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鳳 羅愛忠 張效忠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及建筑行業的不斷改革,建筑市場的PK不再單單是比拼質量、比拼價格,企業形象作為一種無形財富,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業已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建筑企業的競爭已經提升到企業文化的競爭。以先進的企業文化助力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企業形象的重塑已迫在眉睫,而CIS是快速提升企業形象的一種手段,建筑企業通過導入CIS提升企業形象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建筑行業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
其一,建筑業與傳統制造業的一個顯著區別在于建筑企業提供的產品是針對具體的工程項目的,雖然項目施工是一次性的活動,但是建筑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卻是持久性的系統工程,而且項目現場是建筑企業市場經營的窗口,是建筑企業提升形象的重要載體。因此,必須認識到,建筑企業文化建設對工程項目的依托性,加強項目的現場管理是建筑企業文化建設的必經之路。其二,領導者必須意識到,建筑企業人員流動性強,但其文化建設對民眾的依賴性更強。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建筑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建筑企業產品最終要靠農民工這一龐大群體完成,項目工地上的農民工形象直接影響著大眾對于建筑企業的形象判斷;二是專業技術人員流動性強,正是缺乏這一有一定知識技能的高素質人員對企業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所致,企業文化建設絕非領導者一廂情愿喊出來的口號。其三,建筑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注意到企業文化兼具的傳承性和開拓性,每一個建筑企業都應當尊重企業發展的歷史,從自身的發展史上提煉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引領著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建筑市場上開疆擴土。
二、建筑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通過走訪貴州地區的建筑市場,了解了部分建筑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以下主要分析貴州地區建筑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
1.決策者思想上重視不足。海爾的張瑞敏曾說過:“海爾過去的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可見,企業領導者的垂范對企業文化建設至關重要。貴州地區的中小型民營建筑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領導者自身文化修養不高,對企業文化的重要引領作用重視不夠,不愿意花錢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投資在企業文化建設上面,在其項目工地上,多是“質量第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與其上班前向父母道個早安,不如下班后向父母報個平安”等宣傳標語,很難看到其企業文化的縮影。大型建筑集團多為國有企業,國有企業領導者的思維弊端在于總是優先考慮上級需求和外在要求,而很少用心發掘企業自身存在的文化驅動因素。
2.項目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不夠。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建筑企業文化建設是以工程項目為依托而管理,以項目現場為櫥窗而展示的,而項目管理文化主要是工地現場上的三控三管一協調,即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合同、安全、信息的管理以及組織協調,所以我們在現場上總是能看到很多關于質量控制、安全管理的標語,但是質量和安全意識只是項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建筑企業文化的基本價值觀所在,項目管理的終極目標應當是“客戶滿意”,這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顧客就是上帝”營銷理念是不謀而合的。著名的悉尼歌劇院項目,其造價從700萬美元的預算膨脹到1.2億美元,而且進度嚴重滯后,工程歷時14年才完成,但它不僅使得澳大利亞人為之自豪,而且被全世界所接受,人們對它廣泛地認可就說明了項目使得客戶滿意才是項目成功的標志,才是項目管理的終極目標,才是建筑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的核心所在,也證明了施工項目管理與建筑企業文化建設是緊密相連的。
3.企業文化缺乏個性。貴州地區的中小型民營建筑企業的發展史原本就不夠悠久,企業文化建設進程原本就慢,加之領導者本身重利潤、輕文化,不愿投資建設企業文化,其企業文化建設多與企業管理脫節,只是簡單地模仿行業內大集團的一些企業使命、企業愿景、企業精神、企業核心價值觀等等掛在墻上,并不彰顯其本身的企業文化,而不少大型建工集團本身是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卻盲目對照一流企業做法實施企業文化建設,導致整個建筑行業的企業文化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缺乏鮮明個性。
三、 CIS視角下貴州地區建筑企業文化建設策略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通過各種載體來實現,而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是關于企業文化建設的現行主流理論之一,張德教授等認為CIS是通過統一的整體傳達系統將企業文化外化為企業形象的過程,鄧智文和裘建娜等分別論述了建筑企業導入CIS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貴州地區的建筑企業發展歷程雖然較短,其企業文化建設史也不算悠久,但建筑企業經營活動中也有其價值觀念、企業精神、經營理念支撐的,并表現為經營行為,給周邊民眾留下經營形象的建筑企業文化存在,只是企業缺乏包裝,企業品牌建設也缺乏文化性的滲透,知名度還不夠高,通過導入CIS來加強其建筑企業文化建設并彰顯其企業文化,塑造“心靈、手巧、顏值高”的企業形象是十分必要的,兩者的一一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
1.轉變思維方式,注重頂層的精神文化。建筑企業文化建設要在傳承中適時創新,企業領導人和各層次負責人的思維方式要及時更新,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注重頂層的精神文化建設,它是企業文化的“心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建筑企業的經營理念、項目的多維目標管理哲學、企業精神、企業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管理者要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的發展理念,將通過理念識別(Mind?Identity)挖掘出的以人為本、決策重視、講求安全,保證進度等重要理念融入到企業發展戰略中,促使建筑企業文化真正深入到建筑企業經營管理的毛細血管中,與時俱進,多方式培育企業精神、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2.弘揚工匠精神,傳播優良的行為文化。項目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組成與延伸,工地現場是建筑企業經營的櫥窗,是項目文化的重要載體,而項目現場是少量的技術骨干和淳樸的農民工群體展示企業形象的舞臺,他們骨子里都有著誠信執業,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功底,只是他們的工匠精神需要所在企業的行為文化、管理體制和建筑企業價值觀支撐,需要企業人才聘用機制、培訓教育制度、績效分配章程、建筑行為規范手冊等多種規章制度激活,行為識別(Behavior?Identity)系統的打造不僅僅包括這些企業規章制度,還包括通過公共關系、贊助活動、公益活動等企業行為所塑造出的良好企業形象,職工對于良好企業形象的自豪感也會進一步激發他們對自身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將個人目標融入到企業目標中去,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動力,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3.全員參與,弘揚特色的物質文化。員工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必然會帶動知識的更新,建筑企業不僅需要重視人才培養,加強員工的技術培訓以提高職工業務水平,提升員工的忠誠度,有效避免人員流失嚴重和減少安全事故頻發現象,一定程度上也能解決企業創新精神不足的問題。同時,建筑職工也需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自覺提升綜合素質,才能真正實現全員參與建筑企業文化建設。建筑企業尤其是混合所有制大型建筑企業要正視不同層次員工的利益訴求,堅持從多元化的價值觀中提煉共識才能更大程度的以所建企業文化將全員職工凝聚在一起。另外,個性鮮明的物質文化更有益于企業形象的塑造及宣傳。借助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系統,建筑企業應當集全公司之力,集思廣益,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標志、象征圖案、建筑物外觀等。比如,韓國三星工程建設公司所承建的項目,竣工后無一不在建筑物上留下獨特的標志,來展示自己的產品形象,展示公司所占市場份額以宣傳企業形象。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貴州地區的建筑企業也有不少企業是獲得多項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的,應當積極探索除了在定期開展員工文化活動中,通過微博、微信等媒介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推送企業相關的合規警示內容、優秀建筑工匠的先進事跡,以及在一些建筑行業的報紙雜志上宣傳外企業形象外,還應當如何打造具有貴州地域特色的、順應主流思想的物質文化,以提升貴州建筑業的企業形象。
四、結語
貴州建筑企業在長期的項目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企業精神,但其企業文化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貴州省建筑企業文化建設路徑的三條措施,以期更好地建設貴州省建筑業企業的企業文化。此外,國家政策對建筑業企業的影響極大,還應當探討從黨政思想宣傳角度推動貴州省建筑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青年科技人才成長項目(黔教合KY字[201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