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彥 鄧輝春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如今國內經濟市場發展狀況十分活躍,對專職人才的素質要求,不再只局限于對其專業素養的重視,更多地將目光放到了其綜合素養的發展中。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內容需要得到更多的發展和建設也成了毋庸置疑的教育趨勢,基于這樣的教育現實以及社會的人才需求,對目前高職教育工作指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方向。加強融合思政課程,以提高職業核心素養的視角,在教學方式、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思路上深入,探究思政教學向學生滲透的相關路徑,實現對學校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對學生教育責任的最大化踐行。
近些年來,黨在社會建設工作中不斷號召人民群眾思想的革新,思想的進步,相信社會主義的力量。身為預備建設社會的高職學生,更應該接受處于時代前列的思想政治觀念。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久以來都存在著理論與實踐同步性較差,形式主義較為嚴重的詬病,并不能切實地對學生思想政治觀念進行滲透性的教育,不進行創新探索不僅會造成與社會的人才輸送脫節,更會影響學生的個人發展。另一方面,建設高效的思政教育課堂是對時代號召的響應,具有非同凡響的時代意義,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提升學生對國家社會發展的自信,對國家光明未來的期盼,從而打造自身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的思想養成,促進學生在社會發展中貢獻自己的推動力。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育目標在當下不同的高職學校內仍存在不同的表現,以調查地區為例,大多數的高職思想教學目標的定位工作仍將思政教育剝離開職業教學工作展開。
一般認為思政教育課程應該與學生職業素質教育課程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教學內容上以融合式從兩個角度出發,即以職業核心素質教育為輔的思政教育課堂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輔的職業教育課堂,最終達到對學生職業核心素質的培養。不管是更側重于思政教育工作,還是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工作,都會造成一種分離的教學模式,它很難引導學生自主性的將兩者融匯實踐,單一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會使學生低估其應用價值,從而不能將其應用到實際職業工作中,自然單一的核心素質教育也會讓學生忽視思想政治觀念的養成,難以樹立符合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念。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體系下仍需要市場經濟的帶動,而市場經濟在促進國內企業競爭的同時也給社會的思想氛圍帶來了一些波動,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觀念通過信息時代下不同信道的傳播,影響著青年一代的價值觀形成,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1]。尤其是在一些不良的金錢觀的指引下,青年一代很容易誤入無利不往的歧途,影響其個人長久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力度在目前看來,表現出來的還是較為薄弱,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觀念的正確樹立存在欠缺。
課堂教學是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途徑,創新性探索高職教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首先要確保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內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學校的師資力量,思政教育課程一般而言都是依賴于相同的教材展開的,在相同的教材內容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最高價值,這對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一方面保證教學內容的正確性,教師自身應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信馬克思主義的光芒,深諳毛澤東思想的精華,并切實地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思想道路上,只有在教師建立自身正確政治思想觀念的基礎上,才能給學生帶來有力量的熏陶。同時學校在選材和進行相關教學會議或者教學任務時,也應時刻高懸一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尺子,始終保證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內容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同時在正確的前提下,更應該發展符合高職學校教學目標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設計注重對學生職業生涯的思想教育。如職業規劃發展設計,自我與外界環境的和解調節,完成高職學校的育人目的,打造有成熟思想政治觀念的新型職業技術人才。提升其實踐應用性的同時,也利于學生在職業素養培養和思想政治觀念上的雙吸收。事實上高職學生作為青年一代,對于世界的認知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高職學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是在提升學生自我知識涵養的同時校正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使其更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結合其職業核心素養教學內容的思想政治課程更適合高職學生,換而言之也是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精準性,最大程度上規避了高職學生在今后個人發展道路上的不良行為出現。
學校氛圍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一種側面推動力,身處于重視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發展的校園內,高職學生在自身校內生活中也會不斷的審核自身,提升自我。在將正確價值觀融入到校內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通過模范作用、活動號召、日常宣傳三步走,逐漸將學習正確核心價值觀的思政教育任務滲透到高職學生生活的各個角落,實現對高職院校濃郁思政學習氛圍的打造,促進學生思想政治觀念學習熱情以及學習習慣。
通常而言模范作用是針對在校園內不同層級有影響力的人群逐步下沿發展,從而對高職學生產生影響作用的教育方式。首先在校園內對學生產生最大影響的無疑是教師人群,自古以來,教師就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擔任著受人尊敬、受人矚目的地位,不管出于什么階段的學生,在與教師相處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以教師的行為審視自身行為的心理活動[2]。同時也應該打開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模范作用的視角,號召班委、學生代表等成員先修其身,以兼具職業核心素養和正確價值觀的綜合高素質形象作為大家追逐的標準,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高職學校思政教育氛圍的產生。
活動號召是以教師的號召為開端,建立在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基礎上的教育形式,通常會以一個主題展開,以歌唱、話劇、詩歌的形式展開,以娛樂的姿態引導學生去探索主題下的內容,不僅具有趣味性,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在思政教育內容中主動搜尋的能力。同時在活動中也同樣可以借助藝術的力量,是學生深入探索一些思想觀念深處的內容,提升學生自我綜合素質。
日常宣傳對于學校而言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其內容雖然簡單直接,不管是以公眾號或者其他官方社交軟件的形式推進,還是報刊欄的實時更新,又或者在學校食堂、教學樓休息區等開設多媒體投影[3],都采取了思政教育知識向學生的直接輸入,但是從另一角度學校也肩負更重要的選材責任,現在互聯網信息錯綜復雜,學校與社交媒體不同,承擔的是育人責任,因此在篩選信息時不必與國內媒體爭搶速度,并多與自身職業教學目標相聯系,精確篩選信息,為高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穩地基。
融合職業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程考核評價機制,不僅應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理論考核,也應有對高職學生在職業表現中專業知識技能和思想內容的融合,以實現高職學校思政教育的完整性[4]。在考核評價體系中,思政課程考核可以進行一些創新性的整改,首先階段性的考核促進學生長期的思想政治觀念框架建設,其次增加思政教育實踐性,如在測試時加強情景化測試,增加在職業發展中思政表現的考核內容,以反饋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思政學習中,也學會培養自身職業核心素養。
同時考核評價機制的獎學金的授予,學生代表的委任,學生會的聘用等,都可以采取在這些選拔過程加強對思想政治能力的考核,如思政學習成績,思政教育活動參加頻率,黨員身份與否等,有了這些內容的加持優秀者會更加的注重自身的加強,其他學生也會審視自己相關內容的欠缺,從而促進學生在職業核心素養提升中重視自身思政觀念的正確。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就業形勢還是較為嚴峻的,這就對即將就業的高職學生有了更高的素質要求。積極探尋思政教育與職業核心素養的融合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多地要求在現實內容上的創新與增設。以學生為中心,挖掘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學校、學生、合作企業等多方向的實踐性教育可行內容,探索思政教育與職業核心素質教育融合的課程中在內容、方式、思路上多樣化的設計,完成育人樹人的教育任務,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自我競爭力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