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自強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進程不斷推進,巡視巡察工作制度性建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作為巡視工作的延伸,國有企業開展巡察工作,是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改善國有企業政治生態,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一、巡察工作的認識
面對從嚴治黨不斷推進的新形勢,如何通過結合企業自身性質特征和經營特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黨內監督,準確定位巡察工作的方向,是巡察工作必須明確的問題。在此之前,溯本尋源厘清巡察制度的發展對巡察工作開展必不可少。
1.巡察制度的起源發展。巡察是巡視工作的延伸。在中共二大上,就提出明確規定,要把巡視工作開展起來,同時在1928年制定發布了正式的巡視工作條例,這一條例的制定標志著黨的巡視制度正式建立。由此來看,巡視制度的發展歷史還是較為久遠的,然而巡察這一制度是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的。在十九大報告中,巡察作為一項工作制度明確提出來,至此,巡察制度建設進入正軌,這也表明我國從嚴治黨工作的深入開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圍繞巡視巡察工作的制度性建設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201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7年,印發《關于市縣黨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見》;2018年,印發《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9年,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指出,要持續深化政治巡視,完善巡視巡察戰略格局,這標志著我們黨的巡視巡察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巡察工作的政治屬性。巡察是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體檢”,必須始終突出政治性。國有企業兼具市場屬性、公益屬性、政治屬性,落腳點就是國有企業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巡察工作必須以政治統領巡察工作的各環節、全過程,突出“六個圍繞、一個加強”,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等突出問題,以小見大、由表及里、以業觀政,透過具體業務表象,把發現和整改問題同講政治聯系起來,找出政治上的差距和不足,打通黨內監督“最后一公里”。
3.巡察監督與其他監督的區別。當前,國有企業監督體系主要包括巡察監督、執紀監督與業務監督。巡察監督的責任主體是黨委,其目的主要是發現問題、分類處置、發揮“利劍”作用;而執紀監督的責任主體是紀委,是對“四風”和其他違紀違規行為進行調查處理;業務監督是根據既定的業務規章制度對相應的業務操作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督檢查。三種監督方式在任務、手段、權限、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但目標一致,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借鑒。在這個過程中,巡察辦要在巡察監督、執紀監督和職能監督之間架起橋梁,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用、形成合力。
二、企業巡察工作現狀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黨委積極落實中央、兩級集團工作部署,深入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工作,不斷健全和完善監督體系。
1.集中統一、權威高效、體制健全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為進一步規范巡察工作,推動公司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公司頒布實施《中交上航局黨委關于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了黨委巡察工作在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中的重要意義、職責定位、工作要求、機構設置等重大問題。同時制定《上航局黨委巡察工作辦法》《上航局黨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等五項辦法、規則,內容涵蓋領導小組、巡查組、巡察辦、被巡察單位等,覆蓋面廣、操作性強,為公司巡察工作開展夯實基礎,提供保障。
2.立場堅定、作風優良、素質全面的巡察隊伍進一步充實。根據公司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巡察人員準入條件,把忠誠、干凈、擔當作為選拔的重要指標,通過單位推薦、資格審查、組織考察等方式,把政治靠得住、作風過得硬、工作能力強的干部優先選配到巡察隊伍中來。在機構設置上設立黨委巡察辦公室,并進一步配齊人員。同時建立了涵蓋人力、法務、審計等專業人才的巡察人員庫,增強了巡察工作的專業性,選派相關人員參與中交集團、中交疏浚黨委巡察工作,獲得兩級集團相關單位的高度認可。
三、巡察工作如何在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要“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公司正處于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改革轉型不斷向縱深推進,高質量發展與對標一流的雙需求疊加對巡察工作的作用發揮提出更高的要求。
1.堅守職能和定位,把根魂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巡察工作具有極強政治性,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突出黨的政治建設,把“兩個維護”作為根本任務。首先,要堅持聚焦領導班子和“關鍵少數”,緊盯影響企業改革發展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把領導班子強不強、公司治理優不優、政治生態好不好、發展質量高不高、風險防控嚴不嚴作為重點監督內容,著力揭示影響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其次,要堅持從政治上觀察、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善于以小見大,由表及里,落實政治責任,真正體現巡察的政治性、嚴肅性和震懾性。再其次,要堅持把“三轉”與“三個全覆蓋”相結合(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全覆蓋,增強黨員干部黨的意識全覆蓋、嚴明黨的紀律全覆蓋)。聚焦主責主業,做強主業、做實基層、做優轉型,做到監督全覆蓋,切實把企業巡察工作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把握特點與規律,把監督優勢轉為管理能效。開展企業巡察工作必須立足企業經營實際,準確把握企業巡察工作的特點與規律,實現精準發力,最終服務于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總目標。首先,要秉承“到位不越位、幫忙不添亂”的理念,杜絕政治和業務“兩張皮”。既要堅定不移地聚焦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突出問題,又要緊盯深化改革、風險防控、扭虧增盈等方面的薄弱環節,為企業領導干部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實現百年上航基業長青的健康發展。其次,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使巡察真正成為公司黨內監督的前哨。發現問題是巡視巡察工作的生命線,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既要反對消極求穩,避免“巡而不深、察而不透、雨過地皮干”的現象;也要反對盲目蠻干,“害怕感染就砍掉所有樹木”逃避問題的現象。再其次,堅持一體推進剛性整改、聯動整改、長效整改。巡察工作中既要強調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也要總結推廣有效經驗,著力構建“發現問題——檢視問題——解決問題”的可重復程序化閉環流程,防范和化解企業廉潔風險,把巡察問題轉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3.聚焦凝聚監督合力,把聯動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黨委巡察制度是健全國有企業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發揮黨委巡察監督與執紀監督、業務監督的聯動優勢,構建優勢互補、資源整合,覆蓋全面的監督網絡。首先,要注重政治巡察和業務巡察一體推進、貫通協同。企業政治巡察雖然不是業務檢查,但繞不開業務巡察,要透過專業管理問題發現并糾治政治偏差,切實發揮巡察在強化黨內監督、凈化政治生態、深化從嚴治企、防范化解風險、促進責任落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堅持巡察監督、執紀監督和業務監督多軌運行,努力構建一體化巡察工作格局。建立聯查聯動工作機制,在巡察工作中積極與財務、人力資源和審計等部門溝通協調,打通發現問題、推動整改、提級督辦、追責問責的全流程,利用巡察成果促進業務管理水平提升。再其次,要將巡察監督手段有效融入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結構。不斷將監督觸角向基層延伸,進一步壓實職能監管責任鏈條,以大監督為統領、以黨委巡察為利劍,發揮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為“對標世界一流”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