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歡
安徽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美術館是以展示展品為主要功能,需要充分展示展品的功能性,同時還要考慮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的切身感受和在參觀時的流動路線,滿足觀眾舒適的參觀體驗。美術館的參觀是具有動態性的,因此光環境的設計應該是合理和有效的。
不同類型的文物對光線有不同的要求。震旦美術館的絲織展品屬于對光特別敏感的類別,與書畫展品的要求類似,對燈光有嚴格的控制,尤其是一些色彩豐富的絲織制品,對燈具的色彩顯示指標有很高的要求。瓷器展品不屬于光敏展品,這類展品表面有光澤,照明時會避免形成光點,影響觀賞效果。工藝展品跟瓷器展品一樣屬于對光不敏感的類品,對其進行照明時應該表現它的材質還有細節和紋樣。
因為美術館是通過展示展品來實現對參觀者的宣傳和教育,所以在重視展品的同時,來美術館參觀的游客們的體驗也應該得到充分的考慮。首先要保證參觀者的感官舒適性,盡量不要讓參觀者們感覺到眩光。只有營造一種輕松、舒適、愉快的氛圍,參觀者才愿意在此停留更長的時間,獲得更有效的信息,這樣美術館才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雖然美術館的主要角色應該是展品,但是設計的光環境應該得到控制。我們應該充分設計美術館建筑的光環境,分析游客參觀的目的,并對他們的不同需求做出相應的反應。
展示空間作為美術館最基本的公共空間,具有展示展品和向觀眾傳遞信息的功能。光環境的應用是展示空間的必要支撐。要根據展品的種類來選擇最適合展品的方式。在展示作品的時候,要想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就必須通過所展示的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之間的相互配合。因此,要根據展品的光敏感性來確定合適的光環境。讓參觀者有著更好的參觀體驗。
美術館光環境照明設計可分為人工照明和自然光源兩種,自然光雖綠色節能,但卻不夠穩定,光線強烈時還容易損傷展品,造成眩光,所以美術館空間照明的光環境設計,通常結合自然光源和人工照明。
自然光源具有人工光源所不可比擬的多樣性,自然光的應用,每時每刻都會賦予不同的靈魂,美術館內控制自然光是比較困難的,當我們無法改變結構時,我們只能對光進行優化。美術館的自然照明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用于展覽照明,二是為美術館人流交通空間提供功能性的照明。
由于美術館內部結構和整體布局的比較性,室內照明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天花板照明是利用陽光實現照明的一種典型方式,也是使用最廣泛的照明方式,它不僅提供均勻的照明,還減少了陰影。震旦博物館內很多展品需要有避光要求,需避光的展廳不在采光系數要求范圍內,主要對中庭、門廳、辦公區利用軟件進行輔助設計,達到采光要求。在二樓展區的位置,安藤忠雄用他獨特的設計設計了由綠色植物組成的采光井墻,讓時間的流動的快感帶來自然光影的隨意表現,使博物館中的展品融合了運動與現實的滄桑之美。白天,震旦博物館用玻璃幕構造出簡單清晰的幾何形體。在夜晚,它華麗的轉身就像一個深沉、安靜、溫暖的藍色首飾盒。自然光的合理引入,也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它還為櫥柜、雕塑和隔斷提供照明。自然光通過室內光口進入室內,不僅滿足了室內照明的視覺強度要求,在空間中,光線的方向和強度的結合可以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為了將自然光環境融入美術館設計中,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第一,增加房間內的自然光線;第二,遠離窗戶的自然光的比例要增加。
美術館需要保持高水平的照明,但是美術館中的展品容易受到光輻射的影響,當展品受到光照的時候,它也會受到其紫外線的輻射,長期的曝光照射會造成展品快速老化的現象,所以我們在照明設計中應注意,除了控制美術館內照明展品中的紅外線、紫外線輻射外,還需要控制燈光照明時的照度,特別的是光感敏感度高的一些展品,都可以增加展品的低照度照射或者降低它的光照度值。
展品照明的目的是使展品可以引人注目,得到充分的欣賞和研究,通常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照明系統的設計應賦予陳列物其形狀、顏色和花樣。為此,展覽照明需要集中照明與一般照明之間的平衡。展品照明也達到了很好的色彩效果,確保沒有視覺不適和眩光。具體的展示布燈應根據實際的展示燈飾及其布置而定。
“俑”是專門用于陪葬的再現類喪葬用品,館藏陶俑以漢唐時期彩繪俑為主。代陶俑屬于展品對光不敏感,這樣的展品是相對富足,更細膩、復雜,所以他們的照明設計更加注重材料的特征,同時,也反映出展品的美和裝飾細節,以便達到最好的觀看效果。當表現文物的光照度比較低,在照明背景中浮現。因此博物館背景材料以暗色或黑色為主。如天花地面,應用設備如燈具路軌線管也是暗色的。這樣,投射到文物上的光雖然照度低,但也能讓文物凸顯。只給文物或藝術品打光,多余的光全部收掉。投射光斑大小與文物大小差不多,而如果光斑太大,文物不突出,也沒有立體感。
“玉,石之美者”,是中國古代燦爛文明的藝術結晶。館藏玉器上迄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時期,時間跨越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歷代玉器都是屬于對光不敏感的展品,但這類展品的表面更有光澤,照明時避免形成光點,影響觀賞效果。此外,歷代玉器一般都有豐富的紋飾,光源的選擇對其色彩外觀指數也有較高的要求,色彩的飽和度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因此在燈具的選擇上,還需要突出其材料的光澤和色彩的華麗特性。照明時為了突出其更加直觀的效果,所以在對其物品進行光照射時,一面進行定向的照射,另一面進行漫射照明,使用不同方位的形狀,突出展品的質感,形成獨特的效果。
“青花”是一種以釉下彩繪技法與鈷料使用相結合的彩繪瓷器。館藏青花瓷器囊括元代銷往中東的青花典型器。
青花瓷器展品也屬于對光線不敏感的展品,這些展品材料厚重,顏色較黑,如果展品外觀不好,表面粗糙,很容易吸收光線,除了提高光設計以外,還需要顯示重質量的材料,才能表現出展品的細節等局部效果,使其達到藝術美感。微型可調角度的照射光線突出了青銅器的表面紋理,展示柜內外的光線應比較大,有利于展示展品。
此篇論文主要闡述了現代美術館設計理念和想法,以及美術館內部空間的一些建筑材料與燈光照明對展品都有何影響以及燈具照明的具體使用,使觀眾在參觀美術館的時候可以體會到設計師的用心和更加符合人性表達的美術館,給參觀者創造一種歡快的心情?,F如今,社會對美術館這類文化設計越來越多,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與日俱增,所以提高美術館展示設計中光環境設計的重視程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