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



我家祖輩都在左云舊高山。史上曾建武州塞,我就出生在城墻上挖的一孔窯洞里。城東地下都是大同炭,過去南山頭的大炭旺火一直除夕著到十五。我祖宗、我爺爺、我爹都是農忙出地種莊稼,農閑下窯去背炭。我和二弟都下過煤窯,我三弟一直做礦井地質工作幾乎天天下井,直至青磁窯礦地質副總,臨近退休還時常下井。
耳聞目睹多了,再看看資料,影影綽綽知道大同煤礦的些許零碎事。
大同煤田包含兩套煤系。一是石炭二疊紀煤系,包括上石炭統下部本溪組、上石炭統上部太原組及下二疊統山西組。二是早中侏羅世煤系,即中侏羅紀大同組。本溪組不含可采煤層。太原組由陸相及濱海相砂巖、泥巖夾煤層及高嶺巖組成,組厚36—95米,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層10層,煤層總厚在20米以上。山西組由陸相砂巖夾煤及泥巖層組成,組厚45—60米,含1層可采煤層,厚處達3.8米。大同組由陸相砂巖夾泥巖及煤層組成,組厚220米,含可采煤層14—21層,可采煤層總厚度18.7—24米。大同煤田是我國華北聚煤區北部的多紀煤田,跨大同、懷仁、山陰、左云、右玉等五市縣,平面呈橢圓形,面積1828平方公里,主要產優質動力煤,是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同煤集團所在地。
大同地區煤炭開發利用始于何時,文獻無明確載。根據大同煤田的煤層露頭較多,且又長期自燃的史實,聯系在新石器時代,與大同毗連的懷仁縣鵝毛口遺址的先民們已經用火并能從河谷山坡開采裸露的三疊紀凝灰巖、煌斑巖夾層制作石器,推斷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發現煤炭的可燃性并從煤層露頭處拾取、利用煤炭。
漢代煤炭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開采和挖掘已具規模。張衡《東京賦》有“溫液湯泉,黑丹石緇”。文中的“黑丹”就是石炭。石炭正式記載在《續漢書·郡國志》豫章郡城條下:《豫章記》曰:(建城)縣有葛鄉,有石炭二頃,可燃以爨。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最早用文字記載了大同地區煤層的自燃和煤炭的開發利用:“水出西山,東流注于黃水。黃水又東注武州川,又東歷故亭北,右合火山西溪水,水導源火山,西北流,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廣減尺許,源深不見底,炎勢上升,常若微雷發響,以草爨之,則煙騰火發。”“一水自枝渠南流,東南出。火山水注之,水發火山東溪,東北流出山,山有石炭,火之熱同焦炭也。”酈道元這里所記的“火井”是煤層自燃現象,所記“山有石炭”說的是大同市馬脊梁溝和口泉溝之間的礦山。
至宋代,冶金、陶瓷等行業廣泛用煤作燃料,煤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作用日趨重要,大同地區煤炭已被廣泛燒用。遼、金、元時,大同地區的采煤業已很發達,冶鐵業亦歷久不衰,促進了采煤業的發展。明、清時,煤炭已廣泛應用于冶鐵、鑄錢、煉硫磺、燒石灰、燒磚、燒陶瓷、釀酒、制藥、煉黑礬等。
1840年鴉片戰爭后,在煤炭市場日益擴大和高額利潤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礦業開煤窯。1907年,為保全山西礦權,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簡稱保晉公司)在太原創立。
1909年以民族資本創辦的大同保晉礦務分公司成立,擁有近代第一對半機械化礦井——忻州窯豎井,是大同近代采煤業的發軔。
1929年成立了晉北礦務局,以閻錫山所操縱的官僚資本為主。在閻氏的扶持下,晉北礦務局發展迅速,逐漸壟斷了大同煤業。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了大同煤礦。關東軍命令大同煤礦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經營。他們抓附近的青壯男人,以武力逼迫他們下井挖礦,礦工每天都在日本憲兵的眼皮底下勞作,稍有緩慢,皮鞭馬上就會呼嘯而至,每天都有不少礦工死亡。在當時挖礦技術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礦洞里經常會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崩塌,一出現崩塌就會出現大批礦工死亡。
1940年1月10日,日本政府批準華北開發公司、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蒙古聯合自治政府出資4000萬元開辦了大同煤礦株式會社,大同煤礦成為開灤煤礦式的華北最大的煤礦公司。日軍侵占大同煤礦期間,“以人換煤”的政策,進行野蠻的掠奪式開采。至1945年8月,8年間共掠奪煤炭1400余萬噸,造成6萬多名礦工喪生。
大同市煤礦展覽館的“萬人坑”,位于大同市礦區煤峪口南溝,分上下兩洞,原為小煤窯的坑道,洞內層層疊疊堆滿了礦工遺骨,這樣的坑共有20多個。1966年我曾去憑吊死難礦工先輩。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閻錫山命令晉北礦務局接收大同煤礦,下轄煤峪口礦廠、永定莊礦廠、同家梁礦廠、四老溝礦廠、忻州窯礦廠、白洞礦廠、白土窯礦廠、平旺發電廠、火藥工廠和修繕廠。
1949年2月,大同煤礦解放。3月,察哈爾省大同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接管組接管大同煤礦,實行軍事管制。5月,大同和平解放,成立大同煤礦籌備處,隸屬于華北人民政府公營企業部,辦公地址設在北京東郊民巷26號,后遷至永定莊礦。8月30日,大同煤礦籌備處改稱大同礦務局,撤銷軍事管制,實行廠、礦長負責制,隸屬于華北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建局之初的大同礦務局下轄8礦1廠,職工總人數3000余名,原煤總產量8萬余噸,工業總產值140余萬元。
1950年,大同礦務局由燃料工業部國家煤炭管理總局領導,辦公地址也由永定莊礦遷至新平旺。1950——1952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國家對大同礦務局投資2000多萬元。煤峪口、永定莊、忻州窯、同家梁、四老溝、挖金灣、馬脊梁等主要礦井先后恢復了生產。
1953年,大同礦務局隸屬華北煤炭管理總局。1954年劃歸國家煤炭管理總局,1956年由煤炭部太原煤礦管理局領導。“一五”時期,恢復了忻州窯、白洞、晉華宮和胡家灣井,改建了煤峪口、永定莊、同家梁和四老溝井,并開始新建新白洞等礦井。1958年大同礦務局隸屬山西省煤礦管理局。
1960年5月9日13時45分,老白洞礦15號井口噴出強烈的火焰和濃煙,16號井口也噴出濃煙,巨大的風力把打鐘工摔成重傷,井口房屋被摧倒,井上井下電源全部中斷。此時正是井下交叉作業時間,905名干部工人被困在井下。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當即聽取了匯報,指示救災小組不惜一切代價毀礦保人。解放軍千余名指戰員趕赴現場救援,截至5月17日,共動用62架次飛機、十幾個火車專列、214輛汽車,運來大批救援物資。經過7晝夜突擊救援,井下搶救全部結束。當時亡677人,救出227人中又因傷重搶救無效亡5人,共亡682人。我村就有李面煥等3名礦工遇難。國家統一發放撫恤金,遇難礦工父母妻子養終身,子女養到18歲,子女上學免所有費用。
1962年,大同礦務局根據中共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開始全面調整整頓。“二五”和調整時期,完成了馬武山、新白洞、大斗溝、鴉兒崖4對新井建設,全面改造了永定莊、同家梁礦井,局部改造了土塘、胡家灣、大巴溝、馬脊梁等小井。改造了各礦井運輸環節和地面生產系統,推廣了井下電機車運輸,普遍開拓了采區煤倉。
1967年,成立了大同煤礦革命委員會,將各礦名稱排序為“紅X礦”:紅一礦——煤峪口礦,紅二礦——永定莊礦,紅三礦——同家梁礦,紅四礦——四老溝礦,紅五礦——忻州窯礦,紅六礦——白洞兒礦,紅七礦——雁兒崖( ái))礦,紅八礦——挖金灣礦,紅九礦——晉華宮礦,紅十礦——馬脊梁礦,紅十一礦——大斗溝礦,紅十二礦——王村礦,紅十三礦——云崗礦。
1970年,大同煤礦革命委員會改稱大同礦務局革命委員會。1972年,由山西省煤炭化工局領導。1976年隸屬于山西省煤炭工業管理總局。“三五”和“四五”時期,先后對煤峪口、忻州窯礦的二水平進行了開拓延伸,擴建了大巴溝、馬脊梁礦平峒井;晉華宮礦大井、云岡礦一期工程竣工投產;接收了王村礦。
1979年,大同礦務局革命委員會改稱大同礦務局。“五五”時期,云岡礦二期工程竣工;煤峪口、忻州窯礦改擴建工程完成;燕子山礦井開工興建。綜合機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在試驗國產液壓支架、綜采設備的同時,引進國外綜采設備和新型聯合掘進機。礦井的運輸系統得以改造,忻州窯、王村礦均實現皮帶連續運輸。
進入80年代,全國最大的井工型礦井四臺礦井開工興建。從1974年開始的各礦井提升、運輸、通風、篩分、裝車等生產環節系統的全面改造,到1984年基本結束,使礦井綜合環節生產能力由每年1844萬噸提高到每年2817萬噸。1985年大同礦務局劃歸煤炭工業部直接領導。1988年由能源部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領導。進入“七五”時期,燕子山、四臺礦新井建成投產,依次稱為十四礦、十五礦。前面的礦名也省略紅字,僅冠以序號。
四老溝、晉華宮、王村礦改擴建完成,馬脊梁、云岡礦改擴建開工。全局形成了以綜采為重點,以高檔普采、普采為補充的機械化采煤新格局,并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綜合機械化采煤設備向國產化、系列化發展。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礦私挖濫采問題突出。礦區幾乎村村開小礦,有的一村有好幾個礦。部隊也辦了不少煤礦,煤車多,煤塵多,環境差。不看僧面看佛面,云岡大佛面賽如李逵張飛。
1993年,大同礦務局屬煤炭工業部直接領導。1995年8月8日,經大同礦務局黨政研究決定,為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強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自豪感,調動全局職工的積極性,特設立“大同煤礦礦工節”,時間定為每年的8月30日。屆時全局職工放假一天。
1998年2月16日,煤炭工業部以煤辦字(1998)第56號文件正式批準大同礦務局改建為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年7月,由原煤炭工業部直屬的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劃歸山西省人民政府領導。
2000年7月29日,大同礦務局改制為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制度由計劃經濟的工廠制轉向市場經濟的公司制。2003年底,山西省委省政府重組晉北主要煤炭生產和銷售企業,成立了新的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5年,煤炭產銷量突破1億噸,居全國第二,銷售收入258億元,上繳稅費23億元,員工人均年收入突破2萬元,已形成以煤炭生產為主,電力、機械制造、鋼鐵生產、工程建設、化工、建材、物業、旅游等多業綜合發展的特大型現代化企業,在中國大中型企業競爭力500強排名中名列94位。
2006年5月18日19時36分,大同市左云縣張家場鄉新井煤礦發生特別重大透水事故,造成56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5312萬元。
之后,中央下決心整合煤炭資源,關停小煤礦。除同煤集團所屬煤礦外,僅保留地方煤礦經資源整合后形成的中煤能源集團新中煤業公司、山西煤銷公司大同煤業公司、山煤集團公司以及其他形式的煤礦,現有57座。
黨的十八大后,大同砥礪前行,為爭做山西能源革命“尖兵”,作了頂層設計、長期的戰略準備和前瞻性規劃。煤炭是大同乃至山西的支柱性產業,也是經濟重要增長點。在全國推進能源革命的形勢下,一段時間內,煤炭仍然是支柱產業,但不再是新增產業的方向,不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推進能源革命,首先要穩增量,同時建立新的產業結構,讓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新增能源不再是煤炭,而應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9年以來,華為與山西煤炭行業多個合作伙伴進行智能化轉型探索,推出了華為智能礦山聯合解決方案,在推動煤礦無人化、智能化、清潔化、低碳化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春節前夕,任正非在山西宣布華為成立“煤炭軍團”,進軍煤礦業。大同煤炭行業也將搭上新技術革命的快車,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