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廣蓮
(河南省方城縣人民醫院 放射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死亡率較高。早期宮頸癌無明顯癥狀,中晚期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且陰道排液帶有腥臭味,故盡早診斷宮頸癌分期并擬定治療方案,對改善患者預后臨床意義重大[1-2]?;诖?,本研究探討MRI彌散加權成像與CT增強掃描在宮頸癌分期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依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度疑似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者年齡25~68歲,平均 (46.51±7.13)歲;腫瘤直徑1~3 cm,平均 (2.51±0.26)cm;合并高脂血癥12例,糖尿病10例,高血壓26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術前均接受MRI彌散加權成像與CT增強掃描檢查。
1.2.1 MRI彌散加權成像采用西門子Definition AS 128排CT成像掃描儀以及腹部8通道相控陣體部表面線圈,設置參數T1為300 ms,TR為10 ms,TE為4 ms;首 先進行常規MRI平掃,包括T1WI和T2WI,矢狀面與冠狀面T2WI,然后進行彌散加權成像,選取單次激發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再選取3個方向的彌散敏感梯度,彌散敏感系數b值取0 s/mm2與800 s/mm2。
1.2.2 增強CT掃描采用美國GE公司128層螺旋CT機,設置參數:電壓為120 kV,電流為250~400 mA,5 mm層厚,5 mm層間隔。操作者在患者陰道內填充紗布,于掃描前40 min,遵醫囑服用濃度為500 mL的1%泛影葡胺水溶液,憋尿,當層厚為5 mm后行增強掃描,經肘靜脈注射造影劑100 mL,注射速度控制在3 mL/s,最后延遲約75 s行動態增強掃描。
1.2.3 宮頸癌分期標準根據患者的病理資料,參考FIGO分期標準[3]。0期:原位癌;Ⅰ期:腫瘤局限于宮頸,間質浸潤深度<5 mm,水平浸潤范圍<7 mm;Ⅱa期:腫瘤>宮頸范圍,但無宮旁組織浸潤;Ⅱb期:腫瘤>宮頸范圍,有明顯宮旁組織浸潤;Ⅲa期:腫瘤發展至陰道下1/3,但未及盆壁;Ⅲb期:腫瘤發展至盆壁,但未超出盆骨;Ⅳ期:腫瘤超出真性盆骨、膀胱及直腸黏膜。
1.3 觀察指標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計算MRI彌散加權成像、CT增強掃描診斷宮頸癌良惡性的特異度、敏感度、準確度,評估兩種方法診斷宮頸癌分期與病理結果的一致性。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MRI彌散加權成像、CT增強掃描診斷結果與病理結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Kappa>0.75表明一致性極好,0.4~0.75表明一致性較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病理診斷結果78例患者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其中惡性腫瘤65例:腺癌9例,鱗狀細胞癌24例,腺鱗癌11例,透明細胞腺癌13例,小細胞癌8例;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a期14例,Ⅱb期11例,Ⅲa期9例,Ⅲb期8例,Ⅳ期5例;良性腫瘤13例。
2.2 MRI彌散加權成像、CT增強掃描的診斷結果MRI彌散加權成像診斷宮頸癌良惡性的敏感度、準確度均高于CT增強掃描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種檢查方法的特異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3。

表1 MRI彌散加權成像的診斷結果(n)

表2 CT增強掃描的診斷結果(n)

表3 MRI彌散加權成像與CT增強掃描的診斷效能比較
2.3 MRI彌散加權成像、CT增強掃描的分期診斷結果與病理的一致性MRI彌散加權成像與病理分期結果的一致性極好(Kappa=0.796),CT增強掃描與病理分期結果的一致性較為理想(Kappa=0.603)。
宮頸癌早期不易診斷,常會與其他宮頸類疾病混淆且確診后分期確認難度較大。因此,對宮頸癌采取有效的診斷方案并明確術前分期,對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及預后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常采用超聲、CT、MRI等影像學檢查診斷宮頸癌,其中超聲檢查具有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等優點,可實現連續動態掃描,但超聲檢查無法顯示子宮組織微灌注情況,在腫瘤檢出、浸潤程度及鄰近組織侵犯的判定中具有一定局限性。CT具有影像空間分辨率高的優點,且不受肥胖、腹部脂肪及腸氣等影響,能夠清晰地顯示出患者盆腔腫塊的密度、數目、大小、形態等,在宮頸癌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在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時,宮頸腫瘤與正常宮頸組織的強化對比并不明顯,出現假陰、假陽的可能性較大,尤其是早期病變顯示不良,加之輻射較大,對軟組織分辨率較低,無法獲得理想的診斷效果[4-5]。MRI是一種核成像技術,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清晰呈現宮頸解剖結構,準確判斷腫瘤數量、位置及對宮旁、盆壁的浸潤程度,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及多方位、多參數、多序列成像等特點,且MRI在掃描過程中,既無電離輻射,也無需使用造影劑,即可獲取清晰圖像。此外,MRI還可通過對比劑的注射,觀察腫瘤部位、大小及浸潤程度及鄰近組織被侵犯的情況,為臨床提供更加全面的診斷信息[6]。本研究結果顯示,MRI彌散加權成像診斷宮頸癌良惡性的敏感度、準確度高于CT增強掃描,表明與CT增強掃描相比,MRI彌散加權成像診斷宮頸癌良惡性的效能更高。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MRI彌散加權與病理分期結果的一致性極好(Kappa=0.796),CT增強掃描與病理分期結果的一致性較為理想(Kappa=0.603),表明MRI彌散加權成像與病理分期檢查結果具有極好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MRI彌散加權成像較CT增強掃描在宮頸癌分期及診斷中的效能更高,可準確判定宮頸癌分期,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