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王利萍
摘 要:在2020年初,新冠病毒迅速蔓延,嚴重的疫情帶來的是我國各項事業的延后發展,甚至停滯。為了防控疫情,高校采取了延后開學、停課等措施,但圖書館服務至上、讀書育人的宗旨不能變,在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在疫情期間由線下圖書館轉變成線上圖書館就很適合當下的實際情況,也是形勢所迫。這些改變都源自疫情后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模式。本文分析了影響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研究的主要因素以及服務方式創新的方法。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
2020年初自發生新冠病毒疫情后,我國各項事業都受到了很大影響,因其傳播速度快,疫情蔓延迅速,國家響應一級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很多人居家隔離、學校延后開學、工廠延后復工等。隨著疫情發展,防控措施的實行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自然對于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以及管理也產生了很大影響。研究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研究的重要意義與作用
高校圖書館作為國家高校培養人才、提供文獻資源服務的重要基地,在發生疫情后,也受到了相當大的沖擊。在高校,學校推遲開學,開學不返校,居家網絡上課,教師利用網絡對高校學生進行網絡課堂教學。“停課停學不停教。”自然圖書館的工作方式也需要換一種更適合疫情后的方式方法才能得以進行。在保證工作人員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更有效的圖書館服務工作。可見,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二、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現狀及創新方式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宗旨就是讀者至上、服務育人,服務工作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是否能夠很好地滿足讀者對教學科研文獻資源的需求。高校圖書館是讀者除了課堂授課之外的了解社會、學習更多課內課外知識、開展科學研究活動的第二學習基地。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現狀大多是被動服務,服務宗旨意識不強,服務效率差強人意,所以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需要不斷地對文獻資源管理、館員素質以及各項服務進行改革創新。尤其是自發生疫情后圖書館大多數也閉館了,為了更好實時地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采購、借還書、文獻檢索課等環節需要改革創新,以便適應疫情后的圖書館運行。
三、影響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研究的主要因素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后,各高校通過現代化網絡信息傳遞加強了線上服務,這是由線下圖書館搬運到線上的一個遞進過程。圖書館線上服務為高校師生教學、科學研究開拓了新思路,也提供了更充足的數字圖書資源庫,為進行正常課程教學、課外閱讀與科研活動等提供了文獻資源保障。影響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研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疫情后服務理念意識改變因素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理念相對來說是較落后的,被動等待式的服務比較多。在發生疫情之后,工作人員的管理方法、對讀者的服務方式都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次的疫情使得圖書館管理者和館員真正認識到必須對以前的服務模式進行創新才能適應后疫情時代圖書館的發展,疫情后服務理念意識改變是必然產生的。
2.疫情后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和圖書流通過程的服務狀態因素
疫情前圖書館的采購館員經會常和院系老師一起參加館配商組織的現場采選會,讀者會到圖書館借還書。但隨著疫情發展,學生無法返校上課,但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卻沒有減少,這就要求圖書館的資源采購工作和讀者借還書不能停滯。
3.信息網絡時代的差異性因素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改革與快速發展,信息網絡時代也出現多元化、差異性,疫情后的網絡信息技術相比于以前,體現出了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意義,在目前的應用中已經很普及了。圖書館的活動更多的是由線下轉到線上,通過互聯網技術,對圖書館的網絡信息進行接受處理,方便學生、教師等進行教學科研活動。
四、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研究的方法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措施做得很到位,也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已逐步恢復。在后疫情時代國家要求復工復產,國民經濟走上正軌。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服務方式創新研究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提高疫情后圖書館工作人員服務理念以及個人綜合素質
自發生疫情后,我國各項事業都受到很大沖擊,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是線下服務,服務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者。疫情后圖書館的領導應該更重視館員的培養工作,要進一步認識到館員的服務理念以及個人綜合素質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主要方法有服務意識改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升級,以讀者的需求為服務原則。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加強網絡線上專業素養課程學習,增強創新意識,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原則。圖書館員良好服務理念和個人專業素質是服務好讀者的保障。疫情之后,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聘請圖書館業界的專家教授,聯合數據庫運營商給館員們舉辦線下和線上結合的培訓方式,讓館員們了解最新的圖書館業界發展方向和研究動態以及數據庫的使用方法,鼓勵館員在線上和專家進行互動,和其他學校的館員進行學術和工作交流,加強館際之間的聯系。圖書館的領導也應該鼓勵館員參加培訓考試,獎勵取得培訓結業證書的館員,從而達到真正提高專業素質的目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可通過電腦、手機等多媒體移動設備進行網上專業學習,館員之間采取視頻會議等形式進行學習交流,為后疫情時期的圖書館工作改革創新打下良好基礎。
2.疫情后,圖書館通過線上自媒體等快速推介創新服務
受疫情影響,讀者不能到館,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和網站等公開方式向讀者不斷推介文獻資源和圖書館服務,通過圖書館的官方推文方便師生迅速了解文獻資源動態和開放時間、學科服務、科技查新等工作流程,及時和讀者進行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及時反饋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加大宣傳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服務,做到師生在家也能在館員的幫助下找到所需的文獻資源,順利進行教學、科研活動。疫情后,線上圖書館的發展迅速,微信公眾號、微博和網站等要實時跟蹤讀者們的各種熱點需求,更新的速度和響應讀者需求的速度也應該更迅速,這也是圖書館創新發展的良機。
3.圖書館創新服務
在疫情時期,逐漸轉變成線上圖書館服務,圖書資源庫的建立就很有必要,這就涉及到對圖書館書籍進行創新管理。疫情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改變,管理方式改變,很多服務項目從線下轉變成線上,這是必然趨勢,也是隨著疫情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
后疫情時期圖書館要加強網絡服務,要求線上文獻資源24小時不間斷。與學校網絡中心協作,為讀者開通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權限,擴大VPN的并發用戶數。除了VPN之外,圖書館還可以通過CARSI(CERNET Authentic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Infrastructure),使住在校外的讀者通過統一認證,也能訪問校園網的電子資源,以保證廣大讀者在校外也能享受和校內一樣的服務和資源的使用體驗,保證線上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使得師生的教學科研能順利進行。
疫情前,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大多是派幾個采購老師去現場參加館配商組織的采購會和書展;疫情后為了更好地配合學生、教師的科研教學活動,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模式要盡可能地加大線上采購力度,鼓勵更多圖書館采購人員、學科館員以及院系專業課老師和學生們定期參與線上的文獻資源采選,從而大大提高資源采選的效率,也會使所采購的資源專業性更強,利用率得到更大提高。
除了加大線上文獻資源的采購力度之外,圖書館還應該盡快整合已購的電子數據庫并挖掘完善網上的免費OA資源和各種開放獲取資源。聯合學校教務處、研究生處、院系等單位盡可能將老師們的專業教學參考資料、慕課等資料按學科分類整合,構建和完善自己有學科特色的電子教材和教學參考數據庫。將圖書館購買的電子教材和教參數據庫整合學校的在線教學平臺,大大方便廣大讀者在教學頁面獲取圖書館相關電子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源,實現了教學信息和教材教參資源的實時互通,有效滿足了讀者獲取資源的需求,最大程度上發揮了電子教參和電子教材的作用。
后疫情時期的圖書館要加大對讀者培訓的力度。培養和提高讀者特別是大學低年級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意識。圖書館員可以分專題將培訓時間和課件放在圖書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可以讓讀者在任何地方通過各種途徑都能接受培訓信息,都能下載授課資料,盡快提高文獻檢索能力。除了普通的數據庫檢索培訓外,還應該進行線上教學工具的使用、給老師講授如何制作電子教參、給師生講授如何在CALIS和CASHL文獻傳遞系統中注冊等等。圖書館的文獻檢索通識課也可以利用現代化網絡工具,通過網絡視頻教學實現新型的文獻檢索課創新模式。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教室不足,圖書館的文獻檢索課通常會被排到中午或晚上,嚴重影響到教學效果。疫情期間,圖書館員們利用網絡視頻教學,上課盡量避開學生的休息時間,提高了教學質量。疫情期間的實踐表明,老師在網絡課堂上加強了趣味性,學生在網絡課堂中精神比之前面對面教學時更放松,和老師的互動性明顯更強了,參與課堂討論的學生人數顯著增多。疫情后,也可以繼續延續疫情中的教學模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后疫情時期的圖書館要加強文獻傳遞工作。由于高校圖書館經費不足,在資源采購方面往往不能滿足讀者在教學、科研中的所有需求。文獻傳遞工作可以有效彌補館藏資源的欠缺。圖書館員可以通過文獻傳遞工作幫助師生從其他高校和公共圖書館獲取文獻,也可以給不能到館的師生復印掃描本館的資源再傳遞給讀者。圖書館要加強文獻傳遞的宣傳工作,通過圖書館的微博、微信和網站進行宣傳和推廣,在每年的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期間、在教師節期間,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文獻傳遞免費月和免費周活動。讓更多師生知曉圖書館的文獻傳遞服務流程、師生在系統中的注冊方式和使用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后疫情時期圖書館應該在閱讀推廣方面推陳出新,可以嘗試舉辦線上講座活動。閱讀推廣活動不應拘泥于以前的圖書推介、名家講座、名著欣賞等等。根據這次疫情,還應該增加廣大師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針對疫情后容易產生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可以請心理專家和衛生防疫部門的學者在線上給師生們講座和讀者們互動,來緩解心理壓力,不信謠、不傳謠。引導學生們積極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體健康。
后疫情時期圖書館的圖書流通工作可以嘗試新的改變。為了控制在館讀者密度,圖書館可啟用座位預約系統,實行錯峰入館,讀者入館就座要保持安全距離;密切監控讀者體溫,建議在圖書館出入口增設體溫測試儀;書庫里每天專人負責定時開窗通風、晚上閉館后全面消毒;出入口、衛生間擺放消毒洗手液、體溫計和一次性口罩;增加提醒讀者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的標識。圖書館還可以在書庫里增加圖書自助消毒柜,讓讀者拿到的圖書都是安全的。除此之外,圖書館流通部還可以加大線上服務力度。讀者可以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圖書館網上咨詢臺聯系圖書館員或者院系的學科館員,告知所需的圖書需求信息。圖書館員收到讀者的請求后,認真核對讀者信息,確認讀者身份后,將讀者所需的書籍集中消毒后辦理相關借閱手續,再按讀者要求送到指定地址。還可為在外實習不能到校的師生提供快遞送書服務。同樣,在外地不能及時返校的讀者亦可將所借圖書通過快遞到圖書館,工作人員收到圖書消毒后再進行幫還服務。圖書館員幫借還書后讀者可在本人的信息中查詢到圖書借閱狀態并確認。病毒是無情的,但是圖書館員對讀者是有情的,圖書館員對讀者是有愛的。圖書館員們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可以拓寬圖書流通服務范圍,真正實現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圖書館服務新模式。
五、結論
綜上所述,自發生新冠病毒疫情后,國家的各項事業與經濟都受到很大影響,人們在共同抗擊疫情的同時,還要同步學習和生活。疫情期間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一直沒有停止,圖書館員們一直在努力想辦法進行創新服務以便更好地為讀者的教學科研提供幫助。后疫情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新研究是一項具有非常先進、創新的研究項目。圖書館由線下轉變成線上的服務模式,是適合現代化創新要求,與時俱進的服務模式。在研究圖書館線下線上服務轉變的模式中,圖書館的領導必須重視加強對圖書館管理員進行主動服務意識培養、專業業務能力的創新培養。疫情后,通過整合文獻資源,利用自媒體公眾號、微博、高校圖書館門戶網站等公開渠道進行網絡信息快速推介,傳遞圖書館的創新導航,從而實現圖書館資源采購工作、讀者培訓、文獻檢索課、閱讀推廣以及圖書流通管理模式等創新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李靜霞,李真吾.新時代圖書館專業性的追問與思考——以武漢地區公共圖書館的抗疫實踐為例[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
[2]王惠森,彭莉紅,周 倩.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以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0
[3]王曉文,崔 旭,沈 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特征及啟示[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
[4]吳 悅,李雪琴,賈子文,馬 佳.高校圖書館電子教材教參服務模式探討—基于疫情期間“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調研[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青年基金,“鞘氨醇單胞菌SW-2降解H酸的機理研究”,31700110。
作者簡介:陳莉(1968-),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副研究館員,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情報;王利萍(1964-),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副研究館員,本科,研究方向: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