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明 楊學坤
企業作為通過創造價值、參與競爭、滿足需求、謀得發展的市場主體,在以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為主要標志的產業革命浪潮波濤洶涌的趨勢下,轉型成為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研究企業轉型的內涵與特性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較強的實踐價值,然而,這方面的資料不多。
一、 轉型與企業轉型
1.轉型。轉型就是“轉+型”,從漢語角度,據《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解釋:“轉”是“改換方向、位置、形勢、情況等”的意思;“型”是“模型”、“類型”的意思;“轉型”是“社會經濟結構、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等發生轉變”、“轉換產品的型號或構造”。從英文角度,一是“Transition”,表示轉變、變革、過渡的意思;二是“Transform
ation”,表示轉變、改觀、變化的意思,由于“Transformation”比“Transition”表示變化的程度更加徹底、更加全面,于是,多用“Transformation”。可見:轉型是組織在物質維度(組織機構、產品服務、運作模式等)、精神維度(思想理念、精神文化等)、價值維度(價值追求、價值評判等)發生的重大變革。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宏觀層次,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方面以及整個行業性發生重大革新。例如: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能手機使得手機行業發生了重大變化。二是中觀層次,一個區域或行業發生重大革新。例如: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某個企業及關聯的供應商、服務商共同發生重大變革。三是微觀層次,局部環境或單位(企業)發生重大變革。例如:自由貿易區的設立,單個企業在思想理念、組織機構、產品服務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發生根本、系統、前瞻的重大變革。
2.企業轉型。自20世紀80年代期以來,國內外的學者、機構開始研究企業轉型,目前尚無統一、公認的定義。美國著名組織行為學家理查德·貝克哈德(Richard Beckhard,1988)從組織行為學角度將組織轉型定義為是“組織再形態、機構和性質上的變革”。萊維(tevy)和默瑞(Meny)將組織轉型描述為一種徹底的、全面的變革,認為“組織轉型需要解決組織的核心流程、精神、意識、創新能力和進化等方面的問題”。巴圖克(Bartunek,J.M. ,1988)認為,組織轉型是一種發生在組織對自身認識上的跳躍式的變革,并伴隨著組織戰略、結構、權力方式、規范、模式等各方面的變化。Kapoor R.(2013)認為:企業轉型是隨著時間變化,企業在創新內驅動和市場外驅動的影響下發生由垂直一體化到專業化的轉變。國內學者王吉發 (2006)認為狹義的企業轉型:企業往往是由于自身在所處行業的競爭能力降低和競爭優勢的衰退,促使企業通過組織等的變革,提升企業在產業內的能力;或者由于所處行業的衰退,企業發展前景黯淡,迫使企業不得不主動或者被動地采取產業轉移的戰略,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使企業獲得新的生機,這種行業間的轉移,可能是企業保留原有行業的業務,實行多元化的策略,也可能是完全退出原有行業,全部進入新的行業,從形式上看,企業轉型屬于戰略轉換。吳家曦 (2009)認為:一般來說,企業的轉型升級可以從轉型和升級兩個層面來理解,轉型就是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的轉變,即企業在不同產業之間的轉換和不同發展模式之間的轉變,前者表現為轉行,后者表現為轉軌。
可見,企業轉型是企業由一種生存和發展模式向另一種生存和發展模式的自我革新,是對企業的思想理念、發展戰略、目標愿景、商業模式和文化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風險性、根本性自我變革的進程。“進程”既是名詞,表示企業轉型的事項;又是動詞,表示企業轉型的過程。企業轉型包括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宏觀層次的企業轉型是指企業順應較大范圍的行業性的發展變化而進行的生存和發展模式的革新。例如:為順應家用電器的智能化、個性化,家電生產企業紛紛進行轉型。中觀層次的企業轉型是指企業順應區域性的發展變化和關聯產業(企業)的發展變化而進行的生存和發展模式的革新。例如:區域的社會經濟、市場、競爭者、供應商等發生重大變化后,企業進行轉型;微觀層次的企業轉型是企業為了更好地生產和發展進行的轉型。例如: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優勢、提升競爭力、推進跨越式發展而進行的轉型。
二、企業轉型的特性
1.創新性和風險性。創新性是指企業轉型本身就是企業在思想理念、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文化體系等方面進行的全新的創新進程。風險性是指企業轉型所帶來的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會事如所愿或事不如所愿或事與愿違,轉型可能會推進企業更好發展、也可能會推進企業更差發展。
2.根本性和整體性。根本性是指企業轉型是企業在愿景目標、商業模式、產品體系、管理體系和文化體系等方面的主要部分進行重大變革。整體性是指企業轉型是企業在思想理念、組織構架、制度體系、作風行動、發展預期、價值評判等方面進行的整體的重大變革,而不是局部和側面的變革。
3.價值性和結構性。價值性是指企業轉型是以實現更好生存和發展為目標、更高質量發展為路徑的增大企業價值的進程。結構性是指企業轉型是企業在思想結構、人員結構、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服務結構和技術結構等方面發生重大變革。
4.系統性和全面性。系統性是指企業轉型涉及產業抉擇、市場定位、爭取政策、運作加工、營銷服務以及資金籌集、資金運作、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系列重大變革。全面性是指企業轉型涉及企業內部的人員、業務、管理、技術、資金以及企業外部的宏觀形勢、市場變化、政策調控等方面的工作。
5.戰略性和前瞻性。戰略性是指企業轉型涉及企業未來的企業愿景、方向目標、產品服務、市場預判和方法路徑等戰略事宜。前瞻性是指企業轉型是企業著眼未來、立足現狀而進行的重大變革,需要前瞻性的思維、措施、辦法。
6.動態性和持久性。動態性是指企業轉型是一個根據內外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而不斷優化、完善、改進的進程。持久性是指企業轉型是一個持續不斷進行、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進程。
7.內外性和協同性。 內外性是指企業轉型既要根據企業內部的產業、人才、資金和技術等因素,又要根據外部的市場需求、人文環境、政策環境、自然資源等因素、統籌推進。協同性是指企業轉型既要考慮企業內部的機構、人員、資金、技術之間的協同,又要考慮企業與外部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環境、自然生態的環境之間協同。
8.競爭性和特殊性。競爭性是指企業轉型既考慮企業自身情況及社會經濟和政治文化發展趨勢,又要考慮市場需求發展趨勢、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競爭對手的轉型發展趨勢、潛在對手轉型發展趨勢、供應商轉型發展趨勢和替代品產業(企業)轉型發展趨勢,是企業提升競爭力、培育競爭優勢重大舉措。特殊性是指企業轉型由于各自的區位、資源、市場、員工、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和歷史年代等方面有差異,不同企業轉型的愿景、方向、目標、方法、路徑、措施等方面有所區別;同一企業在不同歷史年代、社會環境、政策扶持下,轉型的愿景、方向、目標、方法、路徑、措施等方面也不盡相同。
9.統籌性和革新性。統籌性是指企業轉型既要統籌企業內部的發展戰略、產品類型、商業模式、企業文化以及人才、資金、技術和區位等方面,又要統籌企業外部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自然生態、市場需求、產業發展等因素。革新性是指企業轉型是企業在思想理念、發展戰略、產品類型、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發展重大的自我革新。
三、結 語
企業作為通過創造價值、參與競爭、滿足需求、謀得發展的市場主體,在以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綠色化為主要標志的產業革命波濤洶涌的趨勢下,轉型成為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企業轉型是企業由一種生存和發展模式向另一種生存和發展模式的自我革新,是對企業的思想理念、發展戰略、目標愿景、商業模式和文化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風險性、根本性自我變革的進程。企業轉型具有創新性、風險性、根本性、整體性、價值性、結構性、系統性、全面性、戰略性、前瞻性、動態性、持久性、內外性、協同性、競爭性、特殊性、統籌性和革新性的特性。至于企業轉型的原理、準則、方法和路徑等方面還需進一步研究。
(作者單位: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本部搬遷轉型工作組? ? 吉林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