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曉 單一洋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 100083)
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才有著重要影響,健康的心理不僅是大學期間正常學習、交往、生活、發展的基本保證,而且對大學生的其他素質發展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中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一向被認為是最活躍、最健康的群體之一。然而,面對現在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許多大學生開始感到不知所措,產生了心理上的不適應,使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能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因此我們針對這一問題作出了調研。
此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參考已有文獻的基礎上,經過討論和修正,最后形成正式問卷。問卷調查主要有身份信息、生活費、校園貸、大學壓力、情感壓力、結交朋友、家庭壓力、校園詐騙、校園環境等問題展開,和學生面對心理問題如何處理等方面來幫助大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狀況。預期得到大學生所普遍關注的校園問題種類。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在思想觀念、知識能力和心理素質等方面適應新的形式和要求,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異常行為的發生和發展,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以此我們小組經討論擬出調研問卷,以身份信息、生活費、校園貸、大學壓力、情感壓力、結交朋友、家庭壓力、校園詐騙、校園環境等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更好地了解新時代與新形式的校園生活以及需要面對校園問題。
此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參考已有文獻的基礎上,經過討論和修正,最后形成正式問卷。問卷主要從大學生對大學生活費不足時的做法、面對校園貸的看法、大學所面對的壓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大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大學生最應該注意的事項、大學周邊安全隱患和學生面對心理問題如何處理等方面來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共發放101份,回收101份,回收率100%其中男性49人,占48.51%;女性52人,占51.49%:大一年級14人,占13.86%;大二年級27人,占26.73%;大三年級34人,占33.66%;大四年級16人,占15.84%;已畢業10人,占9.9%。

結果分析:根據調查問卷所反映的接受調查的101名人員中,男性占48.51%的比例,女性占51.49%的比例,比例基本1:1,體現了調查問卷的平衡性,不存在明顯的傾向性,所得出的數據較為合理。
根據數據顯示,占比最多的是大三學生,占總數的33.66%,其次是大二學生,占總數的26.73%,兩項相加高達60.39%,超總樣本數的一半,說明在實際接受調查的人群中,大二大三學生為問卷的主要填寫者。大四學生占比15.84%,大一學生占比13.86%,已畢業學生占比9.9%,我們調查的方向是大學生所面臨校園問題調查,因此已畢業的學生的調查作為參考,在校學生的問卷為主要分析對象。
根據數據顯示,20歲的被調查者占比27.72%,19歲的被調查者占比23.76%,21歲的被調查者占比18.81%,18歲的被調查者占比13.86%,22歲的被調查者占比7.92%,23歲及以上的被調查者占比 5.94%,17歲及以下的被調查者占比1.98%。通過這項調查,顯示被調查人群大多在18-23歲。
根據數據顯示,“當生活費不足的時候你會如何做”這一多選題中,36.63%的學生會使用校園貸信用貸,36.63%的學生會使用中小額貸款,32.67%的學生會使用螞蟻花唄,這三項數據的占比非常接近,說明大部分被調查者在生活費不足的情形下大多會進行貸款行為,這表現出消費觀念的改變,大部分被調查者習慣于提前消費,這種方式容易使年輕人因為消費出現高額債務問題,被日益增長的需求捆綁住手腳,消費雖然能夠增長GDP,但是容易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其次反映出互聯網帶來的金融大發展,讓普通人越來越容易接觸到貸款,互聯網雖然給整個金融發展帶來了便利性,同時也帶來更多風險。24.75%的學生選擇兼職打工,兼職打工可以增加自己的生活費,也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23.76%的學生會選擇給父母打電話要更多的生活費,這樣既能保證自己擁有更多時間自我提升,又解決了生活費不足的問題。
根據數據顯示,在面對校園貸這個問題中,45.54%的學生選擇保持中立,34.65%的學生對校園貸認可接受,19.8%的學生對校園貸敬而遠之。校園貸一方面解決了部分學生過剩的消費需求,但另一方面在實際運行中亂象滋生,導致一系列惡性事件。
根據數據顯示,在大學生所面臨的壓力這一多選題中,44.5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來自情感的問題,43.56%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來自金錢方面,39.6%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來自人際交往方面,這三個方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的事情。在后續的故事創作中,將把這三個大占比的選項設計在故事里,體現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38.61%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來自學業方面,學生需要在注重學業的同時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的規劃,才能在未來有更廣闊的空間,24.7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包括父母,親戚,朋友的無形壓力和家庭關系緊張等問題。
根據數據顯示,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一多選題中,54.46%的樣本更傾向于尋求朋友幫助,很多人認為朋友能夠更好的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相比起父母也更好溝通更好交流,32.67%的樣本更傾向于尋求父母幫助,通過與父母的溝通能夠更好更直接的解決問題。30.69%的樣本更傾向尋求老師幫助,這樣的選擇突顯出被調查者對于老師的信任與認可,也從側面表現出老師用教師職業素養嚴格要求自己,26.73%的樣本更傾向尋求警方幫助,從側面希望有專業或者權威的人士通過正規的法律渠道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凸顯出一個實質的問題,人們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說明被調查者更希望通過別的方式解決問題,10.89%的樣本更傾向尋求其他幫助,很多時候父母、老師、警方比朋友更能解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超半數的大學生沒有在第一時間想到向他們尋求幫助,而是求助朋友。
根據數據顯示,在大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這一多選題中,有49.5%的被調查者認為輕易相信陌生人是大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有些犯罪分子嚴重缺乏道德和誠信,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一些大學生缺乏相關的經驗、輕易相信陌生人,很容易掉入不法分子的陷阱。45.54%的被調查者認為結交錯誤朋友是大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朋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好的朋友能帶來正能量,錯誤的朋友會帶來危險和傷害。40.59%的被調查者認為借貸,走上不歸路是大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不正規網絡貸款的高額利息危害巨大,同時也會危害人身安全,容易引發犯罪行為。有23.76%的被調查者認為打架斗毆是大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打架斗毆擾亂校園秩序影響社會穩定,嚴重影響被害人的身心健康,給加害人的家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大學生應樹立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有20.79%的被調查者認為違規用電,使用明火不慎引發火災是大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學校公寓屬于公共場所,用電安全涉及公共利益,一旦發生火災,危害不堪設想,大學生一定要加強安全意識,不要違規用電。有5.94%的被調查者認為其他錯誤是大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有些錯誤是本次問卷中沒有列舉的,大學生應提升自我安全意識。
根據數據顯示,這一多選題中,50.5%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最應該注意抵制誘惑,不要借校園貸等貸款,這個比例占比超半數,體現出被采訪者認為學生不應該超前消費,也反映出對校園貸危害的認識,48.51%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最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到侵犯,面對問題時,大學生應主動思考,積極尋找相應的對策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39.6%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最應該注意人身安全,大學生應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和保障人身安全意識,讓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受到侵害,8.91%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最應該注意其他問題。
根據數據顯示,在校園中最嚴重的問題這一多選題中,校園貸以64.36%的比例高居榜首,其次是比例45.54%的校園詐騙,所謂“校園貸”就是在校學生通過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貸款金融機構和平臺在網上申請獲得信用貸款的方式。然而,大學生校園貸是存在風險的,大學生申請校園貸前需在平臺注冊用戶的個人信息、在申請校園貸時填寫的相關個人信息包括個人、好友及家人,有可能被人販賣泄露給他人。此外,當你無法支付還款時,你,或者你的家人、好友容易受到恐嚇,甚至威脅到生命。為了倡導大學生理性消費,避免過度消費導致申請校園貸而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我們將校園貸對大學生的影響為部分故事主線,添加其他支線,讓觀眾能夠更好的理解校園貸的危害,有31.68%的被調查者認為考試作弊是校園中最嚴重的行為,這種行為踐踏社會誠信理念,加劇社會信用危機,助長了部分學生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心里,干擾良好學風的形成。有27.72%的被調查者認為校園欺凌是校園中最嚴重的行為,校園欺凌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學校及家長應正確領導,避免發生無可挽回的后果。有25.74%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熬夜是校園中最嚴重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影響聽課效率,應多多鍛煉身體,擁有一個良好的體魄才能讓大學生更安心的學習。有3.96%的被調查者認為其他問題是校園中最嚴重的行為,大學生應避免這些問題,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根據數據顯示,在大學生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多選題中,55.45%的被調查者認為校園貸等貸款層出不窮,網絡雖然為整個金融發展帶來了便利性,同時也帶來更多風險。46.53%的被調查者認為校園周邊有容易誘導學生進入的娛樂場所,體現部分被調查者對于自己周邊治安環境和安全狀況不滿意。27.72%的被調查者認為周邊商鋪食品衛生不能保證,很多流動商販出售無證、過期、變質的食物,給學生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危害。22.77%的被調查者認為交通安全是大學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被調查者應提高自身交通安全意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危險無處不在、無所不有,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凡是無視安全的行為必將獲得慘重的代價。根據數據顯示,在問卷第12題多選題中有55.45%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通過講座班會等活動,增加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從側面體現了被調查者對校園宣講的肯定。有43.5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強校內公共場所治安管理,避免混入社會人士。讓校園環境更加安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有43.5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強校內消防安全,避免使用大功率電器,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有28.71%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強校內安全教育,提升大學生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有7,92%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改善校內其他問題。
根據數據顯示,調研結果說明了大學生對校園安全不重視,對心理健康問不重視,在其中一道多選題中,超半數被調查者在生活費不足的情形下會進行貸款,這表現出消費觀念的改變,容易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帶來一些危害。在面對校園貸這個問題中,45.54%的學生選擇保持中立,34.65%的學生對校園貸認可接受,這些學生極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校園貸用戶,校園貸解決了部分學生過剩的消費需求,但另一方面在實際運行中導致一系列惡性事件。我們把校園貸加入故事部分支線中,借此提高大學生的防范意識。根據數據顯示,體現了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自制力,對自己未來生活學習有明確規劃,比如在其中一多選題中有38.61%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來自學業方面,學生需要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的規劃,以便在未來有更廣闊的空間。在另一道多選題中,有24.75%的學生在生活費不足時選擇兼職打工,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生活費,也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為以后的發展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