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鈞
交通運輸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承擔著促進商品的高效快捷流轉的使命,物流行業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物流業需要更加智能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智慧物流”起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這一概念,經過我國政府“感知中國”、“互聯網+物流”建設戰略,智慧物流迅速崛起。智慧物流可以深入推動供應鏈整合升級,促進物流行業創新發展與結構調整,為物流行業在影響社會生產與物資流通的同時,轉變產業發展方式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促進產品流通。
一、智慧物流發展現狀
在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我國物流行業處于發展的重要時期,智慧化的發展使物流業重新散發生機活力。智慧物流在物聯網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以物流大數據為基礎,利用射頻設別等多種技術,使物流的各個環節得以透明化、實時化的進行監督管理,改善了傳統物流行業效率低、服務水平差等問題。“智慧物流”通過科學管理,實現物流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目前,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方面,實現物流采購、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各環節的信息化運作,實現物流供應鏈從上游供應商企業到下游銷售商的信息共享,綜合來說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目前主要應用在以下方面。
1.智慧供應鏈系統。智慧供應能發揮貨物追蹤、識別、查詢、信息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通過數據庫形成“物聯網”實現對貨物的自動化識別、判斷和監管。作為全球最大的快遞和綠通市場,我國目前在快遞與部分綠通食品領域能做到商品可追溯,發貨人、收貨人與承運商均可實時查詢監控到貨物源頭以及所處狀態。據悉行業內深圳市一家信息技術公司將國際前沿物流管理理論與尖端物聯技術相結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大型網絡貨源平臺,初步實現了打造智慧供應鏈的目標。
2.物流過程智能管理。基于衛星導航定位技術、RFID技術和傳感技術等,在物流過程中通過車輛定位、運輸貨物監控達到在線開展調度、配送可視化與管理的目的。當前在食品冷鏈運輸中可實現車輛定位與食品溫度實時監控,如沿海往內地區域運輸海鮮幼苗,即可實時監控艙內溫度、濕度以及氧氣濃度等,并能根據幼苗特性發出溫度調控、通風等指令,初步實現了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2020年6月浙江溫嶺危化車輛發生爆炸事件以后,相信國家將會對危化運輸車輛提出更高的管控要求,即對貨物種類、理化指標以及過程溫度、濕度、靜電等指標進行智能監控。
3.智慧高速服務。智慧高速是智慧交通的組成部分,通過投放各種感知設備,結合無線網絡,將涉及交通的各類數據進行匯集處理,實現路與車、路與人智慧交互以構建道路的監控和預警系統,為出行者提供精準高效的出行服務,目前在上海、浙江以及江西等部分路段高速公路即按“智慧高速”的要求進行了升級改造并已分段投入應用,經驗證和改進今后智慧高速將會得到快速發展應用。
4.智能化物流配送。新建自動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通過智能控制和自動化操作,實現物流環節與制造過程聯動,全面協同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如我國沿海特別是在港口作業區,部分先進的物流中心即實現了機器自動碼垛與裝卸,無人駕駛車輛進行物料搬運,自動化的輸送分揀線上開展揀選作業,實現了物流與制造系統全面對接,基本具備了“工業4.0”的相應特征。
二、現階段智慧物流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智慧物流在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智能管理、智慧供應鏈以及智能配送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我國智慧物流起步相對較晚,面臨物流企業智慧化程度低,物流信息標準體系不健全以及智慧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制約了我國智慧物流的進一步發展。
1.智能設備投入不足。物聯網相關的物流大數據與物流云等智慧設施,都離不開分布在各個環節上的智能設備。目前雖有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利用新技術構建智慧物流系統,但這些企業普遍規模不大且區域分布不平衡。與此同時,大部分企業因為資金的限制難以引進智能化的設備,或是引進的設備中大部分都無法滿足智慧物流的需求,導致管理出現混亂,資源配置得不到進一步優化,生產要素流動自由度較低,無法打造成系統聯動的產業集群。
2.物流標準化不統一。智慧物流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標準化基礎之上的,在我國目前的物流行業發展階段中,由于信息的基礎標準不統一、不健全,各類不同信息系統的接口制約了信息化發展,導致物流行業標準化體系不夠完善,使得物流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存在信息失真與不全的情況,降低了物流大數據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物流的運輸效率。
3.專業物流人才缺乏。智慧物流急需各類專業性的人才,人才短缺已制約我國物流業進一步發展突破,大部分物流企業缺乏既掌握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等相關知識又熟悉現代物流運作規律的復合型人才,如此導致物流行業的工作人員信息化水平不足,不僅大大影響了物流的周轉效率還阻礙了智慧物流的發展速度。
三、智慧物流發展方向
通過物聯網技術穩中有序的發展,可以判斷在未來5~10年內智慧物流的網絡連接水平,可以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而得到更大幅度提高,支撐保障智慧物流的發展快速進行。屆時物流人員、運輸設備以及物流管理系統將會形成一個統一協調的管理網絡,從而實現互聯網在物流行業各個運營環節的全方位覆蓋,使物流信息可以實時追蹤與管理,形成“萬物互聯”的發展局面。
1.智能新技術應用加快。人工智能是智慧物流行業的重要應用方向,通過人工智能對實際情況的分析計算,規劃出最佳物流路徑,減少物資的配送以及時間成本,改變傳統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大大提升了物流行業的運行安全與效率。目前我國已要求載重貨車安裝北斗定位裝置,通過傳感器將物流信息實時匯入數據庫,從而實現“物流在線化”,從而推動智慧物流+人工智能服務的全面發展。據悉國內一快遞頭部企業2020年3月份批量購買匹配LDW(車道偏離預警系統)、FCW(前碰撞預警)、AEBS(防追尾緊急制動)、ESC(車
身穩定控制系統)、ACC(自適應巡航)、HAS(坡道輔助系統)以及EBS(主動剎車)等先進智能裝置的車輛,在降低駕駛員勞動強度的同時,大大提升了車輛運行安全與效率。
2.數字化程度將得到提升。數字化是智慧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物流的數字化程度將得到提升,并打破傳統的信息不對稱甚至信息閉塞的局面,形成公開透明的物流信息,使得物流數據可以實時共享,提升物資周轉效率以及突發狀況的應急水平,強化智慧物流的基礎使智慧物流可持續發展。在數字化程度提升后,我們可以在以下方面實現突破:①通過訂單管理系統同步信息流,實現線上一鍵下單、詢價快速反饋,實現在線支付、對賬、開票等工作。②運輸管理系統可實現車輛管理、實時位置及歷史軌跡查詢、歷史行為及信用查詢,智能調度匹配和數據管理等功能。 ③車輛管理模塊利用車輛信息大數據和全球定位技術,實現對車輛的靜態、動態信息管理,完善信用評價體系減少運力風險。④系統定價模塊基于市場供需關系,綜合考慮需求時間、費用、車輛類型和使用成本等因素,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智能定價。 ⑤智能調度模塊。基于運營策略及用戶畫像的深度解讀,實現精準車貨匹配和個性化推薦;同時結合路徑優化運輸路線、返程資源匹配、智能調度和指揮,降低整體運輸成本。 ⑥運輸監控模塊利用北斗定位、電子圍欄、車載物聯網等技術,基于大數據統籌分析,實現異常事件反饋和處置。
3.自動駕駛未來可期。 一直以來我國的物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通過各環節的層次不一的從業人員支撐著物流行業保持低成本高速擴張,但在人口加速老齡化和物流信息化需求的雙重影響下,物流行業必須要向少人化、自動化方向發展。自動駕駛是汽車工業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新技術高度融合的產物,是目前和未來全球交通運輸領域發展的主要方向,據統計無人駕駛技術能減少約60%的道路貨運運營成本,具體表現在:①無人駕駛可節省駕駛員人工成本;②通過組織卡車列隊行駛可以使后車處于前車的尾流區(當卡車以80km/h的速度行駛時,跟車距離在25m的情況下,后車可以減少40%的空氣阻力),降低整體阻力減少油耗;③為保證安全,卡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兩車的車距通常在100m以上,而應用卡車列隊技術可以把安全車距縮減到20m的距離,大大減少了對路面空間的占用,增加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4.物流環保方面得到提升。綠色環保是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物流環保在物流行業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未來5年的智慧物流發展中,快遞的包裝、倉儲以及運輸的綠色環保水平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與推廣應用。對社會閑置資源進行再利用,從而減少物流行業的能源耗費。在人們環保理念的提升下,綠色低碳的智慧物流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與使命。
四、結語
通過研究智慧物流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我國智慧物流在國民經濟生活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智慧物流應用大數據使物流數據可以實時共享,開辟了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物流新途徑。在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關鍵時期,智慧物流提升了各行業的物流效率,并節省了企業物流成本,發揮物流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具有的基礎性作用,使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