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伊杰 劉一諾 丁福興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諧勞動關系與企業誠信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擬在探討二者內在機理的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并提出促進二者良性互動的初步對策。
一、企業誠信與和諧勞動關系的互動機理
1.相關概念。①企業誠信。在上海大學的許勝飛教授看來,企業誠信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及其成員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社會道德等的意愿和行為,其評判的標準就是企業的意愿或行為是否符合相關制度準則或道德準則的要求。基于此理論,課題組更進一步的理解為企業誠信是指企業在一切經濟活動中遵紀守法、以信取人,堅持誠信處事的原則,以互利互惠為核心思想,承諾執行、溝通到位、行為透明滿足此三點要求即可定為企業誠信。②和諧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內容。學者王維平,高耀芳認為應該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倫理原則,合理推進當代勞動關系和勞資關系的組織化、法制化進程,保障和提升勞動者權益,為構建中國和諧勞動關系做出持續努力。而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更是現實所需,也是為我國更好的轉型作條件,為我國日后發展所遇到的勞資矛盾問題奠定基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
2.企業誠信與和諧勞動關系的內在機理。(1)企業誠信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礎。企業作為勞資雙方中最為重要的一方,他為勞動者提供生產生活中所必需的物質生活資料,而勞動者也為企業提供必不可少的勞動力。因此,沒有企業的發展就不能保證勞動者的合法利益。為了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改善職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加強企業競爭力,使企業和員工成為“經濟共同體”,我們必須構建企業誠信。企業誠信處于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核心地位,是和諧勞動關系的基礎和根本。要想構建良好的和諧勞動關系,解決當前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就需要從法律和道德方面入手,既明確誠信在法律中的內容,又要構造適應現代社會的誠信機制,使它們相互配合,實現企業和職工利益雙贏。(2)和諧勞動關系是企業誠信建設的重要保證。和諧的勞動關系對改善企業整體形象、促進企業誠信、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企業誠信建設中,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良好氣氛,有助于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從而減少勞資糾紛,促進企業誠信建設。另外,勞動關系不僅關系著企業生存發展,還關系著社會穩定。而和諧勞動關系更是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件下的勞動關系更是時刻關系著整個市場的經濟活動。和諧勞動關系的創建是為我國成功轉型一份必不可少的努力,我們更應該重視勞動關
系的創建。(3)二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對于企業誠信與和諧勞動關系更好的發展和創建,我們應該知曉二者之間互相促進的作用。企業誠信與和諧勞動關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的誠信度越好,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進程也越快;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更需要貫徹誠信原則。除此之外,勞動關系作為一種契約關系也是需要以誠信原則為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需要將誠信作為責任和義務來推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更是需要誠信原則在勞動關系的運行中推動企業的建設,這不僅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還有利于推動社會文明和社會經濟的進步。由此看來,二者的互動機制更應相輔相成的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意見》從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和維護企業和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的高度,從優化企業外部發展環境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方面,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進行了部署,充分體現了企業誠信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物質基礎,勞動關系和諧是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重要保證的辯證統一思想。
二、企業失信與勞資糾紛相關性的實證
1.失信企業勞資糾紛基本情況。(1)整體情況。在55家失信企業中,有12家企業存在勞資糾紛問題,占比21.8%。在提出的訴訟中,多數為員工勝訴,少數為法院部分支持。(2)勞資糾紛事由。課題組研究發現,造成勞資糾紛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拒絕支付員工薪資福利,涉及這項事由的企業有8家,占比66.7%;還有3家企業存在工傷保險待遇糾紛,1家企業存在確認勞動合同關系的糾紛。(3)典型個案分析。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課題組發現有個別企業不僅存在失信狀況,同時還存在勞資糾紛問題,此現象值得深入探討。從天眼查官網查詢得知,某企業在存在失信的同時有著多起的法律訴訟,其中多人都為該公司員工,由于該公司拒絕向員工支付薪酬福利,員工以此為由對公司提起訴訟,最終絕大部分案件員工勝訴,極少部分法院對于員工進行部分支持。當企業的誠信度良好時,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勞資糾紛的發生,減少相關案件的發生。
2.企業失信與訴訟情況對比分析。課題組進一步對企業進行調查分析,將企業的失信比率與訴訟率二者進行分析,不同規模企業中二者相關度為0.33,不同行業企業的二者相關度為0.39,都呈現出中低相關性。從規模上看,大型企業中失信企業的訴訟率較高;從行業類型上看,金融業、房地產業失信企業的訴訟率較高。
3.調查結論。(1)企業失信行為與勞資糾紛問題總體較少。總體來說,蘇州市的企業失信行為與較為突出的勞資糾紛問題占比較低,說明蘇州市在推進企業誠信及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方面成效明顯。這一方面得益于蘇州市為建設文明城市而大力培育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另一方面也是蘇州積極推行企業“紅黑榜”的激勵結果。(2)企業失信行為與勞資糾紛問題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盡管根據調查數據得出的二者皮爾遜積差相關系數略低,但由于訴訟案件是較為激化的勞資糾紛問題,所以可以推論一般性的勞資糾紛問題會更多,二者的實際相關性會更高一些。在個別典型案例中,失信率和訴訟率的重合度甚至高達百分之百,應當不只是純粹的巧合。
三、企業誠信與和諧勞動關系互促發展的對策
1.企業誠信推動和諧勞動關系構建。(1)建立誠信監管機制。企業應盡快建立有效的誠信評價監管機制,建立對誠信評價結果的復審制度,并借助社會力量對舉報問題進行核查,通過官方和民眾監管保證評價的獨立、客觀和公正,保證誠信評價的公信力,減少勞資糾紛。(2)完善法律法規。政府積極推動制度體系的建立,建立企業和社會的民主管理監督制度體系,讓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法律問題有法可依;加大相關處罰力度,讓企業知道其中的利弊性,對于勞動者的工資或加班費有清楚的認知,甚至可以建立相關的示范企業單位,先試點后執行,制度完善后進行特定單位的試點,為以后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掃開障礙,提升效率水平,以便創建更好的社會治理體系。(3)實行民主管理。企業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機制,提高員工參與管理的能力,強化各員工對于職權的運用,充分發揮員工對于企業的監督能力,保障員工的薪酬福利,凸顯企業對于員工的重視之處,處理好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實現企業和員工二者之間
的友好關系,形成和諧社會氛圍。
2.和諧勞動關系促進企業誠信發展。(1)強化指導服務。政府應組織各類普法教育宣傳活動,讓每個人懂法知法守法,為指導服務的開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深入開展各種相關的走訪服務活動,深入群眾,讓每個人都清楚自身的合法權益以及如何做,更應該知道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之間的區別。另外,相關部門應及時受理、查處公眾對信用信息的舉報投訴。積極提高社會公眾參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識和熱情,引導在全社會中逐漸形成良好的信用意識和守信氛圍,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設、發展。通過讓每個人對于企業的發展進行監督,促使企業誠信經營。(2)開展“誠信守法企業”創建活動。政府開展“誠信守法企業”創建活動,把和諧勞動關系納入評定標準,將活動與各種優惠鼓勵措施相結合,讓企業享受到紅利。吸引其他企業對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的關注,引導、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誠信守法企業”創建活動,推進創建活動有序開展,打造更多的誠信企業。(3)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工會能夠及時解決企業和群眾關切的矛盾問題,善于對爭議雙方和利害關系人教育引導。實現了勞動爭議處理工作開展和解決雙方需求同步,有效維護了爭議雙方的權益。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工會組織建設,積極發揮工會作用,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和諧關系。依法開展勞動爭議處理工作,是有效維護聘用雙方權益的重要手段。積極發揮工會作用,研究推動這項工作有助于在保護權益中健全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促進企業領導和廣大企業員工樹立法治理念,提高企業建設法治化水平,從而增強企業誠信。[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諧勞動關系語境下的蘇州企業誠信狀況調查與分析”(項目編號:202010332005Z)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