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水發
(廣東省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1)
踝關節是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組成,其骨折一般是由間接暴力引起,可表現為踝部疼痛腫脹、皮下淤斑、膚色青紫等,能引起踝關節功能障礙、血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嚴重時可導致神經、肌肉等系統損傷,通常給予手術治療恢復正常結構,維持骨折復位,并配合術后功能訓練,促進踝關節功能的康復[1]。中藥熏洗配合功能訓練可有效減輕術后疼痛,改善關節功能[2]。本研究在踝關節骨折術后用中藥外敷配合功能鍛煉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骨科收治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觀察組各50例。實驗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1.57±16.70)歲,平均病程(7.56±2.38)個月,旋后內收型21例、旋后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8例、旋前外旋型5例、垂直壓縮型4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0.48±16.25)歲,平均病程(7.56±2.38)個月,旋后內收型21例、旋后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8例、旋前外旋型5例、垂直壓縮型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骨折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3]。
納入標準:①無精神意識障礙且全程接受治療;②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腦、肝、腎等功能障礙;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兩組均進行常規手術治療,術后行8周的功能鍛煉。①術后根據損傷部位、程度等情況,酌情考慮是否需要石膏固定2~4周,實時監測患者足部皮膚、溫度、顏色等情況;一般在術后1~3天,主動或被動屈伸足趾,盡可能最大范圍的活動,促進肢體血液循環,持續5min,每天4次;術后第3天,收縮股四頭肌每組20下,休息1min開始第2組,持續3組;術后第5天開始直抬腿訓練,直腿抬高以強化大腿肌肉,避免萎縮無力,每組30次,休息30s開始下一組,每天5組。②術后1周開始膝關節屈曲、伸展訓練,每次15min,每天2~3次;以及腿部肌肉訓練滿意恢復肌肉力量,每組20次,休息1min開始下一組,每天3組。③術后2周開始踝關節主動訓練,主動屈伸翻轉踝關節,每次15min左右,每天2次,訓練期間可用熱水泡腳,提高組織延展性,加強訓練效果;逐漸增大活動力度與范圍,改為被動踝關節訓練,每次15min左右,每天2次。④術后4~6周根據X線檢查結果,開始踝關節下肢肌力練習,如半蹲、提踵、上下臺階、行走等,以恢復踝關節活動度及柔韌度,每次5min,每日3次;加強訓練改為下肢負重訓練,如踝關節加沙袋向前或向后跨步練習,動作緩慢,保持上肢不晃動,每組20次,休息30s后開始下一組,每天3次;還可加以抗阻練習,勾腳、繃腳等,以強化踝關節肌肉力量。⑤術后6~8周開始加強肌力訓練,如靜蹲、提重物、臺階前向下等,改善腿部力量,每組10次,每日3組。⑥若鍛煉過程中,出現關節腫脹、足趾蒼白、發紺等現象,停止訓練并及時入院診治。
實驗組加用骨愈散外敷。藥用雞血藤、淮牛膝、薏苡仁各30g,制川烏、獨活、伸筋草、制草烏各15g。研粉,放置干凈布袋,1200mL水煎20min后加入50mL白醋,熏洗患處30min,待藥袋溫度降到45℃后,將其熱敷于踝關節20min,每日2次,連續外敷8周。
采用VAS評分[5]評估關節疼痛程度,包括無痛、輕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滿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用AOFAS評分[6]評估關節功能,包括自主活動能力、支撐情況、步行、前后活動、穩定性等方面,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關節功能越好。
優:踝關節疼痛紅腫消失,活動正常。良:踝關節存在輕微疼痛紅腫,活動較正常。差:踝關節功能無改變。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 例(%)
兩組干預前后VAS評分及AOF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評分及AOF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評分及AOF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VAS評分 AOFAS評分實驗組 50干預前 5.26±1.24 54.26±6.25干預后4周 3.85±1.02*△ 78.58±6.85*△干預后8周 1.25±0.33*△ 87.37±7.51*△干預前 5.30±1.35 54.33±6.27干預后4周 3.03±1.11* 69.25±6.43*干預后8周 2.12±1.05* 75.24±8.63*對照組 50
通過藥物浸泡、熏洗、貼敷可驅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骨愈散配合功能鍛煉可增加促進血液循環,消腫生肌。
骨愈散外敷對踝關節骨折術后康復效果較好。