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宜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湖北 宜昌 4433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內科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COPD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且氣流受限程度通常呈進行性加重,直接累及肺部的同時還可引起顯著的全身效應,長期進行性發(fā)展易合并睡眠呼吸障礙(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OSAH)。OSAH是指睡眠期間由于呼吸暫停引起反復發(fā)作的高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嚴重時有夜間猝死的風險。COPD合并OSAH也被稱作COPDOSAHS重疊綜合征(overlap syndrome,OS),臨床上較為常見,表現(xiàn)為上下呼吸道同時阻塞,神經(jīng)功能、內分泌功能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受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1]。近年來,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睡眠呼吸疾病,效果顯著。本研究旨在探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COPD-OSAHS重疊重合征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重疊綜合征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觀察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45~72)歲,平均(57.25±10.25)歲;病程7個月~2年,平均(1.24±1.06)年。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47~75)歲,平均(58.46±11.06)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1.23±1.01)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關于COPD的診斷標準并同時符合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睡眠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學科診療指南》[3]關于OSAHS的診斷標準:白天過度嗜睡、夜間睡眠打鼾且呼吸不過來采用多導睡眠圖技術(PSG)監(jiān)測結果提示呼吸暫停指數(shù)(AHI)>5次/h,且血氧飽和度下降程度>4%;②患者符合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適應證;③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頸面部創(chuàng)傷、畸形及近期頸面部、口腔、食管手術史者;②自主呼吸微弱、昏迷、心跳呼吸停止;③誤吸風險高;④上呼吸道梗阻。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解痙、平喘、吸氧、抗感染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基礎上實施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具體如下:采用BiPAP呼吸機并調整至S/T工作模式、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并設置氧流量參數(shù)3~6 L/min,頻率14~20次/min,潮氣量8~10 mL/kg,呼氣2~6 cmH2O,吸氣壓力10~15 cmH2O;起始參數(shù)設置好后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壓力調整,使其適應患者肺部情況使患者感到舒適[4-5]。治療于夜間患者睡眠時開展,每天6~7 h,連續(xù)2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動脈血氣及睡眠監(jiān)測指標。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包括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睡眠檢測指標[6][包括呼吸暫停指數(shù)(AHI)、覺醒次數(shù)(AI)、最長呼吸暫停時間、夜間最低氧飽和度(SpO2Low)、總睡眠時間(TST)]。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PaO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aCO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pH值、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
2.2 兩組睡眠監(jiān)測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睡眠檢測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HI、A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最長呼吸暫停時間短于對照組,TST、SpO2Low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睡眠檢測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leep dete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睡眠檢測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leep dete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AHI,呼吸暫停指數(shù);AI,覺醒次數(shù);SpO2Low,夜間最低氧飽和度;TST,總睡眠時間
?
COPD的發(fā)病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相關研究表明,環(huán)境和個體易感是引發(fā)該病的兩大重要因素[7]。另外,吸煙也是公認引發(fā)COPD的重要發(fā)病因素,長期吸煙者患病率明顯高于不吸煙者。COPD通常表現(xiàn)為咳痰、喘息、胸悶、氣短及呼吸困難[8],因疾病特殊性,易與OSAHS合并發(fā)生。患者在COPD引發(fā)的通氣障礙的基礎上,又受OSAHS影響造成肺泡換氣功能下降,并在夜間睡眠中進一步加重,出現(xiàn)低通氣甚至呼吸暫停,如不及時干預或糾正則易惡化為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生命安全[9-12]。
對于COPD-OSAHS重疊綜合征,臨床常以改善其通氣功能為治療原則。然而單純的氧氣治療臨床療效不佳,反而有加重睡眠呼吸暫停的癥狀的跡象。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動脈血氣及睡眠檢測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pH值、PaO2、TST、SpO2Low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aCO2、AHI、A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最長呼吸暫停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COPD-OSAHS重疊綜合征效果顯著。與胡基糧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能夠提升慢阻肺合并阻塞性呼吸暫停重疊綜合征患者的通氣質量,有效糾正其高碳酸血癥與低氧血癥,對患者睡眠質量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