[1-2]。本研究用少腹逐瘀湯加減輔治PCOS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市人民醫院就診的PCOS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20~38歲,平均(28.60±2.59)歲;不孕病程2~8年,平均(5.28±0.79)年;月經不調病程1~7年,平均(3.74±0.69)年。對照組年齡21~37歲,平均(28.73±2.60)歲;不孕病程2~9年,平均(5.49±0.72)年;月經不調病程1~7年,平均(3.81±0.64)年。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符合《婦產科學》[3]中PCOS診斷標準,超聲檢查提示卵巢呈多囊樣改變,提示單側或雙側卵巢直徑2~9mm卵泡個數大于等于12個,或卵巢體積大于等于10mm;月經稀發、閉經或不規則子宮出血;高雄激素血癥或存在高雄激素癥狀表現;無排卵或排卵稀疏。符合3項中2項,并排除其他致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病因,如庫欣綜合征、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雄性激素的腫瘤等,便可診斷為PCOS。同時符合《婦產科學》中不孕癥診斷標準,女性正常性生活無避孕措施至少12個月未懷孕,男方精液常規檢查正常。②中醫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中寒濕凝滯證辨證標準。主癥為月經后期、閉經或先后無定期、婚后1年未孕,次癥為面部痤瘡、形體肥胖、經量少或多、經色暗淡、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舌質淡苔白厚膩、脈沉緊。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資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曉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糖尿病史;②合并肝、腎及心腦血管疾病;③研究前3個月服用減肥藥或胰島素增敏劑;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⑤依從性差,無法完成研究。
兩組均口服炔雌醇環丙孕酮片(Jenapharm GmbH& Co.KG,國藥準字J20140114,含有醋酸環丙孕酮2mg與炔雌醇0.035mg),每次1片,日1次,連續服用21天為一療程,于月經第5天開始服用。若月經后期或閉經,肌內注射20mg黃體酮注射液(河南科倫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493),待撤退性出血后第5天開始服用。
觀察組加用少腹逐瘀湯加減。藥用干姜、小茴香各5g,白頭翁、紫花地丁、川芎、五靈脂、桂枝、延胡索、生蒲黃各10g,沒藥、當歸、赤芍、蒼術各15g。由康仁堂顆粒劑配制,分別于早晚餐后用開水沖泡溫服,日2次,于月經第5天開始服用。
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采集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5mL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后留取上層血清待檢,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測定雌二醇(E2)、促卵泡雌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水平、泌乳素(PRL)。另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
卵巢大小、治療前平均停經天數,治療后初次月經來潮天數及行經天數。
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
恢復排卵及未排卵率,另于排卵后14天查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若HCG≥5mIU/mL,提示為生化妊娠;反之,于排卵后35天行超聲檢查,觀察宮內孕囊及胎心搏動情況。
評估肝腎功能是否異常。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時間 組別 例 FSH(mU/mL) LH(mU/mL) E2(pg/mL) PRL(ng/mL) IL-6(U/L)治療前 觀察組 40 1.61±0.85 15.96±5.04 67.59±36.97 14.42±7.43 23.86±4.60對照組 40 1.62±0.43 16.38±4.82 68.32±42.51 13.98±7.85 24.01±4.11 t 0.066 0.381 0.082 0.258 0.154 P 0.947 0.704 0.935 0.798 0.878治療后 觀察組 40 0.94±0.16 10.43±4.01 97.84±40.36 14.63±7.11 12.97±5.14對照組 40 1.21±0.45 13.38±4.92 71.55±44.04 13.22±3.89 20.74±4.03 t 3.576 2.940 2.783 1.100 7.524 P 0.001 0.004 0.007 0.275 0.000
兩組治療前后月經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月經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月經情況比較 (±s)
時間 組別 例 卵巢體積(cm3)停經天數(d)月經周期(d)行經天數(d)治療前觀察組40 11.76±3.87 43.58±12.40 48.76±16.53 2.79±0.64對照組40 11.49±3.72 42.97±12.83 48.82±16.49 2.80±0.63 t 0.318 0.216 0.016 0.070 P 0.751 0.829 0.987 0.944治療后觀察組40 5.28±1.36 28.42±10.56 6.30±0.58對照組40 7.96±2.04 37.69±10.28 3.24±0.61 t 6.913 3.978 22.992 P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 (mm,±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 (mm,±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0 7.0±1.3 9.0±1.4 6.621 0.001對照組 40 7.1±1.4 7.8±1.5 2.158 0.034 t 0.662 3.699 P 0.510 0.001
兩組排卵及妊娠情況見表4。

表4 兩組排卵及妊娠情況比較 例(%)
兩組服藥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PCOS屬中醫 “崩漏”、“不孕”、“閉經”等范疇。因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失衡,肝腎脾三臟功能失常引發。腎虛、痰濕、氣滯血瘀、肝經濕熱互結、虛實錯雜、沖任無法相資,胞宮藏瀉失職是病機所在[5]。
《傅青主女科》記載:“經水出諸腎。”因腎藏精,腎臟功能與生殖功能間存在密切聯系,腎虛是該病癥的根本病機。腎氣旺盛,經水正常排出,經期正常;若腎氣不足,導致胞宮內無血可下,出現閉經及月經量減少等癥狀,故不能成孕。隨著病情的發展,將損害腎陽,血凝成瘀。腎虛可導致陰陽氣血失常,水濕內停,痰濕內生,壅阻沖任胞絡,氣血瘀滯而致癥瘕,卵巢體積增加,卵子無法順利排出,瘀阻脈絡而加重腎虛,形成惡性循環。本病屬本虛標實、虛實兼夾之證,采用辨證施治法方可標本兼治[6-7]。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E2水平較高,治療后FSH、LH水平低,卵巢體積小,月經周期短,行經天數長,自主排卵率及臨床妊娠率高,兩組PRL水平、生化妊娠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服藥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表明與單純西藥治療相比,聯合少腹逐瘀湯治療PCOS療效確切,性激素水平得到明顯改善,月經及排卵情況均得到緩解,安全可靠。少腹逐瘀湯始載于《醫林改錯》,方中川芎、當歸、赤芍具有養血調經、活血化瘀之效,其中川芎為血中之氣藥,當歸為陰中之陽藥,二者結合可加強行氣止痛、活血散瘀之效。赤芍祛瘀止痛、活血涼血,與當歸配伍可行氣通瘀、養血活血。干姜溫中散寒,小茴香理氣止痛,肉桂溫經通脈、益火消陰,三藥聯合可通達下焦、溫經散寒。白頭翁、紫花地丁清熱解毒、燥濕利水。五靈脂通利血脈、散瘀止痛,與生蒲黃聯用具有散結止痛、活血祛瘀之效。桂枝、蒼術溫陽通脈、助陽化氣。延胡索行血中氣滯,沒藥散血止痛、活血化瘀,二者是治療腹痛要藥,配伍使用可增強行氣止痛之效。諸藥合用,可奏溫經散寒、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效[8-9]。
綜上所述,少腹逐瘀湯加減輔治PCOS可有效改善機體性激素水平,促進排卵,改善月經,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