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迪
遼河油田實驗中學
一個音符接著一個音符組成了音樂,不同的音符有不同的節奏。音樂的起伏是由節奏來決定的,音樂中情感的表達也需要通過節奏的變化來體現。因此,節奏對音樂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們都知道它是很難掌握和使用正確的節奏。中國傳統教育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形式,使得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節奏訓練,學生很難理解老師傳授的專業音樂知識。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認為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節奏訓練可以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音樂互動,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融合,幫助學生科學地跟隨教師的腳步學習音樂。此外,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意識,使學生更容易學習和欣賞音樂作品。
事實上,初中生在實際學習中總是存在很多問題,最嚴重的問題可以說是學習方式的問題。由于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現實社會的認識往往不夠充分,很難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在判斷事物的時候,他們通常會根據自己喜歡的程度來判斷,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人或事物會有相應的抵觸或厭煩。因此,如果初中音樂學習的方式不正確,就會使學生抵制音樂教育。雖然音樂教育是一種美好的教育,但是人們的欣賞是有差異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科學,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此外,初中時期音樂教學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通常是以教師的教學節奏為基礎的,然而,一些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落后,教學方式單一,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水平,對學習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日益多樣化,初中學生自身愛好廣泛,愛好在音樂類型上是多樣化的,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水平不同的影響,一些實用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初中音樂教師相對單一,只是教材內容在日常課堂教學教材中,很難充分滿足初中生學習音樂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這影響了初中生對音樂興趣的有效培養。此外,一些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上不注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難以清晰地了解學生的喜好,難以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雖然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節奏訓練教育在實際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導致節奏訓練運用效果不佳。初中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時,往往盲目模仿,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而影響了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解放思想,尊重學生個性,結合實際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音樂學習中,節奏訓練是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也是促進教學活動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新課程改革下,被動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這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形成非常不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實際情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角時,他們會主動參與節奏訓練。在教學中,學生會向老師詢問與節奏訓練相關的知識,這對學生的學習非常有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深入學生的內心,與學生交朋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滿足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需求,掌握節奏訓練方法。
例如在學習《龍的傳人》這首歌曲時,教師在開展節奏訓練時,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課堂中應先為學生播放《龍的傳人》這首歌曲,吸引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注意力,將本次的學習重點與目標講述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初步了解本次訓練的主要內容。向學生展示這首歌曲的節拍,幫助學生掌握這首歌曲的節奏。利用上述教學方法,能夠為初中生創設出一個活躍愉快的訓練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此氛圍之中,更為良好地掌握音樂節奏,善于利用節奏來表現整首歌曲。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法進行節奏訓練活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增加教學興趣,為節奏訓練活動提供保障。情景教學法作為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利用教材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情境,消除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生活場景和多媒體場景。
首先是多媒體場景。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將音樂內容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呈現,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其次,生活場景。生活場景的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積極的認識,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貼近學生生活,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場景,以提高節奏訓練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與節奏有關的生活資料,引導學生到課堂上,感受音樂節奏的魅力。
在初中節奏訓練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課外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運用到課堂之外,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上進行,忽視學生的課外實踐,導致學生的應用效果較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為學生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內化知識,實現節奏訓練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了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應該認識到實踐活動對教學和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實現高效教學。
例如在學習《雨花石》這首歌曲時,教師可組織節奏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節奏感,針對歌曲,教師可帶領初中生到操場或者圖書館等地點,開展節奏訓練活動。在此期間,教師可讓學生準備好手鼓、水瓶或者玻璃杯等物品,而后將《雨花石》這首歌曲的來源與意義等講述給學生聽,幫助學生了解本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之后由教師去領唱,學生跟唱的方式,促進學生了解本首歌曲的節奏,讓學生能夠以充沛的感情來演唱出這首歌曲。完成上述內容后,教師可讓學生拿出手中的物品為歌曲伴奏,開展節奏訓練。通過這一方式,利于促進學生認知音樂節奏,提升學生在節奏訓練之中的主動性,對于節奏訓練活動的高效開展非常有幫助。
總之,初中應該重視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這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新時期大眾化教育的要求。初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結合音樂背景、奧爾夫教學法、學生自身的音樂方法等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和創新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越來越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格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