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瑩 楊璐
湖北師范大學
黃石市有著3000余年的礦冶史,新中國成立后,它是我國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有“江南明珠”之稱。作為湖北省東南部的地級市,黃石市是新中國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設立的兩個省轄市之一,擁有礦冶文化、紅色文化、西塞文化等獨有文化品牌,而且手工藝精湛,發展旅游購物市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旅游文創產品市場的滯后現象阻礙著當地旅游業和城市的發展。許多旅游景點所銷售的文創產品缺乏創意、造型單一、制作簡單,并且趨于雷同、缺乏地域特色,對游客缺乏吸引力,甚至會減少游客的消費欲望。甚至有些優秀的旅游文創產品由于包裝設計上的簡陋,不僅難以表現自身檔次,還會與一些假冒偽劣的商品相混淆。這些方面制約了黃石旅游文創產品市場的良性發展。
文化可以永葆一個民族的生命力,黃石的礦冶文化有著獨特魅力,因而黃石旅游文創產品包裝應當有效利用以本土的礦冶文化為來源開展設計。
黃石市擁有悠久的鐵礦開采歷史。1973年,在黃石市大冶銅綠山發現的古礦冶遺址,經專家鑒定其青銅文化的歷史始于商代后期,經過西周、春秋戰國一直延續到西漢。從古代的孫策筑爐、岳飛鍛劍、張之洞洋務建廠,到盛宣懷成立漢冶萍公司、華新水泥、湖北新冶鋼、大冶有色等都是黃石礦冶文化的見證,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歷史積淀下,黃石礦冶文化形成了創業、科學、包容、奉獻等內涵。
礦冶文化是黃石市的根基和靈魂,是黃石的城市特質。在長達三千多年的礦冶文化發展史中,黃石礦冶文化始終以青銅為魂,以科技進步為主線,展示了人類征服自然,開發利用礦石結晶體造福人類的工業文明的宏偉畫卷。在這一歷史畫卷中,形成了黃石以眾多礦冶業為主體的工業文明、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也形成了各種黃石乃至中國與世界先進的生產力、生產工具和先進的文化。礦冶文化是黃石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黃石這座城市的核心價值和靈魂所在,是黃石創建礦冶文化名城的文化基礎和動力源泉,也成為今天引導黃石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智力支撐與文化力量。
“黃石市礦產資源豐富,素有“江南聚寶盆”之稱。已發現的有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氣礦產4大類計64種,黑色金屬有鐵、錳,有色金屬有銅、鎢、鉬、鋅、鉛、鈷,貴重金屬有金、銀,稀散元素礦產有鍺、鎵、鉈、銦、硒、碲等;非金屬礦有磷、硫、含鉀巖石、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天青石、膨潤土、石膏、硅灰石等39種;燃料礦有煤炭,其中硅灰石質量居世界第二。可以從這些礦產資源本身去提煉出每個礦金屬的獨特性再加以設計運用,還可以從礦冶工具和礦工形象等中提取更能體現黃石礦冶文化的圖形元素運用于旅游文化產品的包裝設計。
在包裝色彩的提煉中更多的體現和運用大自然的顏色,不僅是綠色和紅色,還有銅的顏色紫紅色、金黃色、青灰色,還可以加入現代包裝的流行顏色例如木瓜橙、草木綠、火焰黑、千禧粉紅色、克萊因藍等。傳統與現代顏色的有機結合,使之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感。要注重與綠色設計相協調,宣傳保護環境,不污染,不浪費的綠色理念。
從包裝材料的應用來看,可以充分運用黃石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制品包裝,如黃石盛產的孔雀石,石雕,木雕等。我們還要提升包裝機構的人性化,包裝方便、安全,使之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相適應,增加產品的親和力;科學、合理、精巧,使之與印刷和加工技術的工業化批量化生產相符合;環保,使之可復用,可分離,易拆卸。
人類與大自然密不可分,我們要運用自然的色澤和肌理,原生態未加工的包裝物,提高天然材料的親和性,帶來溫情的鄉土氣息。(黃石位于中國南方,有梅雨季節,要注意包裝的美觀實用和耐腐蝕性,要充分運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來保護和提升產品)
借鑒旅游名稱或民族風情如雕刻紋樣,以聯想或傳說為切入點,運用充滿黃石當地濃厚的傳奇色彩故事情節深入刻畫并融入設計包裝中,來強化旅游紀念品地方民俗文化的可讀性與收藏性。抓住黃石當地特色深入構思,運用黃石特有的自然現象,如市花石榴花,市樹香樟,文化遺產西塞山神舟會、陽新布貼等,來勾起旅游過程中所見所聞的美好回憶。
1.旅游文創產品包裝整體性與多樣性的提高
借黃石傳統的礦冶文化生活造出來名特產等文創產品,根據文創產品用途不同、適用場合不同、消費對象的不同,設計出不同檔次的包裝以體現使用對象所需的訴求點。將商品的形象和優點展示于消費市場,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促進商品銷售活動。
2.旅游文創產品包裝個性與多樣性的提高
我們要“投其所好”。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消費者設計不同風格的包裝,如:女性,要唯美細致;年輕人,要時尚浪漫,加入個性元素;中老年人,要懷舊自然,厚重肅穆,容易引起共鳴。我們要以重復的視覺提示來加深旅游者的印象,使每個紀念品既擁有共同的民族,風俗特色,又擁有每個單獨自己的獨有特點。提高旅游紀念品包裝的整體感與個性、多樣性。
三千多年生生不息的礦冶之火,鑄造了黃石“礦冶文明之都”的輝煌,也使其走到了“礦竭城衰”的邊緣。2008年3月,黃石市被列為全國首批1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進入21世紀,隨著礦產資源瀕臨枯竭以及新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黃石工業發展逐步進入了爬坡期、轉型期。黃石人打響了一場關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新戰役。近年來,黃石累計投資600多億元引導和支持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建材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大技改力度,提升技術水平、延長產業鏈,將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第一源動力,讓傳統產業的”老樹“發出升級改造的“新芽”。
如今,在大冶有色三十萬噸銅加工清潔生產現場,一張張銅片自流水線上產出,為黃石經濟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通過自動化生產,大冶有色廠房內的1024個銅電解槽,分64組,以十天一個周期,電解出高純度的銅片,噸銅電單耗由320度下降到288度,年節電992萬度。一個完整的循環產業鏈在大冶有色基本形成。
新冶鋼通過實施產品信息技術革新,產品成功應用于“神舟”飛船和“嫦娥”工程,企業特鋼生產能力、實現利潤、噸鋼利潤均位列全國第3位。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新冶鋼公司近年來累計投入近百億元用于技術改造,“十二五”期間,新冶鋼每年研發200項以上新品。
“百年老店”華新水泥公司更是通過協同化技術將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城市垃圾、工業廢物等成為水泥窯的替代燃料原料,將環保打造成了王牌,甚至把分公司開到了海外。
黃石市在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同時也應該注重旅游文創產品的創新與設計研究,黃石旅游文創產品包裝設計要突出礦冶文化內涵重點,將礦冶文化特色以圖片的方式轉換,礦石造型、色彩進行提煉概括運用于包裝設計中,強調民族個性,渲染地域情調。
通過設計意境之美,提高文化內涵,考慮游客心理,貼近市場需要。使商品的藝術價值,實用價值,收藏價值,饋贈價值與黃石礦冶文化統一和諧,提升商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