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旻,劉靚,劉敏堯,郭梅*
(1.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天津 300384;2.天津諾奧酶生產力促進有限公司,天津 300399)
燕麥(Avena sativa L.)為禾本科植物,《本草綱目》中稱之為雀麥、野麥子。燕麥分為帶稃型(皮燕麥)和裸粒型(裸燕麥)兩種。俄羅斯、加拿大、波蘭、美國、中國、澳大利亞是燕麥的主要種植國[1]。國外主要種植皮燕麥,我國栽培的燕麥以裸燕麥為主。燕麥作為重要糧食之一,在全世界谷物產量中僅次于小麥、水稻、玉米、大麥和高粱,排名第六。
燕麥是一種“食療兼備”作物,被譽為“九糧之尊”,它是一種全價營養谷物,在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五大營養物質的指標中,位居我國9種糧食作物(小麥、水稻、谷子、玉米、大麥、蕎麥、高粱、黃米、燕麥)之首[2]。燕麥性味甘、平,能益脾養心、斂汗,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燕麥富含β-葡聚糖、蛋白質、亞油酸和膳食纖維等成分,且富含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營養均衡,對于人體補充營養與保持健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燕麥在輔助降血糖、降血壓、減肥保健、預防直腸癌及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世界公認的保健作用[3-5]。
目前,我國已開發研制的燕麥制品主要包括燕麥片、燕麥粉、燕麥面包、燕麥米、燕麥餅干、燕麥掛面等[6-9],但市場上主要以燕麥片的形式銷售。燕麥作為學生黨和上班族的營養谷物早餐,也是中老年人減肥保健食品最主要的替代餐,其產品形式單一,適口性較差。近年來,燕麥新產品加工是糧食加工的一個新研究方向[10-11],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符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尤其以燕麥為原料的谷物飲品是重點研究方向之一[12-15]。
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燕麥制成的純谷物飲料是較為常見的,例如燕麥奶、燕麥甜酒、有機燕麥飲料等產品。但是燕麥飲料的制備比較困難,穩定性較差。在燕麥汁的加工中,燕麥中的淀粉很容易與β-葡聚糖形成膠體[16],再加上淀粉在儲藏過程中也容易出現老化,形成團塊,會造成燕麥飲料質地不均勻、食用風味變劣等一系列問題[17]。國內對燕麥飲品的研究也有報道,其主要工藝是將淀粉酶解成小分子,現有酶解工藝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單一酶的應用研究[18-20],因此,本試驗通過復配酶水解燕麥,探討酶解程度對燕麥濁汁穩定性的影響,對其酶解工藝進行研究,從而能夠制備出質地均勻、穩定性強、口感良好的燕麥濁汁飲品。
燕麥:市購;α-淀粉酶(20 000 U/g)、葡糖淀粉酶(50 000 U/g)、支鏈淀粉酶(50 000 U/g):天津諾奧酶生產力促進有限公司。
電子天平(FA2004型):北京塞多利斯儀器有限公司;數顯恒溫水浴鍋(HHS型):江蘇金壇市金城國盛試驗儀器廠;高速臺式離心機(16WS型):湖南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膠體磨(MS型):廊坊正瑞機械有限公司。
1.2.1 工藝流程
燕麥→浸泡→磨漿→過濾→蒸煮→液化→復配酶水解→滅酶→調配→均質→罐裝→殺菌→冷卻→成品
1.2.2 操作要點
1)浸泡:將燕麥原料清洗后,取50 g燕麥原料加250 mL水,在水浴鍋中40℃浸泡2 h。
2)磨漿、蒸煮:燕麥和浸泡液通過膠體磨磨漿,控制加水量,料液比為 1∶9(g/mL),過 200目篩得到燕麥濁汁,再進行蒸煮使燕麥汁充分糊化。
3)液化、復配酶水解:燕麥汁溫度降至80℃,加入高溫α-淀粉酶[21-22],添加量0.1%,液化60 min。然后冷卻降溫再加入復配酶(葡糖淀粉酶與支鏈淀粉酶按質量比1∶1進行混合),考察不同復配酶添加量、酶解溫度、酶解pH值、酶解時間4個因素對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的影響。
4)滅酶、調配、均質:酶解糖化后的燕麥濁汁升溫至80℃,滅酶10 min。進行調配后,高壓均質兩次,壓力分別為20 MPa和40 MPa。
5)灌裝、殺菌、冷卻:灌裝到事先清洗過的玻璃瓶中,封口、殺菌后冷卻至室溫25℃。
1.2.3 離心沉淀率的測定
準確稱取一定量樣品置于離心管中,5 000 r/min下離心20 min,傾去上清液,將裝有沉淀的離心管倒置30 min,準確稱取沉淀質量,計算離心沉淀率(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rate,SR)。每個樣品進行3次平行測定,取其平均值,離心沉淀率越小則代表飲料的穩定性越好[18]。
SR/%=(M1/M2)×100
式中:M1為離心后沉淀物的質量,g;M2為離心前樣品的質量,g。
1.2.4 單因素試驗
1.2.4.1 復配酶添加量對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的影響
采用酶解溫度50℃,酶解pH6.4,酶解時間60min,考察復配酶添加量為0.15%、0.20%、0.25%、0.30%、0.35%條件下燕麥濁汁的離心沉淀率。
1.2.4.2 酶解時間對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的影響
采用復配酶添加量0.25%,酶解溫度50℃,酶解pH 6.4,考察酶解時間為 40、60、80、100、120 min 條件下燕麥濁汁的離心沉淀率。
1.2.4.3 酶解溫度對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的影響
采用復配酶添加量0.25%,酶解pH6.4,酶解時間60 min,考察酶解溫度為 45、50、55、60、65 ℃條件下燕麥濁汁的離心沉淀率。
1.2.4.4 酶解pH值對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的影響
采用復配酶添加量0.25%,酶解溫度50℃,酶解時間 60 min,考察酶解酶解 pH 值為 5.6、6.0、6.4、6.8、7.2條件下燕麥濁汁的離心沉淀率。
1.2.5 正交試驗
根據單因素試驗的結果,進行L9(34)正交試驗,確定出利用復配酶制取燕麥濁汁的最佳工藝參數。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設計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s
每個數據均為3次試驗的平均值,使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繪制圖表。
復配酶添加量對離心沉淀率的影響見圖1。
圖1 復配酶添加量對離心沉淀率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compound enzymes on SR
由圖1可知,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隨著復配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漸降低。由于復配酶中的支鏈淀粉酶能分解支鏈淀粉分支處的α-1,6糖苷鍵,形成直鏈淀粉和糊精,糖化復配酶可同時水解α-1,4糖苷鍵和α-1,6糖苷鍵,淀粉被水解后提高了其溶解性。當酶用量超過0.30%時,離心沉淀率的變化開始趨于平緩,再提高復配酶添加量對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影響并不大。因此,可選擇復配酶用量3個較優水平0.25%、0.30%、0.35%進行正交試驗。
酶解時間對離心沉淀率的影響見圖2。
圖2 酶解時間對離心沉淀率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enzymolysis time on SR
由圖2可知,復配酶酶解時間越長,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不斷減小,且速度越來越慢,原因是燕麥中的淀粉被連續水解,當酶解時間大于80 min時,離心沉淀率變化不大,酶解時間過長,對增加燕麥淀粉水解程度沒有太大的效果,反而會影響生產效率,綜合生產時間成本因素,故可選擇酶解時間3個較優水平60、80、100 min 進行正交試驗。
酶解溫度對離心沉淀率的影響見圖3。
圖3 酶解溫度對離心沉淀率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on SR
由圖3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離心沉淀率先降低后升高,離心沉淀率在55℃時最小,燕麥濁汁的穩定性最好。可能是因為該復配酶的最佳酶解溫度約在55℃,此時酶活性可以達到最大化,淀粉的水解程度較高,當酶解溫度超過55℃后,再提高溫度反而會影響部分酶的活性,從而降低復配酶的酶解能力。由此可知,酶解溫度可選擇3個較優水平50、55、60℃進行正交試驗。
酶解pH值對離心沉淀率的影響見圖4。
圖4 酶解pH值對離心沉淀率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enzymolysis pH on SR
由圖4可知,酶解pH 5.6~6.4時,隨pH值的增加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呈下降趨勢,在pH 6.4時達到最小,酶解pH6.4~7.2階段時,離心沉淀率又趨于上升,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該復配酶在pH6.4時活性最高,而偏酸或偏堿都會使復配酶的活性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所以,酶解pH值可選擇3個較優水平6.0、6.4、6.8進行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根據L9(34)的正交表設計,進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試驗,確定出最佳工藝參數。正交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正交試驗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s
由表2中的極差分析可知,影響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的因素主次順序為:復配酶添加量>酶解溫度>酶解pH值>酶解時間。最佳組合為A2B2C2D2,即復配酶添加量為0.30%,酶解pH值為6.4,酶解溫度為55℃,酶解時間為80 min。采用A2B2C2D2工藝組合進行驗證試驗,重復3次,測得該組合離心沉淀率平均為17.6%。
通過單因素試驗初步考察了復配酶添加量、酶解pH值、酶解溫度、酶解時間對燕麥濁汁穩定性的影響水平,再進行正交試驗,確定了影響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的主次順序:復配酶添加量>酶解溫度>酶解pH值>酶解時間。最佳酶解工藝參數:復配酶添加量0.3%,酶解pH 6.4,酶解溫度55℃,酶解時間80 min,此條件下,燕麥濁汁離心沉淀率為17.6%,穩定性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