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平,葉榮靜
(德州市人民醫院 兒科,山東 德州 253002)
呼吸窘迫綜合征(RDS)是新生兒科常見危重癥之一,調查[1]顯示RDS在早產兒中發病率較高,該病與肺表面活性物質(PS)的缺乏具有密切關系。國際上流行使用氣管插管-使用PS-拔除插管的方案治療早產兒RDS,可有效降低有創機械通氣率,減少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的發生風險。無創BiPAP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無創通氣模式,相關研究[2]認為無創BiPAP聯合PS能夠更好地改善RDS早產兒的肺泡功能與血氣指標。枸櫞酸咖啡因是臨床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最常用的藥物,有研究[3-4]表明其在縮短輔助通氣時間、降低肺發育不良發生率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诖?,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枸櫞酸咖啡因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及無創通氣治療早產兒RDS的臨床效果,以期為后續治療該病提供更多參考依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新生兒科收治的76例RDS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38)與對照組(n=38)。觀察組中男性患兒18例,女性患兒20例;胎齡31~36周,平均胎齡(33.4±6.8)周;出生體重1.14~2.59 kg,平均體重(1.56±0.84)kg;日齡3~16 d,平均日齡 (7.3±2.4)d。對照組中男性患兒19例,女性患兒19例;胎齡32~36周,平均胎齡(34.1±5.6)周;出生體重1.08~2.67 kg,平均體重(1.58±0.86)kg;日齡2~17 d,平均日齡 (7.6±2.2)d。兩組患兒的性別、胎齡、出生體重、日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影像學檢查及臨床體征符合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制定的《“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蒙特勒標準(2017年版)》中關于RDS的診斷標準[5];②30周<胎齡≤36周。排除標準:①在他院進行相關治療后轉至我院者;②Ⅱ型呼吸衰竭或重度窒息者;③合并肺出血、新生兒濕肺、氣胸等其他肺內疾病或先天性肺畸形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及評估,而后對照組患兒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質(PS)聯合無創BiPAP進行治療,呼吸機使用INFANT FLOW SiPAP嬰兒呼吸機(美國BIRD公司生產),通氣方式選擇簡易鼻塞通氣;無創BiPAP通氣參數設置:調整呼吸機至BiLeve模式,吸入氧氣濃度范圍0.3~0.8,PEEPH 0.98~1.95 kPa,頻率30~50次/min,PEEPH持續時間0.3~0.5 s,PEEPL 0.30~0.59 kPa,壓力上升百 分比50%。PS采用固爾蘇 (意大利凱西治藥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28),患兒確診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溫固爾蘇至37℃~38℃(150 mg/kg),注入患兒下部氣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枸櫞酸咖啡因(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國藥準字H20130109)進行治療,首次給藥劑量20 mg/kg,首次給藥后24 h給予維持劑量7.5 mg/kg,1次/d。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治療成功:治療后患兒血氧飽和度正常,呼吸困難癥狀改善,病情改善,順利撤機;治療失?。褐委熀蟛∏槲锤纳苹蚣又?,需進行氣管插管或機械通氣,甚至死亡。②比較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自發性腦室出血、氣胸、動脈導管未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中35例治療成功,治療成功率為92.11%;對照組中28例治療成功,治療成功率為73.68%;觀察組的治療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47,P=0.033)。
2.2 并發癥觀察組的自發性腦室出血、氣胸、動脈導管未閉、BPD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RDS是早產兒危重癥之一,該病發病率與胎齡呈負相關[6]。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其肺組織發育尚未成熟,分泌至肺泡表面的肺活性物質存在先天合成不足、先天缺乏或消耗過度,導致其出現RDS。既往臨床主要采用PS治療早產兒RDS,PS是分布在肺泡液體分子層表面的一種脂蛋白,其主要生理學作用為降低肺泡表面張力、增強肺順應性、維持肺泡大小相對穩定,使用外源性PS治療可減輕RDS早產兒的疾病嚴重程度,但隨著近年來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部分學者指出在早產兒中可能因部分系統及器官發育不全而合并其他病癥,PS的使用在降低早產兒死亡率方面并無明顯優勢[7]。無創BiPAP可擴張塌陷的肺泡,改善肺順應性同時提高功能殘氣量,改善機體血流灌注/通氣比例,使機體呼吸做功減少,但該技術可能增加氣胸、肺氣腫的發生風險,此外長期的呼吸機輔助通氣及氧療會增加早產兒呼吸支持治療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近年來,枸櫞酸咖啡因在RDS早產兒中的應用受到廣泛關注,枸櫞酸咖啡因屬于甲基磺嘌呤類藥物,能夠興奮呼吸中樞,提高二氧化碳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強患兒的自主呼吸能力;同時具有減輕膈肌疲勞并增強呼吸肌與骨骼肌張力的作用,對于改善肺功能、縮短呼吸機輔助通氣時間具有積極的意義[8-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自發性腦室出血、氣胸、動脈導管未閉、BPD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枸櫞酸咖啡因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及無創通氣在提高RDS早產兒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枸櫞酸咖啡因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及無創通氣可明顯提高RDS早產兒的治療效果,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